“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在阳东县那龙镇亨垌村委会垌岗自然村采访了退伍军人邓志成。
邓志成身材高大,从他的刚毅的动作中仍可以看出军人的风范。1999年底从部队退役的邓志成,返回家乡后,始终保持着在部队练就的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在经历了各种职业岗位的历练后,2007年,他毅然返回“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承包了130多亩的山塘养鱼、养白鸭,重新干起了“农人”生涯。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70后”的邓志成目前每年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他的创业故事,对于想在农村创业的人,无论是退伍军人,还是社会青年,都有借鉴意义。
退伍后从事过多种职业
1996年冬,19岁的邓志成怀着对军营的无比向往,穿上了绿军装,从阳江来到湖北宜昌,在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通信团当战士。在这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大熔炉里,邓志成接受了有铁一般纪律的严格训练,完成了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一年后,邓志成调到广西宁明县所在的空军部队当上了地勤兵。在紧张的军旅生涯中,邓志成工作主动积极认真肯干,不怕苦和累,多次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1998年初,各方面表现突出的邓志成被部队抽调到汽车训练班,学习驾驶各种车辆,很快成长为人民空军的汽车兵一员,并光荣地入党。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99底,在部队锻炼几年后,邓志成退役返回阳江。由于有一手过硬的驾驶本领,邓志成先后在阳江和佛山的私企做过专职汽车司机。出身农家子弟的邓志成,家里的贫穷给他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在经历了各种职场历练后的他很想在社会上干一番大事业。2003年,邓志成辞掉司机之职,携着一点积蓄回到阳江开了一家汽车美容店。不久,又在阳东开了一家金属回收店。
邓志成的诚心待客之道和灵活的经营手法,让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回到家乡投身种养事业
在做生意的同时,邓志成经常看书看报和上网,从中了解到很多信息。近年来,国家一年比一年更重视农业,继取消农业税后,对种养业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补帖,鼓励发展现代农业。
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以及报刊登载的不少城里人到农村从事种养业成功致富的报道,让邓志成敏锐地觉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大批农民“洗脚上田”以后,农村陆续出现了很多田地丢荒现象。中国这么多人口,光是吃饭每天就需要很多的食品才能满足需要。邓志成说:“自己的老家垌岗自然村就有很多山坑田没人耕种,还有相当多的乡亲们还没有摆脱贫困,我是退伍军人,我现在有了一点资金,应该把钱投入家乡,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汗水,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出一把力。”
2006年冬的一天,邓志成下定决心,买了一辆二手的桑塔纳小车返乡。当他站在小时候经常在放牛的湴瓮坑时,邓志成心里盘算开了:100多亩的山坑田,己经荒芜很多年了,如果继续用来种田,产量很低;如果开挖成山塘,塘中养鱼,水面养鸭,搞立体养殖则会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经与村里协商,村里同意将这块山坑田承包给他,并与他签了承包合同。
2007年春,邓志成通过银行贷到一笔贷款,加上自己多年的积蓄,一下子就将40万元砸在了这山坑里。
一个月后,在隆隆的钩机声中,湴瓮坑100多亩的山坑田变成了4层梯级状的山塘。之后,邓志成在山塘边搭建了多个简易的沥青棚,放养了10万尾罗非鱼和一些鲩鱼,水面上放养了一万只鸭子,进行鱼鸭共养的立体养殖。
整整一年,邓志成与从村里请来的两名工人一起,边工作边摸索养殖业的相关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就将40万元的投资收了回来。尝到甜头的邓志成决心和村里的乡亲们大干一场,他动员村里有山塘的村民全部放养罗非鱼,要带动他们一起奔康致富。
2009年,邓志成又承包了村里的一块70亩的坡地,全部种上了南瓜。正当他踌躇满志等待丰收时节的时候,一场未预料到的暴雨打碎了他的期望。当南瓜差不多收获时,一场意想不到的大雨将满地的南瓜冲撞得东歪西倒,损失惨重。
正在这时,一位阳春籍战友来看望邓志成。战友看到满目疮痍的南瓜地,鼓励邓志成不要泄气,建议他把70亩的坡地改种沙姜,每年的纯收益将有30万元!
“沙姜的收益这么高?”邓志成问。战友说:“沙姜的亩产量最低为3000斤,收购价最低为每斤2元,剔除姜种和人工、肥料等成本价2000元,每亩最低纯赚4000元,而且市场需求量很大,根本不愁卖。我的家乡阳春就有很多乡亲就因为种了沙姜,已经走上了致富路。”
为了保证种沙姜种植的成功,邓志成请来了省农科院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同时请教科学的种植方法。省专家来调查后,表示坡地完全可种沙姜。今年初,邓志成将70亩坡地全部种上了沙姜。
成立农业合作社共同致富
笔者在邓志成的种养基地看到,4个山塘的水面上有近万只“樱桃谷”白鸭在戏水,场面尉为壮观。塘边有一幢两层的钢筋水泥楼房。山坡上的沙姜,绿油油的,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邓志成说,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终于找到了一条通过勤劳致富的好路子。目前他每年所赚的钱都投入了山塘的加固建设和扩大再生产中。邓志成计划在今冬将湴瓮坑上游一处水坑建成一个游泳池,再将周围进行绿化,条件成熟时搞一个休闲园。把湴瓮坑变成一个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景点。同时把4个山塘中水位最高的一个山塘进行堤围加高,安装小型水力发电机,满足养殖园用电需要。
邓志成告诉我们,他已带动村里的其他鱼鸭养殖户,成立了“阳东县那龙镇兴达禽畜养殖合作社”,所产的罗非鱼每10天出栏一次,“樱桃谷”白鸭全部由商家上门收购。最近,阳东县在全县70多个农业合作社评选十佳合作社,“阳东县那龙镇兴达禽畜养殖合作社”榜上有名,获得了表彰。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