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蛇年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各市分会场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围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力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加快发展金融和现代服务业、高水平推进“五外联动”等主题深入研究探讨,谋划思路举措。
在我市各主题分会议现场,相关职能部门、科研机构负责人,以及企业、协会等各界代表,紧扣省的部署要求,结合阳江实际和各自领域,纷纷谈体会、提建议、抓落实。句句诤言、条条良策,充分凸显了我市凝心聚力强科技、抓产业、拼经济的强大信心,全面吹响了新一年阳江高质量发展集结号、冲锋号、奋进号。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 厚植发展肥沃土壤
“我们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全市“以‘提升落实年’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主平台”主题分会议上,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波表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我市打造现代化产业主平台,关键要做强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硬支撑”与“软服务”相联通,为企业和生产做好配套服务。
阳江有产业资源、有临港优势,近年来,海上风电和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产业链条体系加快成型,打造“绿能之都”蹄疾步稳。孙波表示,要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推进国际风电城建设,持续延链扩链稳链补链,结合阳江实际谋划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帮助企业拓市场、稳订单,全力夯实经济发展的支撑。
在现代化产业建设调研座谈会上,会议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题开展座谈交流,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方小勇表示,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现代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企业负责茁壮成长,创造财富。党委、政府负责阳光雨露,创造环境。”方小勇指出,要千方百计解难点、疏堵点,积极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抓好政策宣传和服务,把各项政策及时、精准地传达至企业负责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基础设施等园区硬环境,同时从法治、配套服务等方面提升软环境,让企业更加安心地扎根阳江。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阮晓峰表示,近年来,我市按照“向海发展、产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发挥资源优势和禀赋条件,推动全市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全市形成了“3+4”工业体系,包括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先进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以及五金刀剪、食品加工和轻工纺织等传统特色产业。接下来,将依托“蓝色海洋+绿色能源”资源优势,持续培育壮大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统筹推进五金刀剪、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前瞻布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推动“4+4+X”产业体系发展壮大。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要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巩固优化,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这为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指明了方向。”市投资促进局投资促进一科科长蔡成学认为,从招商的角度来看,应抓好存量企业的服务工作,积极推动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其次要完善传统产业的产业链条,着重在如何强链、补链上出真招,并抓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谋划布局和发展,为推动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入新动力。
点燃科技创新引擎 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过去一年,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完成了青洲六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并实现了全容量并网。“项目的‘加速跑’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效支撑。”该公司总经理许新鑫表示,从沙扒近海项目启航到迈向青洲深水区项目建设,三峡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几乎所有的核心装备都是在阳江生产、发货、安装。公司致力于以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平台发展能级,此前已研发投运了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风机,今年将筹划漂浮式风机二期建设,同时在青洲五七采用世界首个正负500千伏柔直换流站的先进技术,并引用全新的数字运维体系,以更大力度加快项目建设,更高水平推进创新突破,助力阳江打造“绿能之都”。
“作为一家新材料公司,深刻感受到市场发展的迅速,没有科技支撑很难走得长远。”广东红荔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许志文表示,近两年,公司投身新能源汽车材料配件领域,生产高性能铝板带材料,并以其优质的研发、生产能力赢得了比亚迪等多个知名汽车制造商的青睐。为不断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公司引进了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生产线,汇聚了一批国内高端技术人才,并成立了铝合金新产品研发实验室,助力产品向高端铝材转型。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公司市场容量快速增长,在广东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
广东金风科技有限公司金风科技粤西基地总经理丁建华表示,作为风电装备制造的链主企业,希望能发挥带动作用,拉动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创新研发,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接下来,该公司将与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把最新的创新技术与生产工艺优先落地阳江,增加产业的创新性,带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阳江市南信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出口刀具和烤具的民营企业,该公司聚焦产业创新,积极投入研发资源,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控制和数据实时采集分析。“通过这些优化举措有效缩短了生产周期,企业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该公司行政经理冯能计表示,将秉持持续创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现代化产业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努力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加速推动“百千万工程” 持续做大县域经济
县域发展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之一,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兴产业、强县域、促协调,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主题座谈会上,产业向新、县域做强、协调发展成为了与会人员的共识。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宗瑞表示,2025年是市委确定的“提升落实年”,全市上下要以快马加鞭的姿态、抓铁有痕的力度,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完成“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要提高站位,深化认识,贯彻落实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切实谋划好新一年的工作。要明确重点,抢抓时机,聚焦关键工作狠抓落实。要上下协同,凝聚合力,奋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交出满意答卷。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阳江凭借独特位置和丰富资源展现其发展潜力。”广东海洋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博士、博士后周梅荣提出,在产业发展方面,阳江要聚焦产业创新和升级,优化产业布局促集聚,加大研发投入促创新;在县域经济方面,阳江要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加强城乡合作与交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城乡区域协调方面,阳江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强公共服务供给。
会上,各县(市、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兴产业、强县域、促协调的做法及成效,带来了县域的“发展密码”。
阳春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岑尔豪表示,阳春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力促上海海神机器人等“5+2”工业产业集群项目拿地动工,推进中医药产业园、保力新储能等项目加快建设;加速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打造岭南康养谷,进一步做强做优“一药一果一鱼”产业;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做优做强竹木器新业态,探索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融合发展方式。
“去年,阳西获评中国长寿之乡,入选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阳西县“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刘丽萍表示,下一步,阳西将继续围绕重点任务,从抓好特色优势产业、抓好城乡风貌提升、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抓好体制机制改革、强化领导指挥体系等五个方面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
“今年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兼职副主任谭培铿表示,要抓好重点任务,推进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作;抓好总结提炼,发挥标兵和示范作用;做好基层好经验的复制推广工作,学习和借鉴优秀经验,提升工作水平。
制定政策“引育用留” 构筑人才聚集高地
“阳江风电产业已经逐步进入运营期,需要更专业的服务产业和更优秀的人才支撑。”阳江市风能协会秘书长张金峰表示,建议阳江制定更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简化人才引入手续,进一步节省人才“引育用留”的时间成本。此外,可结合阳江产业实际,盘活现有资产建设人才专家公寓,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结合,形成具有吸引力和特色的居住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推动国际风电城的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阳江应引进培养高端人才,为产业创新提供动力。同时,应建立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企业合作,加强人才交流培训,提升人力资源水平,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周梅荣说。
江城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林志敏表示,江城区将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做好相应的配套服务,吸引留住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近两年,阳东的园区变化很大,路网不断升级,交通更加顺畅。”阳东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华清表示,今年,阳东区将继续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重点发力,多方面筹集资金,完善交通路网,提升园区生活配套,通过积极打造现代综合园区筑巢引凤,配合企业把更多高端人才吸引过来。阳东还将聚焦五金刀剪、绿能等特色产业,持续做好平台打造工作,增强产业平台承载力,助力产业实现新的突破性发展。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