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金融活水,浇灌广袤漠阳大地。在阳江,金融业已成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有力支撑。
以阳西县入选广东省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为契机,阳江市将金融支持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重要抓手。11月3日,新型城镇化试点金融专项行动阳江推进会召开,阳江市政府与省委金融办建立联动机制,组织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金融专项行动。
会议提出将金融支持县域城镇化建设作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核心抓手,系统布局、精准发力,完善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服务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推进会后,阳江市政府与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阳西县政府与农业发展银行阳江市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人保财险阳江市分公司与华电阳江分公司签订了保险合作协议。
“政银保企”的深度合作,标志着阳江在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强金融要素保障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昔日播下辛勤种,今朝花开满庭芳。截至2024年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124.5亿元,同比增长12.0%,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存款余额2340.3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比为90.8%,在全省19个地级市排名第五。
以金融之力,激发经济之活力!阳江将全面激发金融“活水”,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金融专项行动工作,为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阳江新的更大贡献。
引“金”入海
做强做优做大主导产业
海是阳江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资源。
海域面积排全省第二位,海岸线长度排全省第四位,阳江“4+4+X”产业体系中,与海相关的就有海上风电、海工装备和海洋牧场等支柱产业,这些都是推动阳江综合实力加快实现新跃升最重要的优势。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后劲?阳江选择加大金融资源要素供给,助力做强做优做大主导产业集群,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海上风电上,阳江通过推出“金融+”服务模式支持海上风电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为海上风电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构建新质生产力注入金融动能。
工商银行阳江分行、建设银行阳江分行为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提供综合融资服务,累计投放贷款超10亿元。农业银行阳江分行为国内单机容量最大、埋深最大的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提供2亿元贷款,助力打造“海上风电+储能”示范区,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人保财险阳江分公司向华电阳江三山岛六海上风电场项目签发了海上风电建设工程一切险保单,这也是阳江市本地保险公司成功签出的阳江海上风电工程保险第一单。
在海工装备上,阳江通过“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城投公司”融合型金融服务模式,由市城投集团组建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基金,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投入,基金总投资为120亿元,首期规模为19.87亿元。截至今年8月,基金累计投资项目共4个,包括海上风电场建设、海上风电铸件精加工、风能装备零部件制造等项目,并计划投资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建设,实现海上风电场项目、风电产业园配套设施、海上风电上下游企业的“全链条式”投资全覆盖。
在海洋牧场上,阳江出台了《金融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通过设置专项授信额度、优化授信审批流程、设立专营机构等方式,助力加快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渔港经济区和海洋渔业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同时,借助广东恒健投资、农行广东省分行等力量,引进国内有关龙头企业项目落户阳江,服务海洋牧场建设。
截至今年9月末,阳江已率先落地全国首个平安智慧海洋研究中心,全市金融机构针对海洋牧场产业量身定制“海洋牧场冷链贷”“海洋牧场发展贷”等特色金融产品超50种,海洋牧场贷款余额37.95亿元,同比增长37.89%,保险风险保障0.68亿元。
有了金融“活水”提供发展动能,阳江正加速崛起,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同期增长47.5%的高基数上增长9.2%,较上半年增速提高5.5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一位。
美美与共
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6月7日,阳春市水稻种植大户谢先生获批了一笔260万元纯信用贷款,以农业保险承保数据为基础,借助人保财险提供的贷款保证保险为增信手段,谢先生获批广东“保农振兴贷”项目在阳江市范围内发放的首笔贷款,着实解了燃眉之急。
谢先生的故事是阳江各金融机构引导金融资源持续下沉,精准发力促进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金融,让生活更美好。顺应“人民所需”“群众所盼”,阳江不断延展各金融机构服务边界,以金融力量助推形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图景,用爱与关怀锻造有温度的金融。
阳江累计推出乡村振兴金融产品144个,银行提供授信支持1541亿元,保险提供风险保障超4000亿元,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9.98亿元、支持市场主体1380户,有效支持小微、涉农等领域发展,辖内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2.38%。
与此同时,阳江深知只有做好交通、水利、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实现城乡共美。
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海洋牧场建设、存量农村民房风貌整治等,积极撬动金融机构资金投入,加大力度推进主平台和各类开发区、高新区、省级产业园区建设。
这是阳江市委、市政府和各金融机构的共识。
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阳江市分行,重点聚焦土地综合整治、污水管网、垃圾焚烧发电等基础设施配套领域,加快补齐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由省行党委书记挂点阳西指导,选派业务骨干驻点专班,全程跟进并推动的阳西整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也于此次推进会正式签约,首期项目融资约14亿元。
中国农业银行阳江分行则在县域支持了一大批水电路气网、教育卫生文旅、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项目建设,各项贷款、县域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和增量均稳居同业首位。
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基础设施贷款余额551.14亿元、比年初增长11.41%,保险机构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相关保障86.7亿元,有力推动广湛高铁阳江段、阳信高速阳江段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减费让利
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2024年,是阳江的“营商环境年”。
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贯穿千家万户、千行百业的金融业,是润泽民生、托举“小确幸”的重要保障,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
阳江充分认识到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为企服务意识和水平,扎实做好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工作。
各金融机构纷纷把金融营商环境建设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动,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可获得性、安全性和便捷性。通过因“企”制宜,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加强点对点服务措施,拿出务实管用的举措,敢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对症下药,真正问计于企、问需于企、问效于企。
以“营商环境年”建设为抓手,阳江建立了“政银企通”工作机制,积极推出减费让利新政策,推动支付、外汇等金融基础设施领域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三年来累计实施支付服务降费5787.29万元,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约6.35万户,大幅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
在广度上,阳江全力支持强村公司、片区组团等共建共享发展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广“信用镇+专营机构+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推出“程村蚝贷”“沙姜贷”等专属特色产品,助力农民增收。
在精度上,阳江聚焦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发展,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定制化服务,精准对接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让资金活水精准滴灌至每一个需要支持的企业,陪伴企业从“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培育和发展厚植金融土壤。
在效率上,阳江“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累计投放“粤智助”政府服务一体机902台,提供17项金融基础服务和200多项政府服务,进一步将数字化金融服务延伸到小微企业“掌间”,将高效便捷服务送到企业“心间”,生动见证了金融服务的质效实力。
在温度上,阳江打造“党建+银保村”合作品牌,推广“千人驻镇”“乡村金融特派员”“金融村官”等经验做法,通过改善服务环境、扩大服务半径、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活动,做大“网点服务同心圆”,努力打造出有温度、人性化的客户体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温暖细处着笔,服务无远弗届。借助此次推进会的契机,阳江将进一步加强与各金融机构衔接,加快制定实施方案和项目清单,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进金融改革,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充分发挥金融引擎作用,在改革、创新、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阳江新的更大的贡献。
与人民共进,与时代同行,与城市共成长,打造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阳江样板”,未来可期。
(原载2024年11月6日《南方日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