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从来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2023年以来,我市巡察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下联动、同向发力,下大力气排查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实际行动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涌现了不少暖民心、顺民意的巡察故事。
深入田间地头,助力“水到渠成”
风吹稻浪香,农忙好“丰”景。今年7月,阳东区东城镇丹载村千亩稻田间一片忙碌,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稻浪中穿梭,广袤的田野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荒地变‘粮仓’,还得谢谢巡察组的帮忙,要不是新架设好的抽水电缆大大方便了抽水灌溉作业,大家也不敢复耕复种,往年这里都撂荒长满了杂草。”丹载村干部群众喜笑颜开,纷纷点赞。
事情还要从阳东区委第六村级巡察组对丹载村开展巡察时说起。此前,该巡察组在下沉一线走访时发现,丹载村5个自然村有570余亩农田因缺水灌溉而撂荒,村民对此反映强烈。巡察组随即与村“两委”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进一步了解情况,并按规定向东城镇党委反馈相关意见,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时按质落实整改,尽快解决村民生产灌溉难题。
经巡察组多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在丹载村上寨、三舍、下寨、石巷、竹洛等5个自然村的田埂边安装多个二相电表,架设多处电缆,便于农户从村中内河抽水,从而顺利解决了周边1100余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广袤沃野重新奏响田耕欢歌。
“目前稻苗长势喜人,今秋有望再次丰收。”夏收过后,丹载村千亩良田再染新绿种上了晚稻,农户信心满满地说道。
同样因缺水灌溉而影响农耕生产的还有阳春市马水镇新风村委会白鹤塘自然村。去年6月,阳春市委第五巡察组到新风村委会走访入户、询问民情,其间有群众向巡察组反映白鹤塘自然村因抽水泵房闲置导致灌溉水渠无法通水,村民只能依靠移动水泵灌溉,耕作非常不便。
巡察组随即到实地察看,了解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相关部门在马水镇罂煲河堤基围边建设了一座面积约30平方米的水泵房,用以解决农田用水灌溉难题。2005年水泵房在设备被盗后,一直闲置至今,水渠无法通水,村里480多亩耕地只能依靠村集体的移动水泵抽水灌溉,导致曾经有92亩田地撂荒。
“水都没有,群众怎么耕种?要保障农业生产、粮食安全,水利灌溉问题必须尽快解决!”核实情况后,巡察组及时按规定向马水镇党委反馈意见,要求立行立改。在巡察组的推动下,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行动,在收到反馈意见一周后就开始动工加装抽水泵,并对周边水渠的杂草进行清理,“沉睡”了18年之久的水渠终于重新通上水。
“推动保障农业生产、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是我们开展巡察监督的重要着力点。”阳江市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强调,目前,市委正在开展阳江市“百千万工程”专项巡察,各市委专项巡察组将继续以务实作风深入群众生产一线,听民声、巡民情、察民意,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持续提升巡察质效,确保实实在在解决群众困难,持续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聚焦集体资金,保障“颗粒归仓”
“虽然每年的分红都能如期到账,但是如果本金长期不能收回,我们村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计划就乱了,也没法向上级组织和村民交代。”阳东区大沟镇大沟村委会干部群众激动地说道。
去年11月,在与大沟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座谈时,阳东区委第四巡察组了解到,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大沟村委会在2016年5月将扶贫专项资金20万元投资到当地某水产养殖公司,为期五年,每年可获得分红收益2万元。按合同约定,村委会本应于2021年5月收回本金20万元,但截至2023年10月底,该公司仍未归还投资本金,大沟村干部群众对此十分担忧。
详细了解情况后,巡察组积极当好“调解员”,组织大沟镇政府、大沟村委会与水产养殖公司进行协商,并多次主动致电该公司负责人释法明理,督促其尽快偿还投资本金给大沟村委会。“由于水产养殖公司经营不善,尚未有能力一次性归还本金,我们建议采取分期偿还的形式,既减轻公司的负担,也能让村委会尽快回笼资金。”经过巡察组多次协调,大沟村委会在近日与水产养殖公司成功签订《解除合作经营债务转移还款协议》,约定该公司将26万元投资本息分三期偿还大沟村委会。在协议签订次日,大沟村委会顺利收到2万元利息款。
“感谢巡察干部用心用力用情,让我们顺利收回了‘迟到’两年多的产业扶贫款,帮助我们卸下这块心里的大石头。”大沟村干部群众难掩内心的喜悦。
村集体资金“归仓难”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今年5月上旬,阳春市委第二巡察组在春湾镇廖施村与村民开展访谈,发现该村新车、大垌、垌寨等3个经济合作社集体资金长期存放在村民小组长私人账户且资金数额较大,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公款姓“公”不姓“私”,公款私存极容易滋生利用职务职权侵占、私吞、挪用等腐败行为。巡察组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将情况通报给春湾镇党委,并督促立即整改,同时协调阳春市农业农村局、阳春市财政局迅速作出处理,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通过调阅资料、谈话了解、实地走访并多次与村民小组长谈心谈话后,巡察组协同镇党委和有关职能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就“公款私存”问题宣讲政策法规、梳理资金收支、商定解决方案。巡察组约谈相关责任人,向涉及问题的3个村党组织发出《立行立改通知书》,责令相关村委会采取有效措施追回集体资金,并持续跟踪督办问题整改情况。
在巡察组的有力推动下,短短1个月内,3个经济合作社追回集体资金共98万元。“集体资金追回来了,村集体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巡察工作真管用!”经济合作社集体资金回归公账“怀抱”后,村民对巡察组同志连连称赞。
“针对村级巡察所发现的问题线索,我们将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深化‘巡纪联动’、凝聚工作合力,推动织密‘三资’监督网,保障集体资金‘颗粒归仓’,守好村集体‘钱袋子’。”阳江市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2023年以来,全市已对433个村级党组织开展巡察,发现问题7840个,其中涉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279个,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问题线索164件,立案316件,处分220人。同时,推动完成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类资产清查核实工作,共核实集体资产总额60.77亿元,经营性资产14.29亿元。
解决关键小事,守护“老有所养”
“韦大爷,您的低保申领已经办理成功,从这个月开始您就可以领取低保金啦!”去年6月,阳春市委第三巡察组在帮助岗美镇那旦村年近八旬的韦大爷解决低保申领问题后,特地带着好消息到其家中进行回访。
工作人员刚进门,韦大爷便热泪盈眶,握着大家的手激动地说道:“谢谢!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有了低保,我的生活就更有保障了。”
此前,第三巡察组接到韦大爷反映自家门口自来水管道渗水问题的电话,便安排工作人员前往实地察看了解情况。在解决完渗水问题后的闲聊中,工作人员得知韦大爷早年丧偶,独生女儿已经外嫁,79岁高龄的他一人生活,并且丧失了劳动能力,仅靠微薄的储蓄维持生活,但是他却不在低保名单之列,工作人员对此不禁心生疑惑。
巡察组立即向那旦村委会了解老人的具体情况,确认相关情况属实后,巡察组及时联系了岗美镇民政部门,督促该部门入户核实。相关部门经过走访、实地调查,确认韦大爷符合低保申领条件,随后依规为其办理了低保手续。
“敬老院有多少位特殊供养人员入住?今天的食谱是什么?每人每天的就餐标准是多少钱……”今年6月,阳西县委第一巡察组工作人员不打招呼、赶在“饭点”到溪头镇敬老院食堂进行突击检查,并对敬老院相关负责人抛出一连串提问。
心系老人温饱冷暖,巡察组通过进食堂察看老人就餐,与食堂管理人员、护工和老人进行谈话了解,现场检查食堂食谱、食材采购原始单据及食材72小时留样等,详细了解老人伙食费支出、配餐标准等方面情况,查找是否存在违规将伙食费用于敬老院日常支出及食堂相关支出、擅自降低老人伙食标准,从老人口中“抢食”等问题。经过深入了解,巡察组发现,该敬老院入住老人有31人,每人每天伙食费20.8元,伙食费相对偏低。
“看似简简单单的一日三餐并不是一件平常小事,而是关乎养老生活质量的民生大事。”针对上述问题,巡察组立即向溪头镇党委反馈,要求及时整改。经过巡察组的监督推动,溪头镇积极落实整改措施,决定每年拨款2万元用于改善镇敬老院老人伙食,将伙食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天30元,并制定每周丰富多样且营养均衡的菜谱。此外,食材采购采取跟超市合作的模式,由超市每天定时供货配送,并严格执行食材72小时留样制度,进一步提升餐饮服务质量,守护好老人“舌尖上”的安全与健康。
“民生工作就是民心工作,做好民心工作,就要将心比心,有些事情看似问题不大,却是最能让群众可感可及。我们要时刻想想,如果自己遇到群众所面临的困难该怎么办?”阳江市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化解民生“小问题”,才能赢得民心“大政治”,巡察工作将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整改实效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暖民心。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