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我市首批自主生产深海海上风电导管架发运
应用于本地海上风电场,助力项目降本增效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陈思捷 时间:2024-08-14 09:56 【字体: 】 浏览量:-

  8月13日下午3点28分,随着8条固定缆从缆桩上解绑,装载着三套导管架的甲板船在护航船的引导下,缓缓驶离阳江港吉树作业区。这是我市首批自主生产应用于本地项目的深海海上风电导管架,标志着我市海工装备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助力海上风电项目降本提质增效。

  当天下午,记者在阳江港吉树作业区J16#泊位看到,首批三套黄灰相间的海上风电导管架稳稳矗立在运输甲板上“整装待发”,工人们正进行发运前的加固检查工作。离码头不远处的货场上,一排排导管架整齐排列,百米高巨型龙门吊立于钢铁队伍中,俯瞰浩瀚大海。

  导管架是风电场的底座和“支撑腿”,用以支撑起整个风电机组的主机和叶片等发电装置。此次“出海”的三套导管架均由广东蓝水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生产,导管架为四腿式桁架结构,由灌浆段、主结构、过渡段组成,总高约70米,跨距33米,单套总重在1300吨至1550吨之间。

  发运三套“巨无霸”并非易事,记者了解到,导管架于8月11日开始装船,历经三天完成吊装、装船、焊接固定等工作。为确保发运工作顺利完成,市政府、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管委会和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协调调度码头和护航船只等,为此次发运工作保驾护航。 

  “单套导管架的生产周期大约2个月,我们的生产车间可以满足4套这样的导管架同时生产,这样的效率在业内属于领先水平。”广东蓝水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导管架生产门槛高,技术要求高,为打造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基地,该公司车间按照海工产品尺寸“量身定制”,生产过程不受天气影响,这为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蓝水速度”不止于此。作为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港口工业园B区投产的首个项目,广东蓝水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的整体建设仅用了10个月,实现了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目标。“目前项目产销顺畅,订单已排到了10月份。”该负责人表示,阳江风能资源禀赋深厚,临港区位优势明显,此外政府部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和政策支持,发展重型海工装备具有先天优势。

  此次首批自主生产深海海上风电导管架成功发运,为项目继续增产增效增添了信心。接下来,该公司将锚定海上风电导管架、风机基础、船舶制造和海洋牧场等海工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持续发力,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推进更多海工高端装备本土化制造,为阳江打造绿能之都贡献力量。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