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记者从市妇幼保健院获悉,最近半个月来,该院接诊的人腺病毒感染患儿明显增多。患者病症表现为反复高热、喉咙痛、眼睛红、呕吐腹泻、食欲差等症状。医生认为,公共泳池或为感染人腺病毒的“重灾区”,建议家长尽量不要带2岁以下儿童去公共泳池游泳。
市妇幼保健院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两周该院急诊科接诊的患儿多出现上述症状。医生对患儿进行病原体靶向测序,发现有10多个病例为人腺病毒感染,发病率较前明显提高。该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谭倩文表示,人腺病毒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具有较强的环境生存能力和传播能力。人腺病毒型别较多,可引起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咽结膜热、胃肠道疾病及脑炎等。
“水传播是人腺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谭倩文表示,泳池之所以是感染人腺病毒的“重灾区”,因为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泳池的温度、湿度条件很适合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如果泳池没有经过严格的紫外线或含氯消毒剂消毒(人腺病毒对酸和乙醚不敏感,需要紫外线照射30分钟以上,或者使用含氯的消毒剂才能灭活)。当有人腺病毒携带者进入泳池后,池水就有可能造成人腺病毒传播。目前该院接诊的人腺病毒感染患儿中,大部分都有到公共泳池游泳的经历。采访中,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家两个小孩在市区某小区游泳之后,就出现上述病症,还存在皮肤过敏的情况。
但并不是说公共泳池的池水是感染人腺病毒的唯一途径。谭倩文表示,人腺病毒感染患者和隐形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还包括:飞沫传播,这是呼吸道感染人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接触传播,即手接触被人腺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经洗手而触摸口、鼻或眼睛也会感染;以及粪口传播,即接触人腺病毒感染者的粪便。
目前正值暑期,不少家长会带小孩到公共泳池戏水。对此,谭倩文建议家长尽量不要带2岁以下儿童去公共泳池游泳,因为2岁以下的儿童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免疫力低下。对于确实有游泳需求的孩子,家长应做好以下防范措施,尽可能避免感染风险:第一,查看泳池有无卫生许可证、水质公示等材料;第二,游泳前检查孩子身体是否有伤口,避免在有伤口的情况下游泳;第三,孩子出现发热、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时,切记不要进入公共泳池游泳;第四,游泳前后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身体;第五,游泳时穿戴泳镜、泳帽,避免眼部接触池水;第五,游泳时尽量不要吞咽池水。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