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实践教学区域划分明确,数控加工中心、六角钳工台等生产加工设备一应俱全……近日,记者走进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现代工程训练中心,仿佛步入了工厂车间。“我们注重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让他们能迅速适应并胜任岗位需求。”该中心负责人唐万和介绍。
这一幕场景,是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生动缩影。作为我市第一所全日制本科高校,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开设6个学院15个专业,发挥专业优势,精准对接我市合金材料、五金刀剪、海上风电、食品加工等产业需求。
谋定学科建设,如何对接产业、培养人才?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握紧手”。通过举办校企合作论坛、校企联合培训班等形式,培养技术骨干和本土专业人才,实现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近期,该校区还联合我市多家企业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这既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又促进了校企间的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为阳江留住更多人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师文庆介绍,目前该学院共有16名大三学生与广青科技签署“订单班”,接下来将由校企双方共同落实“双导师”教学模式。
依托我市重点产业集群,该校区还同步孵化建设海上风电产业学院、五金刀剪产业学院等4个省级产业学院。各产业学院与知名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实习基地等,充分发挥高校研究优势和企业技术优势,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去年,该校区成立了广东海洋大学阳江研究院,进一步强化了聚焦产业、融合创新的能力。
走进校企共建的海上风电装备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实验室,用于科研教学的风电叶片、各种大型设备和仪器引人注目,为各项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陈扬枝介绍,当前海上风电产业学院与三峡新能源、明阳智能、华工阳江研究院等单位共建实验室,联合攻关海上风电设计、制造和运维等关键技术。2020年立项的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海上风电大型叶片智能打磨机器人研发”项目,完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风电叶片智能打磨机器人实验样机。“机器人大显身手,可解决大型风电叶片飞边打磨的效率、精度、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替代人工打磨,为提高风机性能、助力风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装备保障。”陈扬枝表示,该项目去年8月通过了省科技专家现场验收。此外,其他科研项目自主研发了水上水下大型构件智能焊接机器人实验系统,也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这些研究获得的专利技术将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运用于海上风电的智能制造和智能运维领域,助力海上风电行业的产业技术升级。”陈扬枝表示。
产学研紧密结合结出了硕果。“近年来签署各类科研项目经费逾1200万元,彰显了校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和科研团队的发展后劲。”该校区教研部部长白浚宇表示,未来将继续紧抓科技引领,聚焦产业赋能,服务高质量发展,让学生“边学边干边成才”,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并培养创新思维,真正学产业最需要的知识,并将所学用于生产实践,助推阳江高质量发展。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