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中心工作任务推进过程中,一批优秀的驻村第一书记凝心聚力强组织,脚踏黄土摸实情,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他们发展致富产业、解决群众难题,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描绘出一幅幅乡村振兴“新图景”。
今天,本报聚焦一批扎根我市乡村沃土的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讲述他们勇担使命、奋发有为的鲜活故事,示范带动更多青年人才扎根乡村振兴舞台,书写无悔人生。
江城区中洲街道碧桥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世晓:关心困难群众 帮助村民提高收入
2021年以来,市接待处驻江城区中洲街道碧桥村第一书记陈世晓带领工作队员团结村委班子,立足实际,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他坚持党建引领,找准职责定位,切实提高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帮助困难群众,努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碧桥村落地见效。
陈世晓始终把农业发展和产业振兴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在碧桥村大力开展耕地撂荒整治工作。他帮助申请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对40米农田灌渠进行修整和清理,推动整合碧桥村零散撂荒耕地约60亩,同时用好市驻镇帮镇扶村专项资金40万元,投资建设中洲街道华龙村天宇蔬菜基地,投资收益每年将按投资额10%-15%分配至碧桥、华龙、津朗3个行政村,切实提高村集体和农民收入。重点抓好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定期清理沟渠池塘的漂浮物、水生植物和淤泥等杂物,耐心劝导村民自行拆除乱搭乱建的屋棚和改变散养禽畜、乱丢垃圾等陋习,号召党员干部捐款超2500元支持村内乡村绿化工作,今年以来在村中植树150余棵。
陈世晓高度重视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坚持每季度对碧桥村建档立卡户开展全覆盖入户排查,为身体残疾村民联系残联和医院,协助申请残疾人生活补助。村民叶国英家中有长期身患疾病的儿子,陈世晓协调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低保。他还联系社会爱心组织、爱心人士点对点资助碧桥村9名困难学生每人每月500元,联系派出单位开展节前走访慰问活动,为困难群众送上生活物资和生活补助近5万元。
阳东区塘坪镇北甘村驻村第一书记罗许平:真抓实干 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罗许平是广东省民政厅、广东开放大学驻阳东区塘坪镇工作队队员兼北甘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罗许平坚持以党建引领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助推北甘村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罗许平立足民政五大工作体系,探索建设“北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暨长者饭堂”特色品牌,引导北甘村老人从“他助”逐步发展到适度“自助”,实现“初老”服务“中老”,“中老”服务“老老”的互帮互助模式,为全省养老高质量发展暨“长者饭堂”建设提供了借鉴、形成了示范。他在村履职期间,围绕群众急难愁盼事项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惠及群众3000多人次。
罗许平坚持以“古树公园为轴、百亩荷塘为脉、环村绿道为络”为发展思路,科学统筹北甘“一河一路三产业三公园四广场”发展蓝图,三年共为村争取各类帮扶资金7000余万元。以迭进式发展思路引领北甘由传统向特色农业、农业产业综合向农商文旅迭代升级,促使村集体经济从2020年的8500元跃升至2023年34.79万元,带动村民就地就业2000余人次,并积极开辟“点状用地”、一河两岸、环山绿道、休闲研学、特色民宿及文创庭院等产业新赛道,抢抓风口创建3A及以上级农文景区。
罗许平致力提升村民幸福指数,持续完善北甘公共基础设施体系,募集200余万元善款捐建了党建文化广场、“豪群球场”等农文场所。此外,罗许平牵头打造古村和“荔文化”IP,通过以文铸魂培育“千年古村一品北甘”慈孝文化,创意筹办的“白首成约至爱北甘”金婚摄影活动被评选为“温暖和感动阳江2023年度热点新闻”。
阳春市合水镇潭震村驻村第一书记巫卫文:推动产业升级 打造强村富民“新引擎”
巫卫文由广新集团派驻阳春市合水镇潭震村担任第一书记兼合水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副队长。任职期间,他推动广新集团向合水镇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乡村发展,投入1200多万元建设蚕桑产业振兴示范基地、蚕桑香云纱产业生态示范园、夏威夷果收购中心等产业帮扶项目。如今潭震村集体收入已从不到3万元增加到超20万元。
2023年,在巫卫文的积极推动下,广新集团投入250万元建设潭震村党群服务中心大楼和党建文化长廊。从此,党群服务中心大楼、大小会议室、图书馆、老人活动中心、食堂等一应俱全,可为村民提供综合服务、教育培训、文体活动等一站式的服务。
面对乡村传统产业发展的困境,巫卫文带领团队拧成一股绳,团队以合水镇蚕桑产业为中心,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2022年10月,留垌村省力化养蚕示范场项目投产,2023年4月,茶河村省力化养蚕示范场投产。围绕香云纱产业,巫卫文利用广新集团“6·30”资金在潭震村投入250万元建设60亩香云纱晒莨场,在茶河村投入840万元建设蚕桑香云纱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几个重点产业项目形成协同、规模效应,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实现产业链增值收益。
在合水镇持续开展奖教奖学助学活动;在潭震村投入20.67万元完成潭震小学办学条件提升工程;2022年建设完成了合水镇中心卫生院彩超设备中心;完成村道350盏太阳能光伏路灯建设使用……巫卫文时刻走在前列,以实际行动诠释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阳西县溪头镇十八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惠萍:壮大集体经济 助推村强民富
李惠萍是阳西县林业局驻阳西县溪头镇十八村第一书记,在2022年度和2023年度驻村第一书记考核中连续被评为“优秀”等次。驻村期间,她常态化做好入户走访和下村调研工作,主动认领“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推动村中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
对调研发现的高自然村农田灌溉难题,李惠萍积极向上级争取30万元资金修建农田水利沟渠,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农业生产难题。针对调研摸查发现的困难户、困难老人情况,她积极联系相关职能单位,开展慰问、生活和就业救助等工作。在她的帮助下,56户脱贫户获得慰问金和米、油等生活必需品,5户患病村民获得大病救助金,50多名村民解决就业难题,20多户困难户申请了补助资金。
对于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李惠萍都以诚相待,面对矛盾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努力化解矛盾纠纷20多宗,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用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在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李惠萍积极申报镇政府项目,争取500余万元先后完成9条自然村的村道硬底化、公厕、垃圾屋、污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卫生情况明显改善。她还争取10万元在新寨自然村增设30多盏太阳能路灯,并发动乡贤捐赠18盏小节能路灯。
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李惠萍推动引进专业种植合作社,流转145亩丢荒田,采取“村党组织+合作社+联合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香芋南瓜、贝贝南瓜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带动4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年均增收3.6多万元。大力推动山岭地流转经营,通过出租承包,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40多万元。
海陵试验区闸坡镇双丰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明彩: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开展“造血式帮扶”
黄明彩是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驻海陵试验区闸坡镇双丰村第一书记。驻村三年以来,她坚守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导向,全方位开展“造血式帮扶”,取得了当地群众和政府的信任支持。2023年,黄明彩获评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优秀巾帼队员”。
坚持规划引领,推动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黄明彩主动协调联系院校编制双丰村农业产业五年规划,谋划典型村实施项目库,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支持,保障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筹集珠海帮扶资金实施特色产业种植基地扶持项目,并引进企业、种植大户,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为200人提供就近就业机会。此外,她还积极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项目落地落实。
以群众需求为抓手,黄明彩致力于提升镇村公共服务能力。她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完成双丰小学运动球场改造升级、课桌椅和教学器械更新,号召社会各界捐赠图书、校服,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开展三线整治、交通隐患整治、撂荒地复耕专项整治、污水整治四大整治行动。通过驻镇帮镇扶村项目完成双丰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并持续推进旧圩教育路拓宽改造等项目。
突出党建引领,强化宣传引导。黄明彩坚持民主开展讨论,使村两委干部思想一致,团结聚力,此外还组织人员前往珠海考察学习,开拓两委干部和企业家眼界和思路。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事业宣传发动工作,三年来被省市各级媒体采用的宣传报道累计17篇。
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平冈镇周村村驻村第一书记高飞:补齐民生短板 弘扬法治精神
从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到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平冈镇周村村挂职以来,驻村第一书记高飞认真履行职责,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乡村发展路子更宽,建设基础更牢。
驻村以来,高飞抓好组织建设规范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制度,加强村党员的管理监督,不断提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助力乡村基层治理提“智”增效,高飞利用资金15万元搭建“数字乡村”智慧平台,让科技赋能村域管理、服务群众。
高飞关心关爱群众,注重帮扶措施与群众需求相结合。经走访调研了解需求后,他向对口帮扶单位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争取了70万资金,为周村村新建了一处老人活动中心,并捐赠座椅、电器等内部设施和设备,为老人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此外,高飞还组织开展群众慰问活动,慰问群众154人次,为困难群众送去了温暖和关怀。
针对乡村教育条件问题,高飞积极协调资源,帮助周村小学修缮校门、更新学生课桌椅、老师办公桌椅、教学电脑等设施设备,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办公环境;同时,他还组织学生开展珠海游学活动,让他们增长见识。
作为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名警长,高飞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弘扬法治精神,努力在周村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利用中院开展“三同”活动的机会,高飞组织19名法院干警以入户宣传、集体咨询等方式宣传法律知识,将法治思想、法律意识逐步送进农村。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