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我市抢抓机遇“融湾”“融深”
做优营商环境 拥抱“大桥经济”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王静 张莹 时间:2024-07-01 09:31 【字体: 】 浏览量:-

  历时7年多,深中通道这一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终于从“施工图”变为“实景图”。湾区“巨龙”横跨伶仃洋之上,将珠江东西两岸紧紧相连。

  作为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交通大动脉,深中通道东起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互通立交,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市马鞍岛登陆,与在建的中开高速对接,通过在深圳、中山、南沙的三个登陆点,连接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在“黄金内湾”加快形成“一小时通勤圈”。结合港珠澳大桥、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等,共同构建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深刻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格局。

  深中通道的开通,改写了阳江与深圳的时空联系,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牵手”发展,为大湾区的产业集聚、城市群发展等注入新的内生动力。作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一员,阳江各行各业正蓄势待发,抢抓历史发展机遇拥抱“大桥经济”,推动深度“融湾”“融深”,助力阳江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软硬联通全面全域融湾入圈

  湾区融合,交通先行。

  从高空俯瞰,珠江的西岸、东岸形成了一个A字形骨架,深中通道刚好处在这个A字形骨架重要的一横,不仅推动珠江口东岸与西岸相互连通,更成为粤东地区通向粤西地区的便捷通道。

  翻开地图,以往市民群众从阳江前往深圳,需先转换3条高速线路,再经虎门大桥转京港澳高速到达深圳,全程约310公里,用时约3小时30分钟。

  随着深中通道开通,阳江与深圳交通互联更加紧密。从阳江出发,途经沈海高速、中阳高速,通过深中通道进入深圳,将成为两地通行的“标准路线”。出行里程缩短约80公里,出行时长缩短约1小时,融湾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阳江与深圳之间的人员交往和货物流通更加便捷。

  把握深中通道通车机遇,阳江交通网络建设正加快融入大湾区大交通体系,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阳江机场建设加快推进,补齐阳江航空运输短板;广湛高铁将于明年建成通车,有助于打通都市圈对外高铁大通道;阳江港海陵湾港区丰头作业区F1#~F5#泊位工程扎实推进,与广州港协同打造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阳信高速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速,推动路网高效顺畅衔接……

  当前,阳江正全力构建“机场+双高铁+高速路网+亿吨大港”的大交通格局。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中通道的贯通,将阳江到深圳的通行时间压缩1小时左右,对阳江深度“融湾”“融深”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阳江将通过加密联络线(支线)及增加延长线等方式,构建“五横五纵”高速公路网络,促进中心镇、港口枢纽、产业园区等节点全覆盖,推动阳江和深圳之间的高速公路快联快通。持续完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和集疏运网络建设,提升运输服务的便捷性,构建服务两市产业协调发展、货物高效流通的支撑保障体系,助力两市联动发展。

  在交通网络“硬联通”的基础上,营商环境领域的“软联通”也正在深圳和阳江之间持续拓展,推动阳江加快“融湾入圈”步伐。

  在政务服务互联互通方面,我市加强与深圳市的区域协作、“跨域通办”。目前,深圳市龙华区共212项事项可在阳江办理,其中江城区可办事项60项、阳东区35项、阳西县26项,阳江市共14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可在深圳龙华区办理,通办业务范围包括结婚登记、社会保障、人才引进、登记变更等领域,为深阳两地的企业群众提供了极大便利。

  阳江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港三大国家战略交汇中心,是大湾区向西延伸第一城。市发改局局长余洪波表示,借势深中通道,阳江将对标大湾区先进城市的营商环境政策和创新经验,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攻坚行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城市,分类分批建设信用县,全力打造让企业更省心、更舒心、更安心、更顺心、更宽心的“五心”营商环境,推动跨区域合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双向赋能加速产业协同发展

  一桥飞架,两岸协同。

  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有着各自的产业发展需求。地处东岸的深圳市科研实力强、高科技产业基础好,但面临着城市空间有限、地价高昂的现实情况,需要向外拓展寻找更低成本和更广发展空间。而地处西岸的各地市,土地资源相对充裕,也有着较好发展基础,迫切需要承接东岸产业转移。

  深中通道开通,珠江口城市无缝链接,使大湾区城市群组建更加紧密的“朋友圈”。随着交通脉络的进一步延展,深中通道带来的产业“超级流量”,将成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力,也为阳江从“战略性对接融入湾区”跨步迈入“实质性融湾入圈发展”历史新阶段提供强势动能。

  为迎接新一轮的资源要素配置,阳江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市与珠三角对口招商工作实施方案》《阳江市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编制《阳江市产业招商地图》;在全国以及欧美、东南亚等地区举办招商系列活动;与香港贸发局、香港中华总商会等多家商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深圳、长三角等地建立招商小分队,在全国设置34个招商联络处,强化项目引进全流程全天候服务……

  对照大湾区其他城市,土地、发展空间以及生产成本是阳江的显著优势。数控机床产业链上游的龙头企业——阳春市晟泽机械金属有限公司从顺德迁移至阳江,正是瞄准了这里的投资优势。“阳江土地成本低,港口、高速、高铁等交通越来越发达,基础设施良好,人工成本也有优势,这是产业投资的硬条件。”董事长区兆锦表示,落户阳江至今,晟泽机械已带动30多家数控机床企业落户园区,逐步形成上下游联动的数控机床产业链。

  今年以来,深圳、阳江两地频繁互访,推动产业协作领域融合发展。11家深圳企业跨海而来,涵盖装备制造、五金刀剪、现代服务、生物医药、绿色能源、新型建材、电子信息等诸多领域。

  纳泰(阳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深圳销售+阳江制造”的模式的先行者。2022年,该公司在阳江正式投产,主要研发、生产胶原蛋白生物肽产品,预计今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我们的销售公司就在深圳,深中通道的开通,让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链接更加便利,发展更加高效。”该公司负责人盛传波说,希望借此机遇为公司带来更多高质量人才,留住人才。公司还将继续增加一条生产线,引进最先进的生产设备,进一步提高产量。

  乘着深中通道开通的“东风”,许多企业嗅到了“走出去”的先机。今年4月,王麻子厨刀全球营销总部入驻深圳。王麻子科技(阳江)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黄玉黔表示,营销总部入驻深圳,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创新动力,另一方面,也将发挥人才聚集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多技术支持。

  “深圳在生物制药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市场渠道,可以借势提升我们的研发水平。”广东粤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进杰表示,希望依托深圳和中山的人才资源,促进牛大力在技术创新、品牌塑造及销售运营等方面的提升。结合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和中山的制造业基础,开发南药相关的健康科技和保健养生类产品等,实现产业融合与创新。

  文旅深融打造湾区旅游胜地

  “深中”流量,助推深融。

  阳江正以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和城市魅力,吸引着大湾区的目光。6月初,深中通道开通前夕,深圳市宝安日报社调研采访组走进阳江,与本报开展联合采访,走县区、访企业,了解阳江致力优化发展环境、主动对接融入大湾区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深入探讨依托深中通道促进两地人文交流和文旅合作的新路径。

  作为山海兼优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阳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海、泉、湖、林、洞遍布全市,有厚重的人文历史和秀丽的山水风光,海丝文化、疍家文化、龙舟文化等交相辉映。阳江海陵岛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岛上的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是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5A级滨海旅游区。

  面对深中通道开通的历史机遇,阳江主动作为,联合珠江口西岸城市,共同打造“最美珠江西岸”整体旅游形象,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启深圳和阳江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让深中通道流量变成阳江文旅产业的“留量”与“增量”。

  在区域文旅合作方面,我市会同珠海、中山、江门等城市,整合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优势,推出包括滨海、人文、乡村、温泉等多条特色的“一程多站”旅游线路;与珠海、中山、江门赴无锡等城市联合开展旅游推介,建立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市场共享的良好局面;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阳江展区对外展示300多种具有阳江地方特色的非遗及文创产品,持续擦亮“绿能之都 海丝名城”特色名片……

  “我们推出了‘抢先体验深中通道’一日游,7月6日前的团基本都满了,太受欢迎了!”阳江市广中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志雄笑着表示,随着粤西城市和深圳时空距离的拉近,游客们不必担心去深圳机场坐飞机太浪费时间,利好途经深圳的旅游路线。

  面对深中通道的开通,郑志雄敏锐地捕捉商机,推出一系列“国之重器,跟着新闻去旅游”的旅游产品。他说,以前游客经港珠澳大桥去香港游玩,需要支付往返过桥费120元,现在直接走深中通道,能节省60多元,肯定能吸引更多游客。

  依托深中通道,阳江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要素的虹吸效应正在释放。

  “阳江具有卓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是承接大湾区游客的理想旅游目的地。”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曾超群说,随着深中通道开通,阳江将加强与大湾区城市在岭南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举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通过广东滨海(海岛)旅游联盟,加强与省内沿海城市的旅游合作,并与香港、澳门、深圳、珠海、江门、海南等地联合开发“一程多站”旅游产品,推出高凉、漠阳、海丝文化游等粤港澳旅游精品线路,为大湾区旅游产品注入更多文化内涵。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