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花式“高考骗局”来袭,市反诈骗中心提醒——
高考升学无捷径 擦亮眼睛勿受骗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官文婷 冯文贞 陈奕向 时间:2024-06-05 09:29 【字体: 】 浏览量:-

  随着高考临近,不法分子也开始“蠢蠢欲动”,利用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理,散布涉考虚假信息,设置各种诈骗“陷阱”。近日,记者从市反诈骗中心了解到,近年来与高考相关的诈骗案件常有发生,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

  市反诈骗中心民警介绍,根据以往案例,不法分子往往抓住考生和家长考前的焦虑心理和对考上名校的渴望,通过QQ群等渠道,兜售所谓的“高考真题”“绝密答案”,大肆吹嘘“准确率极高”,诱导考生、家长“预付订金”实施诈骗。或者散布消息销售短信橡皮、无线耳机等作弊器材,声称其器材可以通过高考安检,并承诺在考试过程中会有“考试高手”帮助作答,同步传递答案,帮助考生考出高分。

  据了解,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的”,都属于违法行为。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提醒,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和措施。并且随着高考安保措施越来越完善,所谓的作弊神器在考场上根本发挥不了作用,考试作弊者还将取消各科成绩。高考是公平的竞争,没有所谓的“捷径”,考生、家长切勿心存侥幸。

  除了兜售“高考考题答案”“作弊神器”的骗局外,还有骗子打着“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特殊渠道录取”的幌子进行诈骗。今年5月16日,杭州家长沈先生错信骗子“交30万元,就能让孩子保送‘名牌大学’”的谎言,被骗走了18万元。

  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提醒,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招生”“花钱保送”,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以“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特殊渠道录取”等为幌子的行骗,如果接到涉及高考的陌生电话或短信,切勿轻信蛊惑上当受骗,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耽误宝贵的复习时间。如果被骗,请立即报警。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