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江市中乌巴顿技术研究院为企业“量身定制”技术服务
让“科技之花”结出丰硕果实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王静 时间:2024-06-03 09:27 【字体: 】 浏览量:-

  紫色的灯光下,随着机器人的手臂转动,一道道无形的光刀闪过被夹具固定的钢板,送丝管填充焊丝,保护气管吹出的氩气隔绝熔池与氧气,操作台上顿时火花闪烁。仅仅几秒钟,钢板的激光自动化焊接工序便顺利完成。近日,记者来到阳江市中乌巴顿技术研究院的激光加工实验室,看到工作人员正戴着防护镜调试设备。

  作为落户阳江的首家国际科技合作研究院,阳江市中乌巴顿技术研究院在专业人才和技术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以海上风电、合金材料、五金刀剪等产业需求为导向,拥抱海洋牧场、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与企业联合研发‘智能’设备,为企业‘量身定制’技术服务,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该研究院院长韩善果说,这套激光摆动填丝焊接设备适用于五金刀剪产业,能够批量开展焊接工作,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为企业“量身定制”技术服务的底气在哪里?韩善果向记者娓娓道来,研究院“背靠”省科学院中乌焊接研究所,由中乌双方专家教授组成的人才团队参与建设,针对阳江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设立了电弧增材制造、厚壁构件焊接与防护、激光焊和机器人智能制造四大技术应用研究平台。如今,研究院先后研发了机器人CMT电弧增材制造装备、三维激光焊接、机器人智能打磨关键系统等,装备和技术已在多家企业实现转化应用。

  今年4月,粤西首套自主生产海上风电导管架下线,实现我市海上风电导管架建造技术和攻坚能力“零”的突破,也展示了该研究院携手中国水电四局(阳江)海工装备有限公司,在技术攻关方面结出的“硕果”。 

  “在焊接技术方面,我们联合开展自动焊割装备及数字化焊接管理系统开发,远程控制焊接生产过程,运用自动化爬行小车进行精准焊割,推动实现风电结构高效焊接,助力海上风电项目提高生产效率、降本增效。”广东省科学院中乌焊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任香会说。

  “立足企业,瞄准行业,服务产业,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研究院目前已获批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等四个省市级平台,有效整合政、产、学、研、用各类资源,贯通研发、孵化、转化等关键链条。”韩善果告诉记者,阳江市中乌巴顿职业培训学校成立以后,为广大焊接技工人员搭建提高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平台,也为风电、合金材料等产业培养高技能焊接技术人才。

  记者在培训学校的实操室看到,参培人员正戴着防护面罩,在老师指导下,手持焊接设备进行焊接。记者了解到,培训学校是当前我市唯一一所可进行焊工培训评价的民非机构,可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学校现已成功举办了阳江市第一届、第二届焊工职业技能竞赛,并开展一系列企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近400人。

  韩善果介绍,科技成果转化要打通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演化路径,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面向阳江海上风电、海洋工程、海上牧场、合金材料等产业的技术需求,研究院将在结构优化设计、自动化装备、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异种材料连接技术等方面发力,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并推进高层次人才的双向流动,将研究院建设成为阳江技术人才高地。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