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既是亲子沟通的“连心桥”,又是学生的亲密“陪伴者”,一位心理老师的心育之路——
把阳光引进孩子的“秘密花园”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盘聪颖 时间:2024-03-06 09:07 【字体: 】 浏览量:-

  心理健康教育,事关每一名中小学生。守护好学生成长之路,是每一名心理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走进阳江三中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团体辅导室、同伴互助室、静心室、舒心室、安心室、谈心室等心理辅导场室一应俱全。在心理咨询室内,淡绿色的墙面,安静简洁的环境,让来访者感受到安全、柔和、温馨。阳江三中专职心理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恭华就在这一片天地里,打开了许多学生的心灵秘密花园,并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力量。

  当学生的心灵“秘密花园”被乌云和阴霾笼罩时,如何为他们拨开愁云、引进阳光?面对学生遭遇心灵“感冒”,又如何抚平他们的心理创伤?近日,记者走近苏恭华的工作和生活,倾听她与学生们的治愈故事。

  学生心事的倾听者

  陪伴学生走出亲人离世的悲伤

  去年9月,刘月(化名)正式踏入大学校园,成为一名自信开朗的大学生。很难想象,一年以前,正在读高三的刘月一边面临着如潮水般涌来的升学压力,一边因奶奶的不幸离世,沉浸在极度悲伤的状态中无法自拔,给她的生活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阴影。

  苏恭华回忆,初次接触刘月时,她的性格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原本活泼开朗的她,变得不爱与家人沟通,经常收不住脾气,和同学逐渐疏远。消极的生活态度、孤僻的性格,让她的成绩也开始一落千丈。“第一次心理咨询,刘月什么都不肯说,只在不断地重复和她奶奶之间的往事,陷入回忆里无法自拔。”苏恭华清楚,那时的刘月不信任他人,觉得没有人能理解她。这次咨询,苏恭华的做法是陪伴她,采用叙事疗法引导她,耐心地聆听她的所有故事,并接纳她的所有情绪。

  后来,苏恭华在和刘月妈妈的谈话中了解到,刘月的不安全感大部分源于家人的不理解。刘月妈妈说,奶奶的离世,让整个家庭都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但生活还要继续,不能因为亲人离世而日渐消沉,大人都需要努力赚钱维持生计。“她的妈妈同样这样要求她,催着她赶快回到正常的轨道,主动分担一些家庭压力。”苏恭华评估,刘月无法释然的原因或是情绪没有得到宣泄。

  这一猜想很快在第二次心理咨询得到了证实。这次聊天,刘月显然对苏恭华的信任感增加了,虽然话题中心仍是她奶奶,但她会主动聊一些她们之间美好的回忆、愉快的事情,这一现象说明刘月的心理状态正往好的方面发展。苏恭华开始以问题为导向,如“如果那位亲人站在你面前,看到你这么伤心,她会想什么呢”“如果有机会让你写信,你会写什么给她呢”等,引导刘月站在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别再继续钻入死胡同。苏恭华发现,这一次咨询结束后,刘月是笑着走出咨询室的。

  与此同时,苏恭华再一次约谈了刘月妈妈,了解到刘月在家中会主动和家人说话,帮忙做一些家务了。另一方面,苏恭华向刘月妈妈提出了要求,要继续多给予孩子理解和鼓励,让孩子有释放情绪的空间。过了一个星期,第三次心理咨询时,刘月的话题终于不再围绕着她奶奶了,开始聊学习、人际关系,以及分享妈妈这段时间以来的改变。“刘月告诉我,妈妈不再像以前那么凶了,也会抽出时间陪她,听她说话,她觉得很开心。”苏恭华表示,倾听和陪伴往往是有力量的。第四次心理咨询过后,刘月已经完全走出了悲伤情绪,重新回到了阳光开朗的状态。

  家长学生的协调员

  为亲子关系破冰提供方向

  “老师,我的孩子网络成瘾,多次离家出走、自伤自杀。”苏恭华清晰地记得,黄天(化名)父母找到她时,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仿佛成为了“死局”。据黄天父母描述,黄天的性格比较孤僻,成绩不算太好,平时喜欢宅在家里玩电子产品。他们不满黄天沉迷网络,却又不知道怎么让儿子远离电子产品,教育的方式轻则说教,重则辱骂,但多数换来的是黄天更激烈的反抗,甚至做出离家出走、自杀等极端行为。

  了解到以上情况后,苏恭华对黄天开展第一次心理咨询时,选择了上门家访的方式。初到黄天家中时,苏恭华观察到黄天父母在客厅里各自忙碌,对于黄天在房间玩电脑的行为不管不顾。看到老师到来,黄天主动走出了客厅打招呼。“可以看得出来,黄天是一名尊重老师的学生,本性并不坏。”苏恭华说,这次家访,她并没有急于和黄天谈话,而是花时间耐心地看完了黄天发表在b站上的视频作品。“我认为黄天的视频拍得很好,而且通过每一期更新的视频,都能看出他的组装技术正在进步,或许黄天并不是患上网瘾,而是父母的否定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苏恭华认为。

  第二次心理咨询,苏恭华把黄天约到了心理咨询室。在这里,黄天说了许多心里话:“我的父母平日不怎么理我,在家无聊,我便录制一些组装超人、乐高等视频发表在b站上,也逐渐得到一些粉丝的关注,让我十分有获得感、成就感。但我的父母一直不理解我,认为我制作视频就是荒废学业、浪费时间。”

  这次谈话,苏恭华明确了解开黄天心结的方法,重点在于搭建起他与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于是,第三次心理咨询。苏恭华邀请了黄天与父母一起来到心理咨询室。在她的协调之下,黄天和父母终于实现了有效沟通,黄天的母亲答应每周会抽时间陪他一起看视频、拍视频,黄天也同意会控制自己玩手机、玩电脑的时间。“前一段时间,我收到了黄天父母的反馈,他们说,如今亲子关系缓和了不少,黄天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外向开朗。”苏恭华说,父母需做好陪伴及指导的工作,让孩子明白,网络不是发泄情绪或寻求获得感的唯一渠道。

  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帮助孩子从阴霾走向阳光

  从刘月和黄天的治愈经历中可以看出,解决孩子心理的问题,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能事半功倍。“通常,我们不仅和孩子开展心理咨询,也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值得注意的是,和家长约谈并不是一起找出孩子的问题,而是为家长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苏恭华表示,家校社有效联动,协同搭建育人平台,对于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应随着孩子的年龄阶段而不断变化,尤其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不再单纯是养育者的身份,不能以“过来人的经验”或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家长既要做一名引导者,带领孩子往前走,又要做孩子的陪伴者,学会尊重孩子,适应孩子成长的节奏。此外,家长不必羞于承认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或有恶化的趋势,一定要及时寻求心理老师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同样地,心理老师的角色也是多元的。苏恭华表示,在刘月的事例中,她是一名倾听者、陪伴者;在黄天的事例中,她是亲子沟通的“桥梁”;还有很多时候,她可能是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人”、心理健康的“守护者”、科普心理知识的“宣讲员”等等。“助人之路崎岖且漫长,每一次成功的心理治愈,考验的都是心理老师的耐心和爱心。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要为学生传递正能量,激发积极的情绪,给予学生战胜负面情绪的力量,并提供给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方法。”苏恭华认为,心理老师要不断学习心理健康领域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并要保持心气平和的态度,真诚地对学生释放尊重与善意,让每一名需要帮助的学生实现蜕变、迎接阳光。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