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贴身用4小时“暖宝宝”被烫出泡?医生提醒——
冬天贴“暖宝宝”警惕低温烫伤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黄方盈 时间:2024-01-09 09:22 【字体: 】 浏览量:-

  在冬季,各种“取暖神器”陆续登场,不少人准备了轻便易携带、还能长时间提供“热能量”的“暖宝宝”。近期,无锡一市民贴身用4小时“暖宝宝”,导致皮肤被烫起大水泡。对此,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医师刘艳焕提醒,“暖宝宝”不可以长时间贴身使用,使用不当会导致低温烫伤。

  在市区东风三路一家大型商超里,记者见到有“暖宝宝”在售卖,其包装袋上写着“温暖持续10小时”的发热时间,还备注了“请勿直接贴在皮肤上”的提示。据了解,“暖宝宝”是加入铁、活性炭、水等物质,达到“氧化发热”,从而提供“热能量”。

  然而,这温暖背后也隐藏着健康风险。“‘暖宝宝’一类的贴身取暖产品,是长时间直接接触皮肤的,容易导致低温烫伤。”刘艳焕解释,低温烫伤是指身体较长时间接触(一般指44℃-50℃)高于皮肤温度的热源所致的烫伤。冬季常用的取暖物品,如热水袋、暖宝宝、电热毯等,长时间接触皮肤都可能导致皮肤烫伤。

  低温烫伤的皮肤轻则表皮层损伤,局部轻度红肿、无水泡、有痛感。重则损伤皮肤全层坏死,受伤处呈灰或红褐色。若处理不当,严重者会发生溃烂,长时间无法愈合。刘艳焕提醒,一旦发生低温烫伤,烫伤处一定不能接触水,以免继发感染,也不要自行外用药物,以免就医时影响医生对创面深度的判断,应立即就医,避免创面加重导致严重后果。

  那么,使用“暖宝宝”这类的取暖产品需要注意什么?刘艳焕建议,使用“暖宝宝”时不要直接接触皮肤,要经常换部位贴。这样不仅能防止低温烫伤,还能让被贴部位的皮肤透气。睡觉时不能使用“暖宝宝”,因为睡觉时身体的感知力下降,不易察觉皮肤不适,容易被烫伤。合并糖尿病和血液循环障碍者应尽量避免使用皮肤接触类取暖物品,如需使用取暖物品应随时注意皮肤情况,避免低温烫伤。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