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揭榜,我市多所学校捷报频传,罗琬淇、郑海丹、林良翰、谭皓4名来自阳江一中的学子,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心仪的学校。7月22日下午,由阳江碧桂园凤凰湾冠名,阳江日报社主办的2023公益助学活动——阳江市高考尖子面对面学习经验分享会,邀请了以上4名高考尖子生和2名优秀教师来到现场,“零距离”与广大学子、家长分享学习经验和交流心得,传授高效学习技巧。本报记者聆听了他们的成功“秘笈”,并梳理和总结了尖子生和教师们分享的学习方法,为正在努力的学弟学妹们提供借鉴。
学长学姐分享
● 罗琬淇(历史类) 高考分数:675分
录取学校及专业:北京大学法学专业
做好课本预习 开启高效课堂
罗琬淇高考高分的“秘笈”在于平时注重积累,利用好高三的时间进行总结和查漏补缺。罗琬淇分享,记和背是学习文科科目的重点方法,在高一、高二基础年级阶段,尽量把学过的文科教科书多看几遍,进入高三后就有充分的时间用于复习、抓重点和刷题。此外,高效课堂的前提,是要做好预习工作,同学们可以在课前浏览一遍课本中即将要学的内容,并圈出重点或有疑问的知识点,再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逐一攻破疑点、难点,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背诵。
英语科目是罗琬淇的强项,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方法,她认为首先是抓好词汇量,不仅要记住一个单词所有的意思,还要记下它的读音、用法。其次是保持阅读,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量,有助于做题时找到题感。最后写得一手好字是关键,建议买一本衡水体字帖临摹。“无论什么学科,考试时大部分题目都是以课本为基础,而完成作业是课后巩固知识点最好的方法。”罗琬淇建议,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可以买一两本练习册“刷题”,多利用空余时间回顾课本内容。
罗琬淇表示,平时要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每个学科都要重视,可以有所侧重,先重点学习薄弱科目,但不能偏颇,各科目的学习时间不能相差太多。“如果学习压力太大或心情不佳,可以寻求老师、家人和朋友的帮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罗琬淇说。
● 郑海丹(历史类) 高考分数:668分
录取学校及专业: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
提前练习真题 适应高考难度
这次高考,郑海丹取得了优异的语文成绩。她认为,语文的知识点比较散,需要分板块学习,通常按照高考试卷中的试题类型来划分板块。每个板块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语言文字应用和论述类文本这两类题目,与课本的关联度较小,因此不用花费太多时间阅读和背诵课文,多做一些相关的课外练习来保证题感。而小说和散文类型的题目有可能会考查到课本内的知识,应该熟读和了解。文言文和古诗文类型的题目则与课本内容息息相关,不建议采用“题海战术”,应该回归课本、背诵课文,学习文言文时要注重背诵古文底下的注释、文言文常识等。写好作文的重点在于积累,多看一些好的文章、报纸和关注时事热点,不断积累和丰富写作素材。
“答题时要做到分点作答,字迹清晰。”说到取得高分的技巧,郑海丹分享,上课不要走神,紧跟老师的步伐,如果上课时遇到了不懂的题目,可以先做标记,课后再想办法解决。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利用好手中的错题本,把陌生的知识点、比较好的题目等摘抄上去,既是反思也是积累,在每次考试之前回头看,进行查漏补缺。
郑海丹建议,高一、高二阶段还没进入系统训练,知识点比较散,同学们可以找知识点的历年高考真题练手,提前适应高考题的难度。进入高三之后,意味着要经历一个枯燥乏味的阶段,此时要学会劳逸结合,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迈进。
● 林良翰(物理类) 高考分数:679分
录取学校及专业: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
保证睡眠比多做题效率更高
谈及学习经验,林良翰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高三的第一轮复习阶段,此时大家基本掌握了大部分知识,但不要掉以轻心。每个老师都有丰富的备考经验,在课堂上要紧跟老师的讲课节奏,否则容易漏掉细小的知识点;课后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再简单的作业也是打好基础的“奠基石”。针对错漏点和短板,可以通过上网找学习资料、向老师请教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做题,用习题来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
作为一名纯理科生,林良翰最擅长的科目是物理。他表示,学好物理的方法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模型的理解,通常一道物理大题是由多个基本的小模型组成,做题时要逐一拆解出其中的小模型,并分析它的运动过程、受力过程等;二是熟悉课本和记准确物理公式,牢记课本中的知识点能避免“踩坑”。
在采访过程中,林良翰形容自己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可意气风发的少年也曾有过低谷期。“高二升高三的时候,试题难度和学习压力突然加大,我一时难适应,成绩也随之下滑。后来,我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以及坚持运动,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学习节奏。这让我明白,即使身处低谷,也不要灰心丧气。”林良翰总结,进入高三阶段,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很重要,中午尽量午睡,晚上不要“开夜车”刷题,多一些睡眠时间比多做一两道题来得更有效果。
● 谭皓(物理类) 高考分数:678分
录取学校及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
熟读课本 及时消化课堂知识点
高考结束,谭皓经过短暂的放松后,重新捧起了书本,开始预习大学数学以及备考英语四级。关于学习,谭皓认为最重要的是熟读课本,打好基础。“我比较擅长的科目是数学和生物。”谭皓说。以学习生物为例,他将高中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高一、高二,主线是熟悉课本而不是刷题。他表示,相对于其他理科科目,生物对课本的依赖程度高,考试的时候考得也更细,如果想要拉开分数,对课本的知识点需要理解得更深更透。第二个阶段是高三,需要定时回顾课本的知识点,在这个基础上刷题,同时也要深入理解主观题的答题思路,还要重视规范答题。
理科应该怎么学?谭皓认为,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熟悉知识点,其次课后要及时消化,疑点不要堆积,还要重复记忆,避免遗忘,更重要的是要多做题总结考点、了解原理。“课后也是学习的重要时间段。”谭皓表示,课后的第一要义是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也是一个强基础的过程。另外,还要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弱项,对其进行针对性学习,可以上网找学习资料或请教老师和同学。
“学习中会偶尔感到迷惘,这需要自我调节。”谭皓表示,他一般是通过跑步和听音乐来缓解自己的心情,这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名师分享
阳江一中物理高级教师、备课组长林良滔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初中知识要求学生去体会、知道和了解,是一个相对低层次的认知,而高中的知识则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林良滔说,不少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一时会迷惘,觉得物理越来越难学,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同学们不需要惊慌,关键是找到学习方法。“有物理教授和我说过,高一的同学对学习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林良滔表示,这里的“情”是感情和情景,首先,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其次,物理知识有很多情景在里面,必须学会了解和运用;“理”是原理、真理,包括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林良滔表示,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比如物理,学习中需要多做题和画图。他建议,在高一、高二阶段,学生应该养成画图的习惯,平时一些学生来请教问题,首先要求他们画图,图画出来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除此之外,学生也要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至于高三复习阶段,林良滔建议,同学们要学会举一反三,这里不能只看到后面的“三”,多做题是对的,但不要陷入题海战术,因为最重要的还是前面那个“一”,是基本的概念、公式和题型都要熟透。
针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不一样,林良滔表示,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水平不一样采取分组教学,让学生不仅“吃得饱”,还“吃得好”。同时,要投其所好引导学生学习不擅长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存在偏科现象,薄弱的科目要投入多一些,遇到困难要及时和老师沟通。他总结,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总是能看到专注和坚持等优良品质。
阳江一中英语教师王毅
背诵是学习英语的基础
王毅单刀直入介绍了学习英语的方法。“背诵是学习英语的基础。”王毅介绍,高一的时候她就要求学生背诵英语四级词汇,从高一到高三,四级词汇需要反复记忆5遍,背诵必须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她建议,即将进入高一的同学可以背诵“3500词汇”,同时下载一些APP辅助记忆。
“其次就是听力和阅读。”王毅表示,听力、阅读与英语学科素养息息相关,学生在课后可以去看英文电影,听听英文歌曲,阅读英文原著,甚至是一些英文报刊和杂志等,这不仅对英语阅读有好处,还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王毅表示,语法相对而言会难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理解和领悟句子的用法,要学会分析长句的成分,课后要有针对性地练习,多练多问。关于写作,王毅建议,学生要重视书写,可以购买字帖模仿;脑海中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去运用。对于高一学生而言,积累好词好句尤为重要。
“学习压力大,容易失去兴趣,这是很多学生会遇到的问题。”王毅表示,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一是用目标驱动:给自己树立目标,自己可以为学习付出多少努力;二是用成就感驱动:制定详细的计划表,清楚自己每天的任务,完成一项任务就去打一个勾,提升学习成就感。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