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血浓于水,爱在延续。
“无偿献血”四个字,代表着勇气、奉献和担当,也蕴含了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善意。心怀大爱的他们用滚烫的热血,挽救了素未谋面的生命,用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着爱心与温暖。
5月12日,由市卫生健康局、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红十字会主办,阳江日报社、市中心血站承办的阳江市第三届“大爱阳江·最美献血”大型公益评选活动正式启动,经预选、公众投票、评委组评选等流程,最终评选出了10位“最美献血者”。
在第二十个“世界献血者日”即将到来之际,本报分享“最美献血者”爱与奉献的故事,向为我市无偿献血事业发展而奋斗的“热血英雄们”致敬。
方喆
心怀善念
传播正能量
方喆是阳春新钢铁的一名工人,是一位爱心献血者,亦是献血受益者家属。大学时期,爷爷因生病紧急需要血液,正是有了其他人的及时援助,让手术得以顺利进行。自那时起,无偿献血的种子便在他心里发芽了。
2005年,在一次暑假回老家时,19岁的方喆看到路边的献血车及宣传语,毫不犹豫伸出了手臂,也正式开启了他的无偿献血之旅。18年来,他经历了大学、实习、就业等人生重要时刻,而献血的步伐也从未停止,献血足迹遍及湘潭、阳春等4个城市。
定居阳江后,方喆便成为一名固定献血者,并加入了献血交流群,时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相约去献血。在他的带动下,身边的亲友和同事不少也参与到无偿献血公益事业中。多年来,方喆共献血84次,血量33300毫升,先后获得省无偿献血奉献金奖1次、国家无偿献血奉献金奖2次。
“因为心怀善念,所以生活中处处都是正能量。”方喆说,工作上,公司慈善公益氛围浓厚,定期会组织各项活动,生活中也有一帮一起献血做公益的朋友。他希望能继续传递爱与温暖,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公益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叶琼
血液可以再生
生命只有一次
叶琼是阳春市供电局的退休职工,也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1999年起,她便与无偿献血结缘,至今已坚持了24年,总献血量15800毫升,相当于三四个成年人全身血量的总和。
不仅身体力行参与无偿献血,叶琼还走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无偿献血活动现场、新冠疫情防控前线……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阳春各个志愿服务活动中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2017年至今,叶琼共组织开展了约1365场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6300个小时。获得了国家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金奖、省无偿献血奉献铜奖以及阳江市优秀志愿者、阳春市防疫优秀志愿者、阳江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普通人到五星级志愿者,叶琼坦言,公益路上虽然有苦有累,但更多的是收获了感动与快乐。为了能随时符合献血要求,叶琼保持着定期监测血压和血常规的习惯,只要符合条件,不论多忙都会抽时间去献血。“血液可以再生,而生命只有一次。”叶琼说,她会坚持以平凡人的身份做好事做实事,带动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无偿献血公益事业。
苏添明
为捐“救命血”
戒掉咖啡奶茶
1988年出生的苏添明,是市总工会一名普通职工。他从2011年开始参与无偿献血,同年登记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骨髓库。去年4月1日,苏添明接到通知称他与一名白血病患儿配型成功,他毫不犹豫答应捐献。
之后,苏添明坚持每天跑步锻炼,并戒掉了奶茶、咖啡,准备以最好的状态赴穗捐献造血干细胞。从5月26日出发到6月1日归来,历时一周,捐献过程中打了4针动员剂,苏添明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最终成功捐献22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挽救一名10岁小女孩的生命,给患者家庭带来新生的希望。
“既然我的一点绵薄之力能挽救一条生命,挽回一个面临破碎的家庭,何乐而不为呢?”苏添明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苏添明的善举,不仅树立了新时代阳江好青年的阳光形象,也为社会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诠释的是爱心、演绎的是关怀、体现的是担当,是撒播“生命种子”的义举。
杨承伟
言传身教是对
孩子最好的教育
献血176次,血量69400毫升、无偿献血志愿服务800工时……这些数据是杨承伟坚持献血21年的“勋章”。从2002年第一次登上献血车,到如今影响着身边的亲友们参加爱心献血公益活动,杨承伟在奉献爱心的路上从未停歇。
为了确保随时满足献血要求,多年来,杨承伟坚持锻炼身体,严格控制饮食与作息,随时做好献血的准备。只要血站一个电话,他便立即风雨无阻前往。此外,他还是一名优秀的志愿者,积极参加献血知识科普宣传,用自身经历鼓励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来。在新冠疫情期间,他又不顾危险,投身到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中,参加防疫志愿活动34次超267小时。多次获国家、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志愿服务奖,并获得终身荣誉奖1次。
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如今,杨承伟还经常带着儿子去参加敬老爱老、关爱儿童等公益活动,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去感知爱与温暖。“希望能让他从小树立乐于助人和奉献爱心的意识,吸收更多正能量,将这份公益之心传承下去。”杨承伟说。
陈炳宁
献血有终点
奉献无止境
24年间,他总共献血184次,献血总量达68600毫升,相当于一个人全身的血液换了10多遍……这串惊人数据的拥有者叫陈炳宁,今年52岁,是江城区机关事务管理处职工,也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
1998年10月16日,陈炳宁散步时,看到了市人民广场的献血车,了解无偿献血知识后,便献了200毫升血。从那以后,他便和献血结了缘,开启了他20多年的献血之路。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陈炳宁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信念,一直坚持参与无偿献血。从前期每半年献400毫升全血,后期每半个月献一次单采血小板,献血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正是因为这一善举,他多次荣获全国、全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终身荣誉奖。
因为身体原因,陈炳宁如今已不能参与无偿献血。但献血有终点,奉献无止境,他化身志愿者、宣传者,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陈炳宁说,他从未想过献血会给自己带来荣誉,每一次的奉献都让他包裹着被社会需要的充实感,而这份充实感使他在献血事业中不断向前。
梁力允
无偿献血善举
一直坚持下去
“献血不仅能帮助他人,还有益身心健康,一举两得,为什么不去做呢?”这朴实的言语道出了一颗善良的心,正是这样的爱心使得梁力允一次次地走上献血车。18年来,他献血149次,献血量57600毫升,多次获得国家、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并获得全国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
梁力允的献血之路始于一次偶然。2005年,他路过阳春市人民广场献血车,出于好奇走上车并成功献了全血,在收到血站短信得知自己的血液已用于临床时,那种兴奋的心情令他至今难忘,这份触动支撑他坚持了18年。
多年献血经历,让梁力允感触很深的是,人们对献血越来越积极的态度。“明显感觉到献血的人逐年增多,起初是血站向大家寻求帮助,慢慢变成了大家主动预约来献血。”他说,很欣慰大家的观念有所转变,让无偿献血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会一直坚守初心,坚持献血,直至不能献为止。
梁万辉
为爱“挽袖”
传递温暖
在旁人眼里,梁万辉从小就是个热心的孩子。还在念小学的时候,父母就带着他去参加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梁万辉十分富有正义感,常常向他人施以援手。
高二时,刚满18岁的他便立马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在拿到献血证的那一刻,梁万辉兴奋地与父母分享,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与赞扬。从此,他成为了一名固定献血者。7年来,梁万辉献血71次,总献血量达27500毫升,多次获国家、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闲暇时间里,他依旧保持着做公益的习惯,在他的潜移默化下,不少亲友与同事也加入了无偿献血公益事业。
大学毕业后,梁万辉来到了阳江工作,也把这份公益之心带到了阳江。他说,阳江是座温暖的城市,身边许多人都积极关注、参与公益活动。“市民对公益事业的参与度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而献血的人越来越多也是很好的证明。”梁万辉说,自己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捐献更多血液,并带动更多人加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梁中敢
有一种守护叫“随叫随到”
作为一名医疗卫生健康系统的工作者,梁中敢深知“无偿献血”对救死扶伤的重要作用,坚守着点点微光亦可成炬的信念,24年来他累计献血28次,成了血站随叫随到的“老朋友”。
让梁中敢记忆犹新的是,一次在埠场下乡工作中,他接到了阳江血站打来的应急电话,“阳西一位产妇产后大出血,抢救急需大量血液……”面对危急的情况,梁中敢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工作,驱车赶到血站,成功捐献救命的“及时血”。
在之前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梁中敢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奔赴一线,始终保持“白加黑”“5+2”的工作状态。同时,他还积极组织动员医务工作者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参与无偿献血活动,有效缓解疫情防控期间临床用血紧张。
梁中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深影响着身边的人,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朋友同事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以前大家误认为献血对身体有害处,后来看到我坚持献血依旧身体健康,就改观了。”梁中敢笑着说。
梁志洪
公益路上
一直前行
“献血对于健康的人来说不算什么,可危急时刻是救命的‘良药’”。梁志洪是一名无偿献血者,也是江城区埠场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2000年首次参加无偿献血后,梁志洪便与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
全血捐献要求间隔期为半年,而成分献血间隔期是两周,且更被患者需要,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梁志洪2011年开始转变成单采成分血。多年来,他献血累计41次,献血总量近15000毫升,荣获全国、全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各1次。
临床上,病患因失血过多急需救命血的情况并不少见。“作为医生,我知道血液对救助患者有多重要。临床上一些危重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输血,就会有生命危险,希望人人都能献出爱心,为他人的平安健康贡献力量。”梁志洪表示。
除了是无偿献血者,梁志洪还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一有空闲时间,他便报名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到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拾垃圾扮靓城市环境、到乡村宣传医疗知识……哪里有需要,他便去哪里,至今他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达324小时。
谭文海
点滴热血
汇聚大爱
谭文海是阳江农商银行的一名职员,自2007年在单位组织下第一次参加献血后,他坚持每年定期献血,到了间隔期就往血站跑,十多年来风雨无阻,累计无偿献血27次,献血量超10000毫升,先后荣获全国、全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
“奉献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无偿献血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谭文海说其实一开始献血存在“私心”,只是想检查自己的血液是否健康。后来通过无偿献血的公益广告认识到“一滴血也许能挽救生命”,便坚定了自己继续献血的决心。
今年,谭文海已经55岁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献血年龄范围在18—55周岁,曾献过血且既往无献血反应的可延长至60周岁。谭文海表示,自己会申请延长无偿献血年龄,只要自己符合献血条件,就会献血到最后一刻。
在领导、同事的眼中,谭文海不仅是一位爱心献血者,还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好员工。即使已经临近退休,但谭文海对于工作依旧毫不懈怠,经常加班加点拓展业务,多次获评单位最佳员工。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