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2023年阳江“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20名候选人风采展示
青春在科技创新中奔涌 奋斗在岁月长河中闪光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陈子玲 张贝奇 王勇明 时间:2023-05-19 09:19 【字体: 】 浏览量:-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展示我市科技工作者的崭新面貌,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力谱写阳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开展2023年阳江“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深入挖掘阳江科技工作者服务科技创新强市的感人事迹。经过广泛动员、组织推荐、专家遴选,评选出20名候选人。本报现展示20名候选人事迹(候选人以姓氏笔画为序),激励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勇争先、刻苦钻研,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广东阳江八果圣视频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昌阜

  返乡创业打造大八益智产业

  2004年,卢昌阜返乡创业,收购了原大八镇国营食品加工厂,成立了广东第一家益智专业合作社。他带来了资金、先进技术,帮助大八益智获得“中国果用益智之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国字号称号。

  在原有的生产工艺流程上保留传统工艺,卢昌阜与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省农科院等院校合作,把高校和企业的科技创新、研发、产业化以及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卢昌阜扎根山区20年,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科学普及、科技推广应用,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能人才,开展国家级、省级等研发项目20余项,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海大阳江校区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党政第一负责人陈扬枝

  克服创院艰辛推动学院发展

  陈扬枝是华南理工大学阳江帮扶队首批六名成员之一,负责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筹建工作。他遍访阳江所有规上企业,深入了解各企业人才现状和需求,制定符合本地发展的学科、实验室、人才规划。

  陈扬枝克服前期人力不足等困难,夙兴夜寐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发展,参与了海上风电学院获批建设省现代产业学院、阳江关键机械零部件工程技术中心获批挂牌等项目。

  2019年以来,陈扬枝完成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中央高校专项经费重点项目等研究工作,4年共在核心期刊论发表文20篇,获得专利30件,为华南理工大学培养4名博士、8名硕士。其中,他指导毕业的3名机械工程博士加盟了阳江校区。

  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主任朱嵘华

  攻关风电领域“卡脖子”难题

  朱嵘华是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得“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自加入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以来,他带领科研团队围绕风电领域“卡脖子”难题开展技术攻关,牵头完成的“海上风电嵌岩基础植入成套技术及装备”科技成果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研发海上风电新型水下高强粘聚材料,打破了欧美长期以来的垄断。

  身兼浙江大学教授,朱嵘华将家国情怀与国际化的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通过联合培养,吸引了一批博士、硕士加入风电实验室。他还注重理论结合工程实际,多次带领学生深入工程现场解决技术难题,真正做到了将科研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

  阳江市农村盛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补建华

  技术赋能让阳江荔枝走上科学发展路

  作为广东十大荔枝种植匠、正高级工程师、阳江工匠和广东农村乡土专家,将荔枝梦深深地扎在补建华的生命里。过去29年里,他风雨兼程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成功研发荔枝大枝挑皮嫁接技术,为全国荔枝产区培养嫁接师傅超2000人,为全国荔枝品种改良面积超10万亩;建立荔枝、火龙果和龙眼三个品种资源圃,收集、引进和保存了国内外荔枝种质资源322份,火龙果种质资源106份、龙眼种质资源12份;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荔枝育种基地100亩,荔枝杂交育种优株10000余份;建立阳西县荔枝科普教育基地,每年吸引2万多名果农参观,引领阳江荔枝龙眼产业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

  阳江核电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张大勇

  潜心科研为核安全保驾护航

  张大勇潜心科研,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主持开展核电发电机气密试验的创新,主持通风效率试验方法替代和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建立,提升安全性和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在从事专业技术期间,他共获得国家专利7项、著作权2项、广核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硕果累累。

  除了做好基层管理职责以外,张大勇立足技术,注重专业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主动开展技术特长培训和指导工作。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鼓励人才创新思路和方法,在核级阀门密封焊在线自动切割焊接新技术、安全壳整体打压试验优化等创新技术和方法上,提供自身的技术经验和方向支持,助力公司创新驱动发展。

  阳江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何京伟

  发挥专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何京伟目前已完成泌尿外科微创手术4000多例,是我市完成经皮肾镜肾结石钬激光碎石取石术例数最多的医生。作为行业专家,何京伟带头成立泌尿系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组并担任首席专家,开展泌尿系肿瘤多学科门诊,提高患者服务覆盖面,为泌尿系肿瘤的疑难病例提供科学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延长前列腺肿瘤晚期患者生命。

  何京伟还通过科研立项、成果申报、学术交流等方式,积极培养泌尿外科人才;定期到阳春市陂面镇卫生院、岗美镇卫生院开展义诊和培训活动,在江城区双捷镇、海陵试验区两地医疗服务中心组建医疗“连心站”,提高两地诊疗能力。

  阳江光明眼科医院视光部主任何云

  探索新方式近视预防治疗两手抓

  何云积极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牵头撰写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工作的草案,不断探索推动,并将自己的经验无私与同行分享。2018年,阳江光明眼科医院成为我市首家引进脑视觉训练系统的医院,在学习其他地区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何云带领团队与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合作,引进红光哺光近视控制仪,制定耳部穴位防近按摩,不断丰富近视防控手段,提升预防、治疗水平。

  2016年,何云组建全市第一支近视防控科普团队,将日常诊疗案例用于制作科普知识课件。他们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学校开展专题科普讲座,向近10万名的家长、教师、儿童青少年科普弱视知识和常见眼疾病预防知识。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高级教师陈艳蓝

  将科技教育融入各类活动中

  陈艳蓝是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市语言文字工作协会秘书长。二十多年来,她坚持工作在语言科学教研第一线,推动偏远落后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和发展,积极宣传普及科学思想。她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寓科技创新教育于活动中,组织各学科的老师任科技辅导员,跨界融合,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

  在陈艳蓝的指导下,学校有121名学生在市青少年科技七巧板创意制作比赛中获奖,有83名学生在广东省青少年科技七巧板创意制作比赛中获奖。这些成绩,既反映了陈艳蓝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大胆尝试,也反映了她在学术上的潜心研究、孜孜以求。

  广东立景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推广部经理吴凤英

  技术创新推动水产养殖业发展

  吴凤英从事水产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水产品深加工15年,针对养殖病害频发、养殖技术较低、农户盲目追求高产、滥用抗生素等情况,她主动与高校水产养殖专家学者交流学习,并利用纳米中草药技术,改革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及管理模式,养殖户不再盲目追求高密度养殖,而是运用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及管理模式,实现绿色环保高效养殖。

  吴凤英主持、参与实施了省、市科技部门多项与海洋产品相关的科研项目,其中“对虾健康养殖与绿色加工技术”被评为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实现了本地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及海洋渔业产业化,推动了阳江海洋渔业发展。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杨尉

  以种子为“芯”推动水产行业转型升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自参加工作以来,杨尉潜心水产种质资源创新相关领域的研究,并攻读水产动物分子遗传育种方向博士学位。取得博士学位后,他继续开展水产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工作。回归阳江职院陈兴汉疣吻沙蚕(禾虫)课题组后,他全身心投入禾虫的生物学、遗传学基础研究及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研究中,通过选育获得具生长优势的禾虫新品系,为进一步培育优良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作为一名涉农科技工作者,杨尉主持实施了阳江农村科技特派员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专项,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应用指导、科技培训宣传等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广东新兴铸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宋斌

  钻研技术打造更优质的产品

  宋斌最初是一名铸管浇铸工,经过25年的磨砺,成长为新兴铸管系统技术业务的中流砥柱。面对技术难题及瓶颈,他带领技术团队扎进生产一线调研,近几年实施了200多项技术改造,数十项科技创新项目,推动公司技术中心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宋斌善于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并成功运用到生产实际,实现了设备标杆化、岗位操作标准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培养了一批骨干。疫情期间,全球经济下行,市场需求萎缩,宋斌紧急筹划内部团队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改进和流程优化,从原材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优化、质量控制的提高等方面下手,打造出更优质的产品。

  阳江市气象局正高级工程师郭泽勇

  研发新系统让灾害预报更准确

  郭泽勇2006年进入市气象局工作,从事雷达监测预警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给自己加压锻造硬本领,是他的一贯作风。2016年,阳江升级国内首批双偏振雷达,郭泽勇带领科技创新团队深入研究新型雷达数据处理及基本应用等关键技术,他和团队研发的阳江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系统,显著提升了我市对强降雨、大风及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短临预警预报能力。

  苦心人,天不负,郭泽勇被推荐入选科技部专家,并担任中国气象局第一任雷达气象科技咨询专家委员,先后斩获首届全国雷达产品应用大赛二等奖、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个重要奖项,部分关键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阳江市第二中学科技教师庞志文

  扎根科技教育搭建师生科技活动平台

  庞志文积极推动阳江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带领学校科技教师团队开展教学及教研活动。自2016年起,他协助开展我市中小学机器人竞赛活动,积极培训和辅导全市一线科技教师参与活动,并从第三届竞赛起负责规划智能编程机器人竞赛的规则和总裁判工作,搭建了一个适合阳江师生发展的智能机器人竞赛平台。

  庞志文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摸索出适合我市建立科技教育的方式,编写了几门校本课程,积极带领师生参与各类师竞赛活动,逐渐形成了“从创意出发引领科技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他辅导学生获得奖励300多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8项,个人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20项。

  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市场与策划部部长郭福建

  勇于挑战破解五金刀剪共性技术问题

  郭福建是海大阳江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筹建之初的第一批教职工,现负责新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建设工作,他还担任班主任、授课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郭福建以五金刀剪产业的共性技术问题为突破点,先后为五金刀剪龙头企业突破了刀具断裂、锈蚀、焊接、清洗、磨削等工艺的技术难题,特别是主持“刀剪用低成本含氮马氏体不锈钢开发及示范应用”项目,实现了经济型高性能高品质材料在阳江地区自主供应的突破,解决了困扰五金刀剪企业已久的“卡脖子”问题,实验室服务阳江本地企业的同时,还辐射到江门、广州、深圳、佛山以及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钢铁企业。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正高级工程师范斌

  阳江“鱼博士”将海洋变为“牧场”

  来阳江十年,范斌深耕深海网箱养殖、金鲳鱼品种选育等专业领域,探索“海洋牧场+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新模式,被誉为阳江“鱼博士”。

  范斌带领阳江职院水产团队与海纳公司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创建阳江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已拥有超过200口网箱,构建了种苗、养殖、加工、冷链、仓储、物流等完整的深蓝渔业产业链,成为供应粤港澳大湾区的“蓝色粮仓”。

  范斌主持完成或重点参与国家海洋经济区域创新示范发展专项等省级以上科研课题8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4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和荣誉称号。

  广东美珑美利家居用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谢兆星

  倡导引领现代厨房高品质生活

  谢兆星自创业以来,坚持做实业,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他是公司的总设计师,参与、指导整个公司的创新设计、工程开发等工作,以创新的设计理念,整合全球工业设计智慧,独立研发产品超过200款,获得国家专利达130项。他积极参与制订、修订国际、国家标准,普及刀剪质量标准知识,积极助推阳江五金刀剪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美珑美利从创立至今已25年,从最初的3个人到今天的1700多人,销售收入从不足100万美金到现在超过5亿元,公司在谢兆星的带领下,实现了从外贸起步到拥有自主品牌的成长蜕变,成为倡导现代厨房高品质生活的行业引领者,助推阳江五金刀剪行业高质量发展。

  阳江市人民医院治未病科科室负责人、博士后范慧婕

  坚持从医填补阳江中医药领域空白

  带着用中医药治病救人的梦想,范慧婕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选择阳江开启从医之旅。4年多时间,她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共9项,发表高质量论文8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授权8项的优异成绩。其中,2019年5月申报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课题立项,是阳江地区医学领域首次获得国家级立项。

  范慧婕填补了阳江中医药科研领域多项空白。她牵头的市人民医院治未病中心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阳江率先通过省中医药局“十三五”重点专科,被委以省综合医院治未病科建设示范单位的重任。近年来,她积极开展健康科普讲座和义诊等活动,为中医传承、科研创新发展贡献了力量。

  阳江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博士后蒋雪峰

  专注科研提升临床诊疗能力

  蒋雪峰在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仍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以科研发展促临床能力提升,不断增强自身的临床诊疗及科研水平。目前,他担任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PI,组建课题组,指导下级进行科研实验工作。近年来,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市级等项目6项,曾获广东省传统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蒋雪峰还积极投身健康科普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普及中医养生知识、疫情防控相关科学知识,积极开展科学辟谣工作。

  阳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姜先芽

  扎根基层潜心“三农”以科技兴农

  姜先芽扎根基层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一线20多年,筛选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20多个,推广农业技术30多项,转化农业科技成果20多项,获省级奖项13项,获“全国农业农村先进工作者”称号,入选省“扬帆计划”高层次培养人才,为我市的农业科研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姜先芽潜心“三农”事业,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省、市科技攻关和引导推广项目32项。同时,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加强技术合作交流,与国际水稻研究所、省农科院开展合作,共建水稻国际合作研究阳江试验站,这是国际水稻研究所首个国内合作试验站,为我市农业科研业务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

  广东史特牢紧扣系统有限公司冲压研究院主任熊文兴

  研发高强度紧固件打破国际垄断

  史特牢是防松紧固件制造企业,于2022年成立冲压研究院,邀请行业顶尖技术人才加入,致力于打造国产防松紧固件代表品牌。

  熊文兴曾就任多家大型上市公司技术总监和技术总工等。随着他的加入,史特牢冲压事业部进行了系列技术变革,从模具结构,冲压原理及加工装配方面,实现全面标准化制程管理,彻底解决了硬冲及不锈钢硬料难生产和复杂零件冷压冲难成型的痛点问题,实现了100万次冲压不修模具,免拆模维修,在高强度安全防松紧固件领域打破了国际垄断,这也让史特牢成为了国内唯一完全能够对标国际品牌防松水准的防松紧固件制造品牌。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