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在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3)上,市委副书记、市长余金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总信息师金和平,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广东省能源局一级调研员赖勇等领导嘉宾发言,充分肯定阳江海上风电发展成就,对阳江海上风电未来发展提出殷切期望。
市委副书记、市长余金富:
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实现华丽蝶变
余金富在致辞中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阳江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说,阳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哺育了著名国画大师关山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等名人名家,有漆艺、根雕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素有文化之乡、风筝之乡的美誉。阳江山海兼优、风光秀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本次大会所在地海陵岛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岛上的宋代古船“南海Ⅰ号”举世闻名。阳江是中国刀剪之都、中国调味品之都、华南基础原材料生产基地,拥有合金材料、装备制造和绿色能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初步构建起极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余金富指出,我国把海上风电作为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累计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阳江是国家新能源基地、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前沿阵地,近年来阳江绿色能源产业飞速发展,“风光水火气核储”多能齐发,海上风电产业短短五年多时间,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蝶变。“世界风电看中国,海上风电看阳江”正成为业内共识。诚挚欢迎国内外知名风电开发企业、制造企业及业内精英加强与阳江的交流合作,共襄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建设盛举。
余金富表示,阳江发展海上风电产业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资源规模大。全市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超4000万千瓦。已实现装机容量350万千瓦、占广东省半壁江山、全国11.5%,在建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一。二是产业链条全。高标准规划建设7.4平方公里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基本涵盖了从整机到叶片、电机、塔筒、风机基础、海底电缆、润滑系统等全链条风电装备部件,是全国产业链最全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三是配套服务优。全力打造“一港四中心”,拥有广东省唯一的海上风电省实验室,世界首个海上风电学院,构建起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生态体系。四是市场条件好。广东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随着“双区”和三大平台建设的深入推进,对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具有强大的电力消纳能力。阳江港口条件优越,且产业基地临港而建,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在全球市场极具竞争力。五是发展前景广。广东省委、省政府把阳江作为广东海上风电发展的主战场。去年出台了《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重点建设国际风电城核心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引领区、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风电科技创新策源地、全球化海上风电母港、国际化产城融合发展新典范。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总信息师金和平:
继续开拓进取助力国际风电城建设
金和平表示,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海域达41.9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4143公里,有良好的海上风电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三峡集团正在奋力实施“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已投产海上风电项目遍及广东、江苏、福建、辽宁、山东等沿海省份,累计装机规模约490万千瓦,居国内前列。
“三峡集团在广东阳江建成了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阳江沙扒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投产以来保持稳定运行。”金和平说,项目建设过程中创下多项行业之最,包括完成国内首座斜桩植入式嵌岩升压站导管架、国内首台大直径非嵌岩导管架、国内首台三筒吸力筒导管架等基础施工,创下国内单施工船单月吊装10台大容量风机、平均1.5天完成一根单桩、单月最高敷设49根约100公里35kV海缆等施工记录,并投运了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风机。
阳江市正在加快打造海上风电支柱产业。2018年以来,面对疫情、“抢装潮”、水文气象条件恶劣等因素交织影响,阳江市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顺利建成350万千瓦海上风电,海上风电产业大基地初具规模。金和平介绍,“十三五”以来,三峡集团按照省、市规划部署,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全力支持阳江国际风电城建设,引进中国电建水电四局在阳江投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积极与明阳合作,推动金风主机、东方电气主机、宁波东方海缆等制造企业在阳江落户,通过资本合作等形式支持龙马集团在阳江投资建厂,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阳江市园区企业产品,助力阳江市打造“立足广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国际一流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基地。
金和平表示,阳江正在以观念大更新、作风大提升、工作大落实,推动海上风电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三峡集团正积极推进全球范围统一规划、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阳江青洲300万千瓦项目。作为我国领先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将继续发挥开拓进取、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肩负起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与行业同仁携手并进,共同助力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建设,推动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为我国加快构建现代新型能源体系、实现能源安全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
把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打造成“达沃斯”
“记得2019年的时候我说过,世界海上风电看中国,中国海上风电看阳江。当时是一种希望、一种梦想,但今天讲这句话,我们非常有底气,因为阳江已经成为中国海上风电一张亮丽的‘名片’。”秦海岩说。
5年来,阳江海上风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布局谋篇到开花结果,形成完善的全产业链集群,在一张白纸上绘就了让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成绩: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350万千瓦,约占广东省的一半,是广东省海上风电的主战场;取得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等创造性地解决了海上风电场嵌岩结构这一世界难题;建成投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海上风电装备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叶片检测实验室……这些工作支撑了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的创新发展。
“目前,阳江65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已经开工,预计到2025年全容量并网发电。”秦海岩表示,阳江海上风电资源储量丰富,至少还有3000万千瓦风电资源可以开发,这样的市场潜力将为阳江风电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我们计划每两年举行一次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把它打造成风电行业的‘达沃斯’。”秦海岩表示,风能大会不是一个简单的会议,而是为全球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交流信息、碰撞思想、解决问题的智库平台。此外,这次成立的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专家咨询委员会汇聚了国内外风电行业的翘楚,他们也将推动解决海上风电领域“卡脖子”难题,助力阳江打造国际风电城,成为海上风电发展的标杆、风向标。
“我们已经取得的进步,足以使人振奋。但与未来我们将拥有的一切相比,今天的一切微不足道。”秦海岩引用亨利·福特的一句话寄语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发展。
广东省能源局一级调研员赖勇:
全力打造和擦亮国际风电城这一名牌
“‘十三五’以来,广东海上风电实现快速发展,并网装机从期初的12万千瓦增加到去年末的接近800万千瓦,产业营业收入从期初的基本为零增长到去年超过510亿元。”赖勇说。他表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离不开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希望参会各方继续关注支持广东海上风电发展。“十四五”期间,广东将以更大的决心、更丰富的场址储备、更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推动全省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
赖勇说,广东海上风电未来前景广阔。2021年3月,广东海上风电基地写入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并列入国家102项重大工程;2022年12月,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广东海上风电规划调整,全省规划装机容量超过7000万千瓦,在“十四五”期间开工规模1600万千瓦,规划及批复规模全国第一。
“近几年,我们坚持项目开发带动产业发展总思路,推动我省规划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集聚发展。”赖勇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制造业当家战略,推动已落地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已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并结合场址资源配置与开发,指导各市实施精准招商、错位发展,着力推动补齐和强化主轴承、齿轮箱、海上升压站等我省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共同打造广东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赖勇表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阳江国际风电城。省将继续支持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同时希望阳江市乘势而上,按照国际风电城规划抓紧推进建设,进一步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和产城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和擦亮国际风电城这一名牌。
技术创新是海上风电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加速实现平价开发的催化剂。“‘三峡引领号’成功发电、‘海油观澜号’成功下水、大容量抗台风海上发电机组相继研发投产,这些都是广东鼓励和支持创新的生动现实体现。”赖勇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组织开展深远海项目示范开发,重点关注大容量机组、远距离柔性直流送电、海上能源岛、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和海上油气田融合发展等新技术新模式创新。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