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海上风电领域“大咖”齐聚海陵岛积极建言
协同创新共推阳江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费先霞 张影 王勇明 时间:2023-03-30 09:50 【字体: 】 浏览量:-

  在3月29日召开的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上,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与多位风电龙头企业“大咖”对话,围绕产业融合协同、持续降本、技术创新等话题,展开了一场海上风电领域的“华山论剑”,探寻阳江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能源转型的新路径。

  技术创新

  形成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阳江,短短5年时间成为行业领跑者,我非常认同大会提出的‘世界风电看中国,海上风电看阳江’这句口号。”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副总经理王秋明说,阳江海上风电的发展,离不开阳江市委、市政府的长远谋划、高位推进及企业的共同努力。

  “接下来,风机等设备后期维护是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随着风机越做越大,利用小时数越来越高,但是不是‘大’就一定最优,‘大’就绝对有效益?”作为开发商代表,王秋明抛出了疑问。他说,如果风机迭代太快而验证不够,可能出现运作状况不理想,导致运维成本上升。一台使用寿命25年的风机,关键要看15年后的可靠性。建议进一步提升风机设备的技术创新水平,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维的全产业链条和全生命周期服务,更好地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谈到风机使用寿命问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日新回应说,金风科技给每一台风机都留有相应的质量保证金,公开数据显示质量保证金总计有40多亿元,通过技术和质量保证金提供双重保障。

  “现阶段讨论低电价和设备价格,可能扼杀了风电设备未来的成长空间。”刘日新介绍,当下风机大型化带来的技术挑战非常复杂,如风机叶片发展到100多米,从顶部到底部的风速差达到5至10米每秒,会出现受力不均衡、叶片扭正等问题,设备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通过研发技术、增添实验装置等措施去解决。建议在评标或设备评估中,不要过于关注价格,要适当提高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的权重。

  “1.5兆瓦风机我们用了七八年时间研发,3兆瓦风机用了4年,5兆瓦风机时间更短,这是技术发展的非线性规律,以后的发展速度可能更快。”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总裁张启应说,“风电设计是有标准的,而且起点很高,我们每台风机都是严格按照标准制造的。”张启应认为,随着技术更新换代,风机的制造成本会随之下降。在新技术的加持下,阳江未来的海上风电理论装机量将更大。

  张启应说,阳江有全球最大的单一风电场、最大的叶片测试中心、最大且唯一的抗台风漂浮式风电机组,诸如此类的先进技术奠定了阳江在全球的地位。希望阳江未来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给予更多政策支持,为海上风电更大规模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阳江贡献。建议提供一批大的实验风电场开展不同类型的涉网试验,同时加强材料研发,推动大型风机快速在阳江迭代。

  协同发展

  实现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刘俊峰说,阳江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就像竹子一样,前面4年基础打牢了,未来就能茁壮成长。建议接下来做好产业协同发展这篇文章,实现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一个产业的协同能力有多强,就能走多远。我们要补短板、强弱项,打好产业协同基础。我们的征途是大海,那我们的安全保障能力达到多远、陆上码头保障程度达到多高?深远海通信保障是否能覆盖?这些都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刘俊峰说,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需要把产业的“营养”补充好,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秦海岩表示,阳江打造“立足广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海上风电产业,必须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支撑。当前,要加快建设全球化的风电母港,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海上风电装备出运母港、运维母港,提升成本优势,进一步增强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光明十分感谢阳江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对中广核集团的关注、支持和帮助。他说,作为阳江海上风电产业链“链长”企业,将从产业协同发展的角度,充分发挥“链长”作用,继续深化与阳江的战略合作,助力阳江国际风电城建设。

  “在国家能源局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海上风电开发从原来的近海浅水区逐步向近海深水区以及远海深水区开发,并成为未来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李光明说,中广核阳江帆石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是中广核首个近海深水海上风电项目,主体工程已开工,计划于2024年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作为中央企业,中广核集团始终把安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随着海上风电开发从浅近海走向深远海,政府部门要更加重视安全问题,加强海上风电应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应急能力,切实推动海上风电安全生产常态长效。

  对阳江打造世界级的风电基地,刘日新建议,在风电城规划中增加知识产权、智力资产等方面的内容。政府可以在金融、绿色资金、实验风场、地方采购上,对贡献了相应的发明专利,提供了相应的知识产权成果,在阳江形成长期发展能力的企业,给予一定支持。通过这种方法,让阳江逐渐发展成风电知识产权和技术的高地。

  跨界融合

  打造海上综合能源岛

  讨论时,各企业代表纷纷表示,阳江作为海上风电的排头兵,产业发展有基础、有实力,接下来可尝试同时推进海洋牧场、制氢等产业的发展,一体规划、设计、实施,推动跨界融合,培育特色海洋优势产业集群。

  王秋明认为,阳江海上风电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上了一个台阶,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提升产业链价值。中国养殖水产品和捕捞水产品产量分别占了80%和20%,水产品市场需求大,而阳江海域广阔,发展海洋牧场大有作为。除海洋牧场外,海上风电还可同氢能、储能等多种资源实现综合开发、融合发展,打造海上综合能源岛。他建议阳江在产业融合上站在更高位置、更大平台去谋划,出台更优惠政策,实现更多技术创新,推动实现这个目标。

  广东省能源集团副总经理姚纪恒提出,风电属于工业行业,海洋牧场属于渔业,两个行业如何有机结合?他建议,阳江给企业提供一片水质较好的海域,让企业发展海上风电同时,发展海洋牧场,一举多得。

  “说到海洋牧场、海风制氢,要充分考虑上游制造的氢气、海产品如何运输、储存等问题。”李光明介绍,中广核在阳江南鹏岛海域立项的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取得一些成绩,下一步,公司将结合海上风电、产业协同发展拿出系统性方案。

  秦海岩表示,海上风电本身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也会带动很多场景的应用、开发,阳江要将海上风电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底座、重要抓手,跳出海上风电看风电,集思广益,围绕海上风电做大文章,支持制氢、海洋牧场等其他产业同时发展。

  【大咖】寄语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刘俊峰

  我们从长江走向大海,希望在阳江贡献更多三峡力量。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副总经理王秋明

  我们作为“新阳江人”,要与阳江同成长、共发展。

  ● 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光明

  希望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期盼中广核在阳江投资发展海上风电项目越来越好。

  ● 广东省能源集团副总经理姚纪恒

  目前阳江已是海上风电产业的排头兵,希望今后也是海洋经济的领头羊。

  ●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总裁张启应

  希望几年后回头看,阳江不但建成了最大的国际风电城,在研发、创新、融合开发等方面在全球都有一席之地。

  ●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日新

  希望秦海岩秘书长主持海上风电“达沃斯”的时候,金风科技也能参与,且就在阳江。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