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下午,来自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东方海缆等企业的专家做客海上风电创新技术论坛,介绍了风电产业技术创新的情况,并对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阳江分公司副经理黄俊:
不断迭代更新漂浮式风机技术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是三峡集团下属设计院,承担了中国首台漂浮式海上风电“三峡引领号”示范工程的研发设计及建设工作,具有创新型漂浮式海上风电基础—系泊系统—动态缆设计能力。
黄俊表示,目前,全球已建成和正在开发的漂浮式项目中,欧洲占据四分之三以上,技术优势明显,欧洲漂浮式海上风电将迈入商业化时代。然而,我国漂浮式风电技术仍处在样机测试及示范工程阶段,必须对现有技术进行不断的迭代更新,才能够支撑大容量漂浮式风机未来商业化开发的需求。
“漂浮式跟固定式风机差异很大,建设周期非常长。一体化分析设计是漂浮风电设计的重大技术瓶颈。”黄俊说,“三峡引领号”作为2021年12月并网发电的漂浮式风电示范应用工程,曾在设计研发与工程建设阶段遇到很多难题。风电机组对漂浮运动的适应性设计需要考虑塔架整体稳定控制、机组结构和润滑密封、机组风轮和控制系统等诸多因素,不是固定式成熟机组在漂浮平台的简单移植。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10年内将新增约1.6万兆瓦的漂浮式风电项目,未来全球新增风电装机体量很大。”黄俊认为,应将海上浮动式风机定义为装备产品,以物美价廉的产品参与到深远海上风电资源的开发利用进程中,同时打造安全的浮式风场、可靠的各子系统,确保风电场从建设到运行安全第一,做到建设期施工简易、运营期运维方便,形成一个综合利用、降低成本的平价化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营销官叶凡:
加强“海上风电+”能源立体化开发
“漂浮式海上风电开发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未来我们的产品将不仅限于电,还可衍生出氢等。”叶凡说,明阳智能自主研发的MySE 5.5MW抗台风型浮式机组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正致力于以应用场景为基础,探索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海上制氢等领域的融合开发,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用海效率和综合效益。
叶凡介绍,明阳集团在阳江沙扒建设了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区,去年收获第一批成品鱼,而且收获上市的鱼品质优良,为“海上风电+”养殖打开了一个新的想象空间。未来将继续探索与漂浮式光伏、漂浮式网箱等多种模式,实现空间、结构、系统和运维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
2022年10月,明阳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单体碱性水电制氢装备成功下线。叶凡表示,明阳未来布局于为海南、广东以及福建沿海的海上风电制氢,以示范性项目为主,通过电解槽大规模制氢,以液氢方式储存、通过LNG船或海底管道运输,销售到国内外各个需求端。
叶凡还表示,作为深远海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除了漂浮式风机与基础、海上升压系统,明阳集团还将加强深远海分散式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技术研发应用。在海上风电远距离输电过程中,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经济性更强,损耗更小,传输容量更大,同时便于更快速地控制,增强电网的安全性,有效降低电网容量压力,减少海底电缆成本,实现产业双赢升级。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宁巧珍:
高可靠性是海上风电行稳致远之策
“海上风电发展越来越迅速,驶入了快车道,海上风电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宁巧珍指出,从近海到远海,海上风电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此外,随着海上风电技术向深远海、大型化发展,配套产业链建设压力逐步增大;价格快速下探也将对产业链产品质量带来的挑战;海上风电快速产业化,技术迭代快、大批量项目建成时间较短,可靠性风险尚未凸显,这些都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对此,宁巧珍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搭建智慧海洋大数据平台,搭建海洋装备感知系统、海底观测网、生态监测网等,集成海洋信息感知及智能监控数据的大数据平台,实现勘察设计、施工辅助、运维辅助的海洋信息化、大数据高效实时回传、分析及管理。二是建立深水超大型机组对应的海洋环境分析体系,提高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数据的可靠性;开展基于精准性实测数据的风-浪-流多场耦合的风机一体化设计,提高海上风电整机系统安全性。三是启动海上风电机组传动链-可靠性保障方案,从机组设计、仿真计算、生产制造、装配工艺、测试验证五大环节开展全方位的可靠性设计与验证。
展望未来,宁巧珍建议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研发合作,加大前沿与基础技术研发投入,执行高标准测试检验检测验证,全面提升机组环境适应性。
宁波东方海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周则威:
加强动态环保应用生产高端海缆
“未来风机的容量将越来越大,我们需要更高的输电技术。”周则威指出,风机涉水深度越来越深、使用寿命越来越长、结构越来越轻。随着越来越多的漂浮式风机的投入使用,未来风机间的海缆也将以动态应用为主。
2021年投运的抗台风型漂浮式风机“三峡引领号”的动态海缆系统出自东方海缆,周则威强调,使用环保可回收的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将是趋势,东方海缆未来将在浙江、广东进行环保材料的应用示范。
周则威提出,当前备缆存储方式存在弊端,如异地存储则缺乏专门的存储环境,长期存储将加速老化,时效性差、费用高。他介绍,东方海缆将在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打造本地化专业备缆存储中心,打造专业的存储环境,实现存储本地化,保障备缆质量,方便企业随时调拨,降低企业调拨成本。
“立足高端海缆产业链,向上下游进行拓展,用运维撬动风电产业,同时提高技术让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对于未来的“追风事业”,周则威充满信心。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