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江凝心聚力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逐梦深蓝 御风而行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费先霞 时间:2023-03-28 11:05 【字体: 】 浏览量:-

  迎风列阵,风电相伴。

  在广阔的阳江海域,风机叶片像巨大的翅膀,舞动在波澜壮阔的海面上,吸纳从不歇息的海风,转化成源源不断的电能……

  海风不仅“吹”来了清洁能源,更驱动起一个千亿级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阳江把握世界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围绕国家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阳江建设国际风电城的历史机遇,举全市之力推进海上风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发展成为全国产业链最完整、配套最齐全、规模最大的风电产业集群。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引领广东海上风电产业发展

  阳江,面朝南海,458.6公里海岸线,不仅给阳江带来了旖旎的滨海风光,同时也赋予了阳江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海上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发电利用效率高、不占用土地资源、适宜大规模开发等优势。在全球应对环境气候变化和实现能源安全的背景下,海上风电成为各国寻求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也是我国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海上风电快速发展,据《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2》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球海上风电并网装机规模达到6850万千瓦,同比增长26%。其中,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占全球近一半,持续保持全球第一。

  广东是能源消费大省,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及相关产业,是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上风电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年)》《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广东海上风电发展也进入快车道。

  作为“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阳江海域面积达1.23 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厚的“蓝色家底”。悠久的耕海牧渔和风筝放飞历史,让这里的人们很早就懂得风能的奥秘。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

  阳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的部署要求,抢抓新能源发展战略机遇,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加快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发展。

  2017年9月,阳江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中广核阳江南鹏岛 4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了年内核准目标。同年10月,粤电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海上风电场项目、中节能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项目获核准……自此,一场“蓝海会战”在阳江全面打响。

  短短5年时间,阳江从造“风车”到架“风车”,基本构建起集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维管理、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并启动了全国首个国际风电城建设。

  阳江在全省率先发展海上风电和风电装备制造业,是分析自身优势、市场需求、未来趋势等综合因素作出的路径选择。目前,已有42个总投资约46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落户阳江,第一批1000万千瓦共18个海上风电项目已全部核准,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350万千瓦,约占全省43.8%,成为广东海上风电发展的引领者。

  不负禀赋向海而兴

  志向高远打造国际风电城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创新融合,风电产业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期。但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升级的发展诉求更加迫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是海上风电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2021年8月3日,省加快海上风电建设工作会议在阳江召开,要求我市加快推进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建设,努力建成世界级、全球化海上风电产业城。8月10日,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召开,首次提出将打造国际风电城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并迅速组织规划编制工作。10月,《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2022年6月,《规划》正式印发实施。

  建设国际风电城,阳江为何能?

  “阳江海上风电有效资源丰富、现有基础条件扎实,在阳江打造国际风电城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评审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复明说。

  近年来,阳江海上风电产业蓬勃发展,在全省已经形成全产业链先发优势,具备建设国际风电城的良好条件。

  在海上风电开发方面,规划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并网装机容量350万千瓦,近海深水区650万千瓦项目全部动工建设,建成投产和开工建设容量位居全国前列。值得关注的是,阳江还是先进海上风电开发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全国首个近海深水区风电项目等均在阳江,超大直径单桩基础、深水嵌岩等技术的应用,有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建设技术提升和创新。

  在风电装备制造领域,阳江被列为全省唯一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已吸引明阳智能、山东龙马、金风科技等一批国际国内一流企业相继落户投产,涵盖风电整机、叶片、电机、塔筒、海底电缆等关键部件,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断显现,无论是落户企业数量、规模,还是产业链完整度,已走在全国前列。

  在技术创新方面,阳江同步构建风电母港和风电研发、认证、大数据、运维中心等“一港四中心”配套体系,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阳江分中心、材料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阳江分中心已建成投运,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一流专家进驻,为海上风电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外,作为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阳江“风光水火气核储”多能齐发,装机容量突破1850万千瓦,与海上风电打捆为稳定电网提供强力保障。阳江市风能协会、阳江市海上风电产学研创新联盟,以及总规模120亿元、首期规模近2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的成立,有助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国内放眼世界

  培育一流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也是沿海地区、沿海城市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阳江建设国际风电城对于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升我国风电高端装备制造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洋强国国家战略迫切需求。

  阳江充分发挥风电资源丰富、港口条件优越、拥有稳定电源、消纳条件好、地处南海交通要冲等比较优势,坚持“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辐射全球”,围绕“一链引领、双核驱动、三区交融、四心并举、五能协同”的总体思路,全力打造产业链价值链高度一体化、国际一流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基地。

  《规划》提出,构建产业生产核心、服务配套核心“双核引领”,形成阳江港片区、长洲片区、金朗岛片区“三区交融”的国际风电城总体空间布局,总面积115平方公里,生产核心区规划建设7.4平方公里的广东(阳江)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基地。

  打造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引领区。推进650万千瓦在建海上风电项目2025年全容量并网发电,加快新增1000万千瓦项目前期工作。

  打造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围绕风电装备制造关键环节补链强链,聚焦风机设备、安装船机、海上输变电设备等,推动国内外领先企业集聚发展。

  打造风电科技创新策源地。围绕全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海上风电学院等平台建设,深入开展漂浮式风机、深水海工工程等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推动风电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打造全球化的海上风电母港。加快阳江港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海上风电装备出运母港、运维母港,建设和完善海上风电质检认证中心、工程试验中心、大数据中心和集中运维中心。

  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新典范。协同推进阳江国际风电城、阳江科学城建设,推动作为产业生产核心的阳江港片区与作为服务配套核心的长洲片区、金朗岛片区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风电城。

  预计到2025年,阳江初步建成世界知名的风电科技创新基地、国际领先的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全产业链建设成效显著,实现风电产业年产值超1000 亿元;到2035年,建成世界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风电城,技术和产品覆盖亚洲并辐射全球,风电产业链年产值超2000亿元。

  政企同心筑梦深蓝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漠阳春潮涌,奋进正当时。

  今天的阳江,资源丰富,优势突出,政通人和,迎来了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推动高质量发展走上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其中,建设国际风电城,发展壮大合金材料、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三大千亿支柱产业集群,是我市锚定高质量发展、突出制造业当家的重要抓手,已成为全市的强烈共识和统一行动。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回望过去五年,阳江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成就,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得来。

  历届领导班子立足阳江实际,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建立协调领导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重大事项;举行多场招商推介会,主要领导多次带队登门走访风电企业,以龙头带动上下游企业聚集;实施工业振兴行动,落实国际风电城重点项目三年滚动建设计划;建立“揭榜挂帅”等制度,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各级各部门当好企业“服务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系列“组合拳”,形成推动阳江风电全产业链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茫茫大海中,支起大风机,绝非易事。风电建设者们以勇立潮头的气概,发扬创新精神,克服恶浪肆虐、海况复杂等困难,攻克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于风电建设等技术难关,在阳江海域建起一座座“钢铁森林”……

  “阳江市领导深入企业现场倾听企业心声,各相关部门针对问题拿出时间表和任务书,为企业办实事的举动和精神令我们十分感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鄢志勇说。在阳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该公司克服疫情和极端天气影响,开工后短短8个月实现投产,投产不到3个月就产出了29台国内最大的10兆瓦海上风电直驱电机,是“集团史上最快速度”。

  “前途光明,大有可为。”提及阳江海上风电的发展前景,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黄绍幸信心满满。他说,阳江市委、市政府从政策、土地、税收等多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一盘棋”统筹安排、积极引导,为发展海上风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三峡集团将全力打造“海上风电三峡”,为阳江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

  发展浪潮,向前奔涌。蓝色的海洋,承载了一代又一代阳江人的无限期待和美好梦想。

  踏上新的征程,擂响高质量的重鼓强音,我们重任在肩,必须政企同心、众志成城,敢于涉险滩、爬陡坡、闯难关,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部署付诸行动,全力推动国际风电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数读

  阳江海上风电

  ●全市规划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第一批1000万千瓦共18个海上风电项目已全部核准。

  ●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350万千瓦,约占全省43.8%,近海深水区650万千瓦项目全部动工建设。


  2022年度完成投资129.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94.8亿元,并网规模和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

  ●已有42个总投资约46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落户。

  ●建成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全国首个近海深水区风电项目。

  ●总规模120亿元、首期规模近20亿元的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基金成立。

  ●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由阳江港、长洲、金朗岛三个片区组成,生产核心区规划建设7.4平方公里的广东(阳江)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基地。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