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名片
中国广核集团
40余载耕耘成就中国最大、世界第三大核电企业
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起步于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国务院国资委控股的中央企业。
成立40多年来,中广核以“发展清洁能源,造福人类社会”为使命,积极落实国家战略要求,逐步发展成为以核能为主要特色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优化构建“6+1”产业体系,涵盖核能、核燃料、新能源、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数字化、科技型环保和产业金融,拥有2个内地上市平台及3个香港上市平台。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广核直属管理公司25家,控股在运清洁电力装机容量超过7700万千瓦,其中在运核电机组26台,装机容量2938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7台,装机容量838万千瓦,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三大核电企业。境内新能源在运装机突破3500万千瓦,覆盖30个省区市,境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清洁能源在运总装机超1300万千瓦,为1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清洁电力。
中广核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严守核安全,积极响应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推动集团业务稳步发展。主要经营业绩持续保持在中央企业前列,连续九年获国务院国资委年度考核A级、连续三个任期年度及任期考核“双A”评价。
在运控股总装机容量突破3500万千瓦
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新能源”),是中国广核集团二级成员公司,于2014年在香港上市,定位为中广核开发、运营非核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重要平台,全面负责中广核境内新能源产业的经营发展和改革创新。
中广核于2007年正式开始新能源业务,历经十余年发展,新能源业务已成为中广核“6+1”产业格局的重要支柱产业,全面覆盖风电、太阳能、水电、燃气、热电联产等类型。截至2022年底,中广核新能源在运控股总装机容量突破3500万千瓦,其中风电项目2471万千瓦,太阳能项目1013万千瓦,装机规模排名行业前列。
近年来,中广核新能源在发展速度、发展质量等指标上全面占优,综合实力排名国内同行业前列。同时,中广核新能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用心探索区域能源综合利用解决方案,在区域能源、煤改电、清洁供暖、售电等新产品上,以及运维检修、能源托管等新服务上,力求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能源解决方案和能源供应。
广东省内累计投运容量302万千瓦
2007年1月,中广核新能源华南分公司成立。经过16年的发展,中广核新能源华南分公司实现了从陆上到海上、从风电到风光并举的跨越式发展。
截至目前,中广核新能源华南分公司已在江门、茂名、云浮、肇庆等地建成投产10个陆上风电场,在深圳、中山、佛山、东莞、云浮、汕尾、江门等地建成投产9个光伏项目,在阳江、汕尾、惠州建成5个海上风电场,累计投运容量302.428万千瓦。
其中,海上风电项目205万千瓦(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项目、汕尾后湖50万千瓦项目、惠州港口一25万千瓦项目、汕尾甲子一50万千瓦项目、汕尾甲子二40万千瓦项目),陆上风电及光伏项目97.428万千瓦。
“十四五”期间,中广核新能源华南分公司将实现向海上风电专业化公司转型的战略目标,装机规模将达到800万千瓦,致力于成为区域一流清洁能源企业。
阳江之旅
中广核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
阳江地区首个海上开工
首个并网发电、首个全容量投产
2018年以来,国家明确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广东省提出建设广东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海洋经济强省,中广核将“海风战略”作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一。中广核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正是这三级战略背景下重点推进的南海海域桥头堡项目。
2017年9月11日,中广核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取得省发改委核准,2020年12月16日,实现全部机组并网发电。核准之时,是国内一次性核准的单体最大容量海上风电项目、广东省首个“双十”海上风电项目、广东省重点工程,也是阳江地区首个海上开工、首个并网发电、首个全容量投产的海上风电项目。2022年,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和“中国电力行业优质工程奖”。
项目场址位于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南侧、海陵岛东南侧海域,项目总投资约70亿元,涉海约83平方公里,水深在22米至31米之间,离岸最远距离35公里,布置73台风电机组,同时配套建设1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和1座陆上集控中心。
工程建设期间,创造了国内同期在建海上风电项目的多项“第一”和技术专利:首次采用四桩导管架基础型式;首次采用水下高应变检测四桩导管架桩基;首次完成30米水深风机基础导管架水下灌浆作业;首套国内最大海上风机导管架(超过900吨);国内首次超大直径单桩(重1545吨,直径8.7米)施工;国内首个桩靴式后桩导管架海上升压站,具有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抗台、防腐能力。
中广核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投产后,年均上网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31.15万吨,减少灰渣约2.0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2.88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23平方公里,有着显著的节能减排及环保效益。该项目对于推动广东省海上风电开发,优化广东清洁能源结构、推进粤西地区特别是阳江市的产业升级,加快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海上风电作为我国未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能源补充,从项目开发到产业发展,中广核都在成为国内风电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作为聚焦绿色发展的中央企业,中广核新能源将继续以“发展清洁能源,建设美丽中国”为使命,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努力奋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中广核阳江帆石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
总投资超过300亿元
计划2024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
在国家能源局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海上风电开发从原来的近海浅水区逐步向近海深水区以及远海深水区开发,并成为未来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2022年,广东省发改委公布《广东省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广核阳江帆石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位列其中。
作为广东省重大项目、广东省重点工程、中广核首个近海深水海上风电项目,帆石项目海上主体工程已于2022年9月30日正式开工,计划于2024年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总投资超过300亿元。
项目场址位于阳江市阳东区南鹏岛南面海域,其中帆石一项目涉海约139.1平方公里,水深在40米至48米间,距离陆地最近距离约60公里。帆石二项目涉海约147.7平方公里,水深在46米至53米间,距离陆地最近距离约71公里。
两项目各配套建设1座500千伏海上升压站,共建共用1座中间无功补偿站及1座陆上集控中心。风电机组发出电能通过66千伏集电海底电缆接入500千伏海上升压站和中间无功补偿站,升压后通过500千伏海底电缆接入陆上集控中心。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66亿千瓦时,与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省标煤消耗约19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0万吨、烟尘195吨、二氧化硫682吨、氮氧化物974吨,对推动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缓解环境保护压力,实现绿色发展,拉动地区风电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
帆石项目的开工建设,是中广核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主动谋划粤西地区绿色能源建设、积极推动阳江区域海洋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中广核将秉持“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致力于打造“央企+地方”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板,携手阳江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助推阳江市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助力阳江高质量打造国际风电城——
深化“中广核-阳江”战略合作
着力构建发展共同体
阳江依海而立,在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被赋予沿海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的定位。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区交会地带,阳江是粤港澳大湾区向西延伸的首座城市,对清洁能源需求巨大,电力市场的消纳能力强,能够为能源企业提供优越的政策支持、充足的用地保障、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
在可持续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是大势所趋,拥有天然优势的海上风电产业也已经成为广东省在经济、环保新常态下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在坚持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中广核愿为阳江打造千亿风电产业集群贡献央企力量。
早在1988年,广东二核考察选址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到阳东区东平镇考察阳江核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时,中广核便与阳江开始了在能源产业领域的合作。35载春秋,中广核与阳江结下了深厚情谊,为阳江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累累硕果。
继核电项目成为一张闪亮海内外的国家名片后,中广核近年来创新实施海上风电战略,着力打造又一张亮丽的企业名片。
中广核新能源继承中广核在核电领域的优秀基因,用核电标准建设海上风电,在做到自身项目“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前提下,同时具备了为其他海上风电开发企业提供工程管理和施工服务的能力,以及综合开发优势、投资优势和工程建设优势。
以本次在阳江海陵岛举办的国际风能大会为契机,中广核进一步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坚定了为阳江加快打造国际风电城贡献力量的信心决心。
未来,中广核将继续深化与阳江的战略合作,充分发挥产业联盟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和创新优势,着力构建发展共同体,助力阳江打造国际风电城,助推阳江海上风电产业成为国际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