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日,万众期待的行业盛会——第21届中国(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将延续“云”模式,借力阿里巴巴国际站、京东等大咖平台,与五湖四海的新老朋友在线相会。
外贸遇冷背景下,我市多家大中型五金刀剪企业应势转舵、深耕内需,提高产品附加值,适应线上销售新模式,握紧“金钥匙”,积极打开“双循环”的新大门……
市场份额独占鳌头——
产量约占全国的75%,
出口约占全国的85%
漠阳江畔,五金刀剪发展史长达1400多年。阳江人与刀剪的故事,俯拾皆是,这也是阳江作为“中国刀剪之都”最真实的映照。
作为“中国刀剪产业基地”“广东省五金刀剪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基地”,阳江拥有“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小刀中心”等15个国字号中心,阳江五金刀剪是全国百佳产业集群之一。
“阳江人对刀剪是有感情的,从政府部门、行业商协会到普通市民群众,大家都希望推动这个传统特色支柱产业向前发展。”市工商联主席、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积回入行30多年,家族几代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刀剪。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家才介绍,全市五金刀剪经营主体超8000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产品种类5000多种,产品远销美国、欧盟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阳江五金刀剪产业规模超550亿元,产量约占全国的75%,出口约占全国的85%。
在李积回看来,疫情对整个行业是一场考验,国外国内挑战接踵而至。然而,“五金刀剪在阳江已经形成一种生态,从上到下都是相互包容、共促发展的。一条产业链能搬走,但一种生态是搬不走的。”
这种“生态”,体现在人人同心协力,战疫情、谋发展的每一个细节。
时钟拨回到2020年初,疫情发生后,市五金刀剪行业协会的20多家会员企业争相捐款捐物,仅一个月时间,献出爱心物资总价值逾600万元。2月下旬,外地员工因疫情返岗难,协会作为刀剪企业的“娘家”,在全市率先包车“点对点”接回工人。首辆专车出发日,恰逢市委、市政府出台免费为企业提供包车服务政策,现场暖流涌动。3月初,全市五金刀剪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
每逢企业融资难,协会牵线搭桥,组织银行到车间调研、会谈合作;有工业用地历史遗留问题,协会组织座谈、倾听心声,与政府出台政策对接;出口政策不熟、产品不合规,协会联合海关等部门举办培训班。
协会“两条腿”助企稳发展。一方面“走出去”,组织会员与市内同行交流先进经验,赴重庆、浙江、深圳、佛山考察或参展;另一方面“引进来”,组织各领域专家学者,来阳江为刀剪企业传经送宝。为筑牢行业防疫屏障,协会还开辟“绿色通道”,组织企业员工集中接种新冠疫苗。
协会常年帮助企业对接的那头,是政府部门在伸出“看得见的手”。2021年,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迎来首届本科生,培育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五金刀剪学院应运而生。2022年,经市委、市政府部署,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阳江分中心(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落户阳江校区,进一步“智”撑五金刀剪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用好、用活“打响品牌”和“科技赋能”两张牌。
一方面,市委、市政府推动产业链整体实现前所未有的高度集聚发展,“十八子”“张小泉”“王麻子”国内三大刀剪王牌全部落户阳江。王麻子、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八子阳江小刀制作技艺、永光剪刀锻制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珑美利”等品牌迅速崛起,“木森”“永光”“拓必拓”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中国餐厨用品出口基地·阳江刀剪”集体商标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
另一方面,强化创新载体支撑、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数字化转型,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今年10月,广东拓必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跻身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成为行业首个“小巨人”。
今年初以来,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复苏明显、出口高增。“国内五金业面临很大挑战,东南亚国家具备关税优势,都来抢订单,我们很多刀剪厂的订单明显少了。”市五金刀剪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世添表示,尽管低端制造业受冲击明显,但有许多中高端产品,东南亚市场无法替代中国市场。
市五金刀剪行业协会副会长、阳江市佰伦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谭中明认为,越南产业转移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中国在低端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但是,东南亚国家劳动力素质较低、配套不强、基础薄弱、碎片化明显,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谭中明说,阳江拥有中国最大的刀剪产业集群,综合实力相对好得多。
疫情背景下危中寻机——
瞄准中高端市场加速自动化升级
三年来,市场需求从“订单太多”到“订单不多”,各种商贸展会从线下转线上,阳江刀剪历经了“过山车”式的曲折体验,一些小企业御寒功力不足、潦草退场,更多大中型企业逆势上扬、优势凸显。疫情加速了行业优胜劣汰、企业转型升级进程,阳江刀剪的韧性展现无遗。
记者走访了解到,经过前两年市场消费需求喷涌增长之后,今年市场、客户逐渐由“热”向“冷”,企业主明显感觉“生意难做”,更倍感转型中高端市场和自动化升级之迫切。
张家才表示,尤其在去年以来全球疫情加剧、原材料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市五金刀剪行业通过开展技术改造、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方式,不断降本提质,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五金刀剪产品出口连年迅猛增长,产业规模稳步提升。
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19年,阳江刀剪出口额31.4亿元,同比增长4.5%;2020年刀剪出口额增至37.7亿元,同比增长20.1%;2021年刀剪出口额持续大幅提高,达到50亿元,同比增长32.8%。
“2019年公司产值3亿元,到2021年已突破6亿元。”12月,记者走进金辉刀剪厂房,看到数百名车间工人正忙于生产、打包即将出口欧洲国家的西式餐刀,水磨、抛光等部分车间工人还需加班加点,争取春节前完工发货,今年产值预计同比持平。近年来,金辉公司通过持续购买自动化生产和检测设备,实现刀剪产品多项指数超过国际标准。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早在十年前开始布局转型中高端市场,如今许多海外订单和“回头客”,都是靠“优质”、而非“廉价”取胜。
广东美珑美利集团有限公司业绩逐年创新高,销售总监杨述喜表示,今年的外贸市场依旧低迷,但公司的出口业绩占比仍有所提高,这源于公司连年力抓研发、设备更新换代,以及去年年底接下大量欧美订单。杨述喜说:“今年市场对于价格更为敏感的低端产品影响更大,而我们自2019年起便开始瞄准更加高端的消费市场。”
谭中明表示,疫情导致物流、原材料等运营成本的上升,企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经营更加困难,造成了一年到头“可能白忙一场”的尴尬局面。“为此,我们正在加快转型升级,瞄准中高端市场,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附加值。”谭中明介绍,去年,佰伦实业引进多台激光自动焊接机、自动数控水磨机、自动冲压机等,进一步提升功能、外观的一致性,这样,产品定价更加具备市场竞争力。
机械设备商也在往“中高端”方向倾斜。广东科拓自动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林进表示,三年疫情加速了刀剪行业利用自动化设备提升产品质量的过程,公司产值也从2019年的1000多万元增至3000多万元,今年预计与去年持平。
“我们的数控设备定位于提高生产效益、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疫情下,阳江仍有不少刀剪生产商选择在市场低迷时布局自动化升级。”林进说,中高端刀剪生产离不开精密数控设备,疫情第三年,尽管订单没有前两年多,但仍有不少小刀加工厂买入他们的自动化设备;一些大型刀剪厂也购置更多数控设备,加强技术工人培训。
政企共度时艰——
更加注重“双循环”和线上营销
阳江鸿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练介绍,从他们的情况来看,疫情第一年国际形势不稳定、客户信心不足,很多订单被取消或要求推迟出货。第二年全球消费能力提升,客户下单意愿增强,特别是去年下半年许多公司订单同比大幅增长。第三年,很多客户在去年第四季度积累库存太多、卖不出去,所以订单同比大幅减少。
“阳江有大量五金工厂和加工作坊,没有研发团队,都是客户给什么样品就生产什么。疫情导致订单减少,一些小规模工厂关门大吉。”陈练补充说,有些刀剪厂老板觉得出租厂房比做生产利润更高,就顺势退出市场。
多位行业人士透露,2020年、2021年市场订单相对多,到2022年,由于前期库存量过多、市场需求疲软、购买力下降等因素,今年外贸单明显下降。王麻子科技(阳江)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嘉良直言:“无论大厂、小厂,疫情对企业经营造成的致命难题,就是国内企业无法实体展销,或是与外国客户线下磋商。虽然企业也积极参加线上展会,但效果肯定没有线下好。”
为打开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我市刀剪企业变得更加主动、提前布局,深耕内需和电商领域,注重打造品牌和高效运营模式。
“我们前两年的电商销量一直是全市同行前列。”李积回介绍,阳江十八子集团的刀具生产销售业务保持增长,2021年产值约2.57亿元。今年“双十一”电商平台刀具销售额达12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李积回补充说,阳江十八子集团通过打造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劳动实践基地,不断接触国内未来用户,拓宽“刀剪消费圈”。
今年2月,阳江获国务院批复正式开启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李积回表示,一方面,阳江十八子集团将主动与政府部门做好跨境电商对接准备,布局海外仓储物流;另一方面,在上海、北京等地设立展销仓储办公地,实现线上平台销售、线下全国就近配送。拓必拓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布局不断深化,并开始建立海外仓,开拓跨境电商等业务。
自2002年起,阳江每年举办一届中国(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成为全国刀剪行业唯一连续举办超过20届的展会,是全国乃至全球五金刀剪行业规模大、规格高、影响广的专业展会。
“刀博会巩固和提升了阳江刀剪在全国行业的龙头地位。”张家才介绍,刀博会举办初时,广东阳江、重庆大足、浙江永康三地刀剪产业在全国呈三足鼎立态势。在展会的虹吸效应下,国内刀剪机械、刀剪原辅材料相关产业加快向阳江集聚,其他主要产区以及山东临沂、福建拓荣等地企业纷纷布子阳江,为我市牢牢把握行业话语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给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力重点。”谭中明表示,将响应“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号召,重视产品质量和企业创新,加快打造自主品牌,提高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真正实现高效运营。
时代政策的暖风阵阵,吹拂着阳江五金刀剪产业。随着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措施的出台,经过时间洗礼的阳江五金刀剪宛若一艘更强大的巨舰,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