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通信线和广播电视线是家家户户最为常见的3种入户线缆,合称“三线”。“三线”的普及显著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了线缆布设混乱、废线冗余的“蜘蛛网”难题。
扫清居民头上的“蜘蛛网”,既能优化居住环境,也能保障供电的安全和可靠。伴随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圩镇等民生项目的推进,以前盘踞在部分居民头顶的“空中蜘蛛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亮丽的“天际线”。与此同时,“三线”整治已成为市工信局、阳江供电局等单位的一项常态工作。截至11月,我市今年已累计完成482个网点和44个社区网格“三线”整治。
网线搭上电线缠绕如“蜘蛛网”
“电话线、网线、电线互相混在一起,你拉一条我拉一条,会不会有隐患?”因为小区一条线缆下垂,家住江城区城东街道和园小区的杨先生突然发现,小区的“三线”互相缠绕,在居民的习以为常中逐渐变成了“蜘蛛网”。
12月3日,记者根据杨先生提供的线索来到和园小区看到,小区“三线”与我市大多数自建房小区类似,依靠居民楼墙体架空铺设。在杨先生家对面,一条黑色通信线缆在一次施工后松脱,贴着邻居墙壁明显下垂,至今已持续半个多月仍未拉回。在小区内部不少路口,一捆捆黑色的通信线缆为了保持高度,被人绑到低压电线上。
“这种搭设方式比较危险。”城郊供电所副所长庞维一在现场向记者介绍,在风力作用下,通信线缆紧挨电线会不断摩擦刮破电线的绝缘层,可能会引发电力火灾。因此,市民在铺设其他线缆时,需与现有的电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造成电力安全隐患。
与和园小区相比,另一个自建房小区华美小区的“三线”显得更为凌乱。在小区一些墙角,四处延伸的“三线”将该地变成了一处“盘丝洞”。走出华美小区,沿路可见的断线与华联路展现的城市面貌格格不入。从盈信广场到华达市场的600多米路段,记者便发现沿路的黑色通信线缆或广播电视线有近10处断线。
“过路货车拉断、大风天气刮落都会造成断线。”市工信局信息产业科工作人员黄华猛介绍,除上述客观因素外,线缆捆绑导致废旧线缆无法迁移,或用户更换网络运营商没有处理好废旧线缆,都会造成断线废线。这些断线有的在城市上空随风飘荡,有的在剪断后仍和正常使用的线缆混在一起,导致“三线”越搭越密缠绕如“蜘蛛网”。
“三线入地”提升市容市貌
既然“三线”架空搭设难免会衍生出“蜘蛛网”,为何不将“三线入地”隐藏起来?根据媒体报道,广州市海珠区、深圳市坪山区在实行“三线”整治过程中,“三线入地”是其中主要的一项工作。
在我市,包括保利中央公园、中珠在水一方在内的新“国标”小区都实现了“三线入地”,并按照住宅项目规范实现光纤、电线入户。“三线”和电线杆一起从小区销声匿迹,居民的头顶显得更加干净清朗,也降低了小区因线缆缠绕导致的断电断网概率。
老旧小区改造和美丽圩镇等项目的开展,为我市部分地区的“三线入地”创造了资金和政策鼓励条件。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三线”改造是居民调查中多次出现的一项诉求。市住建局工作人员表示,老旧小区改造在实施过程中会排查各小区“三线”杂乱、老旧等情况,市工信局等部门随后将根据小区具体情况实施改造或入地。目前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正计划在阳江师苑小区实施“三线入地”工程。
美丽圩镇项目甚至将“三线入地”作为美丽圩镇评比的重要加分项。根据《广东省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方案》,创建示范圩镇不仅要全面完成“三线”违章乱架的清理,还要求在“三线入地”改造中成果显著。我市要求阳西县沙扒镇、阳春市春湾镇等6个示范镇完成“三线入地”工作,其中阳春市八甲镇等3个示范镇已经完成管道建设。
受政策鼓励,阳春市圭岗镇、马水镇等乡镇已陆续在今年年中上马镇区“三线入地”项目,为居民擦亮“天际线”。
网点分格治理按月逐步推进
“三线入地”虽好,但也不是万能配方。庞维一提到,在没有预留管道的道路,“三线入地”需要重新开挖路面或顶管施工,成本较高。在一些自建房区域,受电表分散限制,电线入地后如何连接每家每户的电表也是一个问题。“‘三线’全部入地并不现实。”黄华猛说,对老城区而言,“三线入地”除了考虑是否必要之外,还需要当地具备路面开挖施工的条件。
“蜘蛛网”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在一些尚未有条件实施“三线入地”的地方,理清“蜘蛛网”也非一日能毕之功。2022年5月,市工信局牵头供电、电信、移动、联通和银视5家单位,每月按网格采取常态化“三线”整治工作,今年计划完成500多个零星网点和48个专项社区的网格整治。
网点责任制是“三线”整治工作的一大亮点,改变了以往每家单位“各自为战”的做法。一捆线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按照传统线路归属的方式排查维修“三线”,清理一捆线缆需出动不同单位的几批工作人员。将网点细分划拨给各个单位,既能在出现问题时最快找到责任单位,又同时减少参与单位的平均工作量。
江城区城北街道坪郊村的网点在今年7月完成了“三线”整治工作。记者在坪郊村党群服务中心附近看到,居民区沿路线缆均被成束捆扎起来,过路线缆也被捆在一起,改变了以往线缆“天女散花”般四处连接的局面。在坪郊小学东侧的县道,原本缠绕在沿路线缆上的藤蔓植物也在整治中被清理一空。
据统计,截至11月,我市今年共完成482个网点和44个社区网格“三线”整治工作。与此同时,农村和乡镇地区的“三线”整治工作也在持续推进,全市717个行政村已经有538个完成了“三线”整治,占全部行政村的75%。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