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引发我市党员干部、企业家的热烈反响。
大家纷纷表示,要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围绕产业体系现代化,加快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发展壮大合金材料、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三大千亿支柱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推动合金材料产业提质升级
力争早日突破2000亿元大关
走进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广青、宏旺、甬金等合金材料企业生产热火朝天。近年来,我市合金材料产业“招大引强”的磁石效应不断凸显,2021年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形成了从冶炼到压延、深加工的合金材料全产业链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在我市合金材料企业中引发热烈反响。
广青科技经过十年发展,已成为集镍铁、炼铁、炼钢、热轧、退洗为一体的不锈钢全流程生产企业。该公司董事长王骏表示,将围绕党的二十大部署,不断优化不锈钢产业布局,加快推进重点投资项目落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锻造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深化与上下游企业的协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去年,公司引进行业先进的全氢立式光亮退火炉生产线,用于生产适用家电厨卫、汽车装饰等领域的高端精密产品,全年公司产值增至99亿元。”阳江宏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爱国介绍,公司致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生产效率、产品效益等均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胡爱国说,“阳江制造”的合金材料品质有口皆碑,质量在行业内领先。接下来,公司将围绕推动“产品快速周转、快速交付、流程精简化”等目标,继续深耕数字化转型、智慧制造,助力阳江打造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
广东新兴铸管有限公司是国家级绿色工厂、高新技术企业,主产输水用离心球墨铸铁管,具备80万吨年产能力,是国内最大球墨铸铁管生产基地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振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决心。”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刘安强表示,公司将坚持守正创新和自主创新,将传统制造和新型工业化结合起来,将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以产品质量提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民生供水重点建设项目的管道供应安全。
阳江翌川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联权说,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绿色发展,建立健全“政、用、产、学、研” 协同创新机制,力争尽快建成二期项目,高质高效扩大公司产能。同时,将协同其他镍合金企业集群发展,力争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下一步将加快出台《高端合金材料及新型管材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指南》。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继续招引下游加工企业落户,进一步完善合金材料全产业链布局。依托合金材料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引导企业研发销售科技含量高的高端装备用、能源装备用特种钢材,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依托政企同心,全市正以坚实步伐,迈向下一阶段目标——力争到2025年,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合金材料产业集群之一,实现产值超2000亿元。”该负责人说。
加快打造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
提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竞争力
阳江笃定做强实体经济,大力推进国际风电城建设,打造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加速集聚壮大高端数控、机械制造、紧固件等相关产业,形成以海上风电装备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市已吸引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东方电气、大金重工、中材叶片等30家风电行业龙头制造企业落户,总投资逾380亿元,涵盖风电整机、叶片、电机、铸造锻件、塔筒、海底电缆等关键部件,已形成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风电产业制造基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和传递了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蓝图和决心。”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谢彦举表示,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强化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配套与服务,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风电全产业链强链延链计划,积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控规编制与调整,加强要素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加快打造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强调高质量发展,为我们继续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广东粤水电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章鹏说,科技创新是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公司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在技术改造、产品转型升级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成立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专利申报28项,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接下来,公司将围绕阳江产业发展实际,在防腐工艺、修复技术等方面继续开展深入研究,加强与省级实验室和高校合作,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阳江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作出积极贡献。
逾百家紧固件企业扎堆落户,涵盖拉丝制品、螺丝螺母、机械设备、数控设备、模具、热处理等产业相关的完整生产链条,超百亿元的高品质紧固件产业集群在阳东区加速崛起。
广东欣科兴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从东莞转移至阳东,产值税收逐年增加。公司董事长邱勇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了部署要求,地方党委、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支持,更加坚定了他扎根阳江办好企业的信心。“欣科兴将积极拓展市场,加大精密设备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力量为阳江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邱勇说。
“风光水气核”多能齐发
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近年来,阳江加快构建“风光水气核”多能齐发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国家新能源基地,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阳江贡献。
据统计,目前全市电力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1800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超71%。无论在装机容量,还是在新能源综合协调发展方面,阳江绿色能源产业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海上风电开发方面,目前3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并网发电,650万千瓦项目加快推进,新增1000万千瓦项目启动前期工作,力争到2026年全市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企业发展海上风电注入了信心。华电广东阳江青洲三5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是国内首批、广东省首个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项目。广东华电福新阳江海上风电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纪云松表示,公司将按照党的二十大的部署,充分做好风光电的生产保电与资源储备工作,用好国家支持新能源科技创新政策,深化产学研技术攻坚合作,将5G技术、大数据分析、智能设备、高新技术装备材料等与新能源开发利用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新能源一体化”的数字电厂与精品工程建设标杆,为探索海上风电运维“智能化”管理模式提供新路径、新举措,为阳江绿色能源产业发展贡献华电力量。
除海上风电外,阳江核电、光伏、抽水蓄能等新能源产业也在快速发展。2019年7月,阳江核电6号机组投入商运,标志着阳江6台规划机组全部投产。2021年,阳江核电全年上网电量492.15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作为全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点项目,今年上半年,阳江抽水蓄能电站一期总装机120万千瓦的3台机组已全部投产发电。
“阳江核电将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目标、新举措、新要求与公司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助力阳江打造千亿级绿色能源产业集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更多清洁能源。”阳江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伟仲说,公司将坚持“核安全高于一切”,践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以更高的要求、更强的责任感做好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工作,确保6台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大力推进国际一流的核能发电企业建设。
市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阳江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国际风电城规划落地实施,高质量推进建设风电全产业链基地,大力推动青洲、帆石海上风电场开发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建设集中式光伏发电和陆上风电项目,推进阳江抽水蓄能二期120万千瓦项目核准前期工作,不断提升绿色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