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我市新建的市共青湖学校、市第一幼儿园城南园区和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城南园区3所学校、幼儿园8月30日揭牌投用后,备受市民关注的阳江高级中学(暂名)、阳江一中初中部、江城一小城南校区扩建工程三个重点项目也取得了重大进展,项目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把增加公办学位供给列为2022年度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在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精准发力下,上述三个重点项目预计今年9月底动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公办学位8400个,大大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
“学校设计有什么特色?”“里面建筑和环境怎么样?”随着3个学校建设项目按下“加速键”,市民也充满了好奇与期待。8月30日,3个学校建设项目的设计团队接受了记者采访,全面阐述了各个学校国际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及本土特色元素在学校建筑和景观中的应用。
设计机构简介
HPP建筑事务所
承担阳江高级中学(暂名)建设项目
HPP建筑事务所创立于1933年,是国际一流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总部位于杜塞尔多夫(欧洲设计和时尚之都)。
HPP建筑事务所已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完成1200多个建成项目,包括杜塞尔多夫沃达丰总部办公园区、莱比锡火车站改造、2010上海世博村、深圳北站汇德大厦等,先后荣获2018MIPIM未来项目奖之最佳未来办公项目奖、2021WAN未来项目教育建筑奖等。2022年,世界权威杂志BD发布WA100榜单,HPP排名全球24,位列德国第二。
矶崎新+胡倩工作室
承担阳江一中初中部、江城一小城南校区扩建工程
2019年,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获授有着“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2004年,矶崎新上海工作室成立,2011年更名为矶崎新+胡倩工作室。
工作室以非商业的设计态度和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努力服务于客户和社会,设计内容涵盖博物馆、剧场、音乐厅、图书馆、校园建筑、高档商业住宅及城市规划设计等诸多领域,参与规划设计的项目有深圳文化中心、北京中央美院美术馆、上海喜玛拉雅中心等。
阳江一中初中部
融入构成主义 简约实用结合
“在阳江实地考察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的气候比较特别。阳江的夏季时间长,且常有骤雨天气以及强烈的日照,我们在教学区的东西两端各设有连通各楼栋的风雨连廊,方便师生在校内活动。连廊下面的空间,可以作为学生们户外活动的场所,也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延续。”矶崎新+胡倩工作室联合创始人、主创建筑师胡倩告诉记者,阳江一中初中部教学楼、宿舍楼等建筑主要注重实用性,对空间进行有效的利用,中轴线上的公共建筑则兼顾标志性的建筑造型与独特的公共空间室内体验,为校园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气氛。
阳江一中初中部的中轴线连通整个校园,分布着多功能厅和两个图书馆,实现了风雨无阻的便利交通与流线的垂直分层。多功能厅的内部楼梯设计为倾斜状态,屋面也有一定的倾斜度,从视觉上形成特别的空间感。两座图书馆形成一“明”一“暗”的对照。其中一座图书馆拥有拱形的屋顶,南侧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让室内光线更加充足,内部布置上也体现自由、休闲的氛围。另一座图书馆外形方方正正,楼顶设有四个天窗采光,室内设计整体氛围严肃。
在空间规划方面,校内注重对公共空间和色彩的应用。教学楼每层都设有约4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以桔红色涂色区分,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分享、学习。每栋宿舍楼都设有公共空间,分别以蓝色、黄色涂色区分,实现南北通风,让学生们联络感情、互相交流。作为与阳江一中高中部衔接的学校,校内主要通过校园大门、教学楼公共空间、中轴线地面色彩的延续和变化,完成两所学校的过渡和融会。
矶崎新+胡倩工作室将构成主义融入校园规划中,在雨棚造型中运用了折线元素,将建筑物投影与地面景观结合,校内路面设计融入几何图案,创造具有艺术氛围的校内环境,让学生们感受隐藏在地面景观和建筑中的美学元素,培养学生们对现代主义美学的认识。中轴线的水景内,铺设了阳江本地的各类石材,呈现绚丽多彩的观赏效果,打造供师生轻松惬意的休闲户外场所,为大家带来夏日的一抹清凉。
“首次参与阳江学校项目的规划设计,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政府部门及学校对项目的重视。他们的接受度和包容度都非常高,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很专业。大家的工作效率都很高,共同克服了时间等方面的压力,顺利完成了规划设计。”胡倩表示。
阳江高级中学(暂名)
构建“生境绿芯” 打造生态校园
“我们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对阳江这个城市的理解。众所周知,阳江是一个临海的城市,市区有许多重要的湖泊,‘水’是这个城市的重要元素。我们从中汲取灵感,将‘水’融入对阳江高级中学的设计中,产生‘生境绿芯’的设计概念,将围湖发展的整体格局作为阳江高级中学的核心规划架构。”HPP建筑事务所深圳办公室总监Job Peter Upmeijer表示。
岭南城市的夏季天气炎热,湖泊具有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阳江高级中学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艺术馆等重要校园建筑群均围绕中心湖环形展开,构成了阳江高级中学的基本空间形态,形似阳江市花——凤凰花的中心湖,也是校园内沉淀氛围的灵魂元素。中心湖泊与湖畔钟楼交相辉映,形成笔与砚的奇妙组合,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学校湖滨景观带采用柔软生态的自然驳岸,使自然绿坡缓缓入水,搭配乔木和湿地植物,营造丰富的滨水环境。在湖畔的亲水台阶与湖面的出挑平台,学校师生们可以尽情享受凤凰湖的优雅与平静,实现自然教育与校园环境相融合。
校园内景观设计结合地区特色,主要分为教学办公区、生活服务区和运动场地区三大功能区,各个单体建筑之间通过廊道及架空层连接,搭配口袋花园、交流庭院、休憩空间等景观布置。4栋教学楼布置成围合式布局,分别形成独立的内部庭院,并设有半开放的阳台空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互动交流。教学楼、宿舍楼等采用了三种色系的风格,主要建筑底部为深灰色,外立面均采用红色砖墙饰面,富有岭南文化特色,具有浓重的历史质感,顶部则搭配现代感强烈的灰色铝板。三种颜色及材质的有机搭配,呈现出文化底蕴浓厚、富有朝气与活力的校园形象。
图书馆是校园的中心地标,承担图书阅览及艺术美术室功能,平面为圆形环式布局,中庭可为内部环境采光,采用旋转楼梯连接上下楼层的交通,是中央湖区间重要的景观节点,充满现代感的外形寓意步步高升、蒸蒸日上。通过大面积白色乳胶漆搭配木色点缀,营造沉稳、安静的空间氛围,让学生更加专注学习,打造激发教师和学生创造力并促进交流的人文空间。
Job Peter Upmeijer介绍,设计团队深度结合阳江本地文化与特色自然景观,构建“生境绿芯”,将生态校园的概念充分融入阳江高级中学的项目设计之中,营造动静相宜的学习、休闲氛围,呈现出特有的校园文化形象。
江城一小城南校区扩建工程
融合新旧校区 “十年树木”成林
江城一小城南校区扩建工程选址位于江城一小城南校区西侧,与旧校区在空间上紧密相连,在时间跨度上却相隔十年,新旧校园的融合和发展成为规划设计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希望新校区的设计更有新时代的感觉,无论是教育教学方面,还是空间美学方面,都能以一种崭新的姿势呈现,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欲和创造力,同时与原本的校区有一定的联系。”胡倩表示。
学校保留原有校区礼仪入口,又在新校区设置了带雨棚的主入口,与原有校区共用。利用彭罗斯图案的延展性衔接新老校园,使得两个校区在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上的跨越与融合,既尊重原有校区建筑语言,又具有新时代的建筑属性。色彩融合方面,与原校区衔接的连廊建筑,在立面选材上采用了与老建筑统一的颜色,在新体量建筑方向上,形成白色渐变。从空中鸟瞰,以旧校区运动场作为“树根”,教学楼作为“树枝”,新校区的主体建筑则呈现出茂密“树叶”的形态,既有连续性,又有时代感,生动地展现了“十年树木”的成果。
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需要足够的空间尽情释放天性。教学楼等部分主体建筑抬高首层,创造出多样而又富有变化的室外活动空间,有助于学生们开展一些趣味活动和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楼与楼之间通过连廊连接,对多功能厅屋顶的室外舞台形成了半包围的形态,除了舞台上的座位区域,学生们还可在连廊中观看演出活动。
美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校园规划中,江城一小城南小区扩建工程将彭罗斯图案布局中的方形建筑作为普通教室,锐角形态的空间作为游乐场所,两者相结合,视觉上呈现无限变化的形态。主体建筑的白色象征干净、阳光,赋予学生向阳而生、健康成长的力量。
“学生在校园内学习和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学的浸润、熏陶,审美素养也将得以提升。通过关注彭罗斯图案,一些学生可能由好奇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触摸到数学和艺术的共通之处,开始在这两个领域进行探索,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胡倩表示。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