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7月8日,我市出台《阳江市促进消费行动方案》,提出在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10亿元规模的发展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市陆续出台促消费活动发放各类消费券、提升商圈消费等举措。其中,发展夜间经济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手段。
夜间经济是近年的一个热门词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更新,人们的夜间活动越来越多样,对夜间消费的种类需求也越来越多,各地促生了千门百类的民俗步行街、创意园等夜间消费场景。政府搭台,商家唱戏,我市夜间经济也将在政府的推动下迎来发展。
夜间消费形式更加多样
夏季的夜晚没有白天的暑热,正是一年中夜间经济最红火的时段。除去KTV、酒吧、逛超市和宵夜烧烤档等传统消遣,人们还发明了车尾厢集市、露天咖啡馆等新去处。
8月16日晚上9时许,位于新江北路的新环城花木市场内灯火璀璨。七八家咖啡馆、蛋糕店、餐厅聚集在一块,组成一个独立的夜间消费片区。记者在里面看到,这些商家的装修各有特色,前来打卡消费的市民络绎不绝,一家生意火爆的露天咖啡馆同时坐下了约50名顾客。在这些店铺周边还有多家商铺正在装修,等待加入这个新兴的夜间商圈。
在阳春市国鼎中央公园,车尾厢集市作为一种集社交、消费于一体的新型夜间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将近两个月,参与车主也从一开始的七八人,发展到现在的20多人。“这些车主大多是以玩的心态参与集市活动。”网红“阳春十二”麦世敏介绍,车尾厢集市吸引了大批人流,摆摊者大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找个平台抒发生活压力,或展示自己的特色产品。
作为探店“达人”,麦世敏熟悉当下人们的夜间消费习惯:晚饭后去逛逛夜市或者到奶茶店、咖啡店坐坐,再晚一些还可以去酒吧、KTV。麦世敏说,现在不少新开的餐饮商家改为下午4时许开门,一直营业到凌晨1时许,以适应消费者的夜间消费习惯。除此之外,95后在晚上更倾向于到开放式的场所消费,如露天咖啡厅、露营基地等,不像以往人们喜欢包间这种私密性强的场所。
吸引人们晚上走出家门
“发展夜间经济的本质和旅游是类似的,要先让市民晚上走出家门。”提到车尾厢集市这一新玩法时,市商务局市场科科长负责人引申说到,车尾厢集市本身的消费体量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吸引人们夜间出门娱乐,有人流后自然带动消费。
该负责人介绍,根据《阳江市促进消费行动方案》,发展夜间经济有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打造历史文化特色夜间经济集聚区(太傅路、河堤路、石觉寺)、开展“夜游海陵”体验活动和繁荣夜间消费体验活动四大举措。其中,繁荣夜间消费体验活动就包括举办灯光夜市、草地音乐节,或是举办夜间电子竞技、桌球、手冲咖啡比赛等吸引人们夜间外出消费的内容。
如果说消费者是观众,商家则是夜间经济的主角,政府则在发展夜间经济中扮演搭台的角色。该负责人提到,政府部门可在中小企业政策、国有资产租用等方面,让夜间经济的相关商家享受优惠政策。我市发放各类政府消费券后,每100元的消费券拉动了约500元的消费,其中不少消费场景发生在夜间。根据《阳江市促进消费行动方案》,政府部门还可通过制定夜间消费热力图,强化夜间消费活动信息指引等方式,为全市夜间经济服务。
该负责人提到,从商业的角度而言,市商务局主要关注零售、餐饮、旅游、体育和文化类的夜间经济项目。他们曾走访踩点石觉寺、绿地阳江等地策划夜市、酒吧街等项目,目前仍待企业投资参与。
发展“夜经济”考验城市管理
2020年,农工党阳江市江城区基层委员会的一篇提案便曾提到“夜经济”这个关键词。该提案提到,作为一个典型的南方滨海旅游城市,我市夜间经济一直比较活跃,但在管理上仍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特色,建议编制我市夜间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发展夜间经济时注重文化特色的营造和完善相关城市管理条例。
“夜间经济的发展会给城市管理带来不小的挑战。”提案人许琳介绍,我市夜间经济目前还是以餐饮行业为主,有一定的规模但分布较为松散。不少烧烤、酒吧等商铺在夜间经营时会引发噪声、空气污染、占道经营等城市管理难题,这类夜间经济会引起部分居民的反对。
许琳表示,政府部门在发展夜间经济的同时,也要加强相应的夜间城市管理执法力量,为夜间经济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在提升商业环境上下功夫,如做好夜市的绿化、卫生工作等。
麦世敏则提到,市民普遍有晚睡的习惯,与此相对的是目前市区晚上的消费种类仍然不足,希望今后市民能有更多夜间消费的种类和场所。麦世敏认为,发展夜间经济可以融合当地特色、汉服等文化元素,既可以带动年轻人的文化认同,也让市民的夜间消费变得更加有趣。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