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闸坡渔港海浪轻打、万众欢腾,南海(阳江)开渔节——一个以海洋名义的节日,在阳江诞生了。
二十年,一幅保护海洋、感恩海洋的画卷徐徐展开,每年的南海(阳江)开渔节,千舟竞发奔南海的壮观景象,已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十年,阳江大力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渔业生产质量效益齐飞,渔业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渔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升,渔业可持续发展迈出新步伐。
开渔令下,汽笛启鸣。
新一轮的耕海征程又从这里出发,大海的儿女劈波斩浪,奔赴大海深处……
渔民 找到自己与海洋的平衡
8月14日上午,艳阳高照,闸坡渔港的“海上的士”来回穿梭于岸边与渔船间。老渔民周胜就是“海上的士”的常客之一,这几天他既忙碌又兴奋:“要开渔了!期待着大丰收。”
每年的开渔节是周胜一年中最期待的日子之一。3个半月的休渔期,既是渔民的休养生息,也是大海的休养生息,待到开渔那一刻,人与大海都充满了活力。
1985年,周胜拥有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渔船,与爷爷、父亲一样,成为一名职业渔民。周胜回忆当时的场景说:“那时的渔业资源丰富,渔民几乎不用担心没鱼可捕的问题。”
然而,1999年,当休渔制度正式在南海实施时,周胜与很多渔民除了不解,更多的还有抵触情绪。“休渔不就是让我们没了工作吗?”周胜还十分担忧,休渔期的生活该怎么办?
当周胜意识到海洋的渔业资源越来越少时,也正是在2000年前后。他发现渔船越开越远、航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的后果迟早也得自己或者子孙承受。
2007年,周胜的木船更换为铁船,这已经是他的“第三代”渔船了,航行能力和捕捞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他早已没有“鱼很多,捕捞能力不足”的感觉,只能不断航行远方,寻找鱼群。
“平衡是最重要的。”周胜渐渐感觉到,不管是渔民还是海洋,只有平衡才能带来良性的循环发展,打破了平衡就如同竭泽而渔,休渔期就相当于让渔业恢复到平衡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且,在休渔期间,渔民在保养渔船的同时还抽出时间“充电”,学习海上求生、船舶消防、船筏操纵等专业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休渔期补贴的落实,周胜越来越认可休渔制度,希望政府部门能够严格实施休渔制度,严厉打击在休渔期非法捕鱼行为,更好地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实现渔民与海洋长久的平衡。
渔船换代升级效益节节高
作为渔业的承载工具,20年来,奔赴南海的渔船不断升级换代,它就像一位亲历者,在岁月中讲述着阳江渔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昔日的贫困村,变身广东最富裕的渔村之一。谈起阳西县织篢镇鸡乸㙟村的发家史,不得不提该村渔船的进化史。
过去,受制于传统的渔船与设备,村民多在近海作业。改革开放后,村里的林进栈、林织兄弟萌发了闯深海的念头,他们动员村里最“谈得来”的人,筹资买回了一艘大马力的旧船到远海捕捞,赚了个人欢鱼满仓。
为了适应海洋渔业发展需要,上世纪90年代末,鸡乸㙟村迎来第二次转型,钢壳船和先进的捕捞设备在渔民中普及,仅2000年以来,村民们花在购置新船上的钱就超过两亿元。用上钢壳船之后,村民还给船安装了雷达、卫星导航、测风机等设备。
通过渔船股份制合作,鸡乸㙟村的渔船从十几艘发展到140多艘;小渔船全部改为动力船、钢壳船和远洋渔船,捕捞作业由近海至远洋,捕捞作业范围遍布南海、东海及太平洋、大西洋海域。村里靠远洋捕捞,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飞跃,目前鸡乸㙟村年产值达1.85亿元,人均年收入达到13万元。
鸡乸㙟村的故事是我市海洋捕捞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目前,我市在册的海洋捕捞渔船有3380多艘,功率约35万千瓦。全市中深海作业的渔船普遍应用了海图、探鱼、全球卫星导航三合一先进助渔导航设备。
我市钢质渔船发展尤其突出,已拥有钢质渔船约820多艘,功率约25.5万千瓦,是全省钢质渔船发展最快、拥有钢质渔船最多的地级市,海洋捕捞能力和产量多年来居全省前列。
渔业 “海上粮仓”人欢鱼跃
在3个半月的休渔期,尽管捕捞的海鲜供应减少,深海养殖的海水鱼仍然上市。对于难舍“一口鲜”的阳江人来说,这“补位”来得很及时。
作为著名的“中国南海渔都”“广东鱼仓”,阳江深耕海洋蓝色粮仓,从远洋捕捞到深海养殖,海洋大市正向海洋强市跨越。
在青州岛、大镬岛、大树岛周边的海域,一个个网箱星罗棋布,点缀在宽阔的海平面上。每天一大早,工人们便在深海网箱上忙活起来,众人合力撒网、收网,然后操作吊机,用网兜将活蹦乱跳的各种鱼转运到船舱中,运抵码头后装车发往各地。
像这样的深海网箱,阳江一共有1000余个。自2011年起步,阳江深海养殖稳步发展,已成为广东省深海网箱养殖核心优势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深海网箱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区之一。
阳江还积极构建“蓝色能源+海上粮仓”组合。今年1月,风电企业明阳集团宣布沙扒深海渔业养殖实验区完成首次收鱼,这也是我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我市在人工礁建设、贝类底播增殖、休闲渔业开发和建设等方面开展跨界融合,促进了海域的生态集约开发。探索“深远海养殖+风电”“深远海养殖+休闲海钓”“深远海养殖+运输加工”三类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水产品总产量118.98万吨,其中海洋捕捞29.88万吨,海水养殖78.42万吨,淡水养殖10.03万吨。多年来,阳江市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单船功率、海洋捕捞能力等渔业多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从浅蓝到深蓝,养殖底气更足。深蓝渔业作为阳江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的重要模式,在让蔚蓝海洋变成“海上粮仓”的同时,也让现代化渔业走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齐飞的道路。
历届南海(阳江)开渔节
7月31日,首届南海(阳江)开渔节开幕,主题为“拥抱海洋世界,共铸蓝色辉煌”。8月1日,南海两个月休渔期结束,开船仪式举行。
7月31日至8月1日,第二届南海(阳江)开渔节举行,主题为“共铸南海辉煌”,南海(阳江)开渔节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12项重大节庆活动之一。
7月31日至8月1日,第三届南海(阳江)开渔节以“爱我海洋保护环境”为主题,举行了阳江荣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授牌仪式,渔家婚嫁习俗首现街头,闸坡渔家民俗博览馆开馆。
7月31日至8月1日,第四届南海(阳江)开渔节举行。海产品和旅游产品展销会、快乐泼水节、海中拔河等活动亮点纷呈。
7月31日至8月1日,第五届南海(阳江)开渔节举行,千年疍家婚俗表演轰动闸坡。
7月31日至8月1日,第六届南海(阳江)开渔节举行,主题为“万众千帆庆开渔”,推出咸水歌对唱、渔民电影周等文化大餐。
南海伏季休渔期调整为两个半月。8月1日,第七届南海(阳江)开渔节首次举办祭海放流仪式。中国当时最大渔政船311船到访闸坡附近海域。
7月31日至8月1日,第八届南海(阳江)开渔节举行,主题为“飞歌南海,领唱渔风”,祭海、民间放生、渔家婚嫁庆典等活动吸引游人。
7月31日至8月1日,第九届南海(阳江)开渔节举行,主题为“激情南海,幸福渔家”。首次开办渔家大宴。开船仪式举行了“广东海陵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牌匾揭幕和“中国南海渔都”授牌仪式。
7月31日至8月1日,第十届南海(阳江)开渔节举行,主题为“南海开渔,幸福颂唱”。
7月31日至8月1日,第十一届南海(阳江)开渔节以“打造深蓝渔业聚集地,建设浪漫中国十大宝岛”为主题。中国渔业协会授予海陵岛“中国国际休闲垂钓基地”牌匾,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授予我市“中国帆船帆板项目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牌匾。
7月31日至8月1日,第十二届南海(阳江)开渔节举行,主题为“风正千帆竞,丝路谱新篇”,更加突出民间和社会参与性。
7月31日至8月1日,第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节以“扬帆丝路水道,力促蓝色崛起”为主题,增设泼水、帆船表演等助兴活动。
7月31日至8月1日,2016年7月31日,第十四届南海(阳江)开渔节举办渔家婚嫁庆典巡游、渔家大宴活动。受台风“妮妲”影响,开渔日期推迟至8月5日。
8月15日至16日,第十五届南海(阳江)开渔节举行,主题为“以海兴市喜开渔,绿色发展齐扬帆”。南海伏季休渔期调整为三个半月。
8月17日,第十六届南海(阳江)开渔节开船仪式举行,主题为“扬帆新时代,激荡南海潮”。
8月15日至16日,第十七届南海(阳江)开渔节举行,主题为“普天同庆迎华诞,南海千帆喜开渔”。《海陵岛的呼唤》首发。
8月15日至16日,第十八届南海(阳江)开渔节举行,主题为“丰收开渔,同奔小康”,活动包括发布开渔令、彩船巡游、渔船海钓装备展览会等。
8月16日,2021年南海(阳江)发布开渔令,活动以“万帆竞发喜开渔,百年华诞庆丰收”为主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活动由线下改为线上。
8月16日,第二十届南海(阳江)开渔节发布开渔令,活动以“开渔喜迎二十大,奋楫扬帆新征程”为主题,举行发布开渔令、祭海等活动。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