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不负赶路人。2022年高考我市再创佳绩,5名来自阳江一中的学子被清华大学录取。7月30日,由阳江碧桂园凤凰湾冠名,阳江日报社主办的2022公益助学活动——阳江市高考尖子生面对面学习经验分享会邀请了5位高考尖子生现场分享学习经验,传授高分“秘笈”。记者将尖子生们分享的学习好方法进行了整理、总结,供学弟学妹们参考学习。
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
谈到学习经验,被清华大学自动化类录取的陈萱慧说,40分钟的课堂时间非常宝贵,一定要抓住。为了让自己能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陈萱慧通常会提前整理好课桌,并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好上课要用到的学习资料,在上课前5分钟就完全融入老师的节奏里。“要做到40分钟全程都全神贯注是有难度的,所以建议做好课前预习,当老师讲到重点内容,就要着重留意。”陈萱慧建议,下课后,可以花2至3分钟时间,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对课堂内容进行复盘,巩固课堂知识,此外,及时补充课堂笔记的同时,回顾上课内容。
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该怎么化解呢?陈萱慧说:“我会做心理暗示,例如当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没关系,刚好可以结合做错的题目去发现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她还分享,在学习之余,可以去跑跑步,这有助于让自己保持充沛的学习精力;还可以听听音乐,看一些励志视频,帮助及时调整心态,做一个有坚定学习信念的学生。
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三年理科的学习,最大的体会莫过于培养理性思维和良好的逻辑表达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类录取的林圣博表示,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善于思考可以让自己形成严谨的理性思维。
林圣博就2022年新高考说出了他的心得体会,新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分析生活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模型、新题型层出不穷,如果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思考,分析生活情境背后蕴含的物理学及其本质,形成严密的逻辑分析思维,往往可以拨云见日,取得四两拨千斤的学习效果。此外,由于高中理科知识密度大、抽象概念多,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要诀。“考生要养成一个自主学习的习惯,要提前预习课本知识,课中带着问题紧跟老师节奏,有重点地批注笔记,课后及时整理回顾课堂笔记。”林圣博表示,对于像化学这样知识比较零散的学科,应该做好知识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构成一个知识网络,提高记忆效率。同时,还要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刷题的好习惯,刷题时要避免机械刷题,要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做题,弄透答案的解题思路,知其所以然,才能解决学习上的难题。
林圣博总结道,学习理科,最关键还是要总结错题,把考试中易错易漏点记下来,并经常提醒自己避免同样的错误,避免能力范围内不必要的失误,是高考考生冲刺高分的必由之路。
回归教材知识点扩大日常知识面
“心态和练习量是历史类考生学习数学需要注意的两点。”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类录取的胡庆铭表示,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计算量大幅增加,也更侧重于数学思维的考查,对于物理、化学等考生来说,平时练习量大,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所以数学整体水平呈现较好;对于历史类考生来说,要明确目标,端正心态,坚信通过正确方法能够达到物理类考生的水平,增强练习量,定能收获好的数学成绩。对于语文科目,胡庆铭建议,积累要从高一开始,不管是文言实词、时政消息、文学作品等知识,考生要学会每天记一点;少关注那些短平快的快餐文化,多关注名著能深化考生对名家的理解,也能真真切切提升考生的文学素养。
胡庆铭是历史类考生,谈及历史科目的学习时,其表示,历史学习时考生要避免孤立看事件,必须将历史加以联系和贯通,史实是历史选择题和主观题相当重要的部分,历年高考题也强调在答题过程中凸显历史主题和史实。初高中历史要做好衔接,高中历史想要学好,平时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可阅读一些“大部头”的历史读物,通过阅读通史去理解历史的脉络。“高三时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根据学校的计划自己去安排时间学习,按部就班以稳定的心态去迎接高考即可。”胡庆铭说。
艺术生要平衡好专业课和文化课关系
被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类录取的冯诗雅分享,首先要定好理想学校,并关注这些学校的公众号,提前了解所考学校发布的相关信息及考试信息;其次要注重考试心态的调整,艺术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专业集训上,时间分配上没有普通文化生那么优越,因此要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
作为艺术生,冯诗雅和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类录取的谭雄升都同时分享到,一定要平衡好艺考和文化课之间的关系,听从老师的合理安排,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可以给自己定下目标,包括小目标和大目标,例如月考目标、期中目标、高考目标等,用小目标去服务好大目标。他们建议艺术生在高一和高二的时候就要打好文化课的基础,形成清晰的学习脉络,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通常艺术生在高三会花很多时间进行专业课集训,算下来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习文化课。所以这个月的时间一定要做好文化课的复习。整个高中阶段,每一步都要走好,不要等到高三才努力。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