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流行的真丝绸服装,以其色彩艳丽、光泽柔和、光滑平整、质感好、形态飘逸,冬装保暖,夏装清凉等优点,深受人们的欢迎。
真丝绸的原料是蚕丝,它是一种绸缎,早在47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丝织品,古希腊人称中国为丝国。在宋代诗人翁卷眼中:“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我市也有蚕桑生产基地。近日,记者在阳春市潭水镇双凤村朱塘自然村采访时,看到村民在自家的庭院前后,翻晒着一张张花白的茧薄,成为乡村一道独特的美景。“近段时间连续下雨,今天趁天气晴朗,各家各户都忙着将茧薄从室内搬出晒太阳,以提高蚕茧成色。”正和妻子一起翻晒茧薄的村民冯显粗说。
改革开放初,当时的潭水公社为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发展蚕桑产业。如今,潭水镇有4000多亩桑树,以双凤村规模最大,全村有近百户种桑养蚕户。行走在双凤、华侨、新凤、石根、凤来等村的蚕桑生产基地,肥沃的土地种上了一垄垄桑树,就连村庄边上的部分旱地也是桑树林成片。夏日,桑林茂密葱郁,蚕桑人家正在收摘桑叶,担回家里喂蚕。
“种桑养蚕很辛苦,首先得有地种桑树,有足够的桑叶供蚕吃。然后要有空余房屋,作为养蚕房。”冯显粗说,自己养蚕近40年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年4—12月是养蚕黄金季节,冬季桑叶营养成份少,不适合养蚕。
蚕种取回来以后,要放在蚕房一个个专用竹制大簸箕中,将新鲜桑叶切碎,放在大簸箕中喂养蚕种。6天后,蚕种变成幼蚕,又要将一大簸箕幼蚕分成二大簸箕或四大簸箕。15天后,将长大的蚕宝宝从大簸箕“下地”,每天早上从地里割回新鲜桑树叶喂养。“这个时候的蚕宝宝连桑树梗也吃,吃饱就睡,大得很快。”冯显粗说,约12天后,将蚕宝宝放在制作的竹薄上,蚕宝宝会以惊人的勇气“作茧自缚”吐丝成茧,3天后,就可收茧出卖了。蚕活一生,吐出了约1.5公里长的丝,完成生命形态的嬗变。
“一般是每10天买进一批蚕种,因此每隔10天会有一批蚕茧出售。”冯显粗说,他自家种有10亩桑树,保证养蚕有足够喂养料。
种桑养蚕也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朱塘自然村八成农户买了小汽车,村道上不时迎来了奔跑的小汽车,村里盖起了一幢幢“蚕桑楼”。
潭水镇已将种桑养蚕作为当地特色产业,做好蚕种供应和技术指导工作,拓宽流通渠道,引进蚕茧收购站,做好蚕茧产品流通服务。据了解,目前蚕茧每公斤收购价为36元,种桑养蚕成为潭水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锁匙”。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