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十大”常见消费陷阱,你避开了吗?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主题为“共促消费公平”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陈海涛 时间:2022-03-15 08:56 【字体: 】 浏览量:-

  3月15日,迎来了第四十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主题是“共促消费公平”。近年来,很多消费领域不公平的问题依然存在,且随着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出现,消费者要求被公平对待的呼声更加强烈。他们更希望看到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市场秩序和安全便利、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今日起,阳江日报将推出《聚集315》系列报道,关注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如何保护自身权益。同时,记者将对话市场监督管理执法工作者、律师,围绕群众关心的消费维权问题进行答疑。

  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的前夕,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发布了阳江2021年度十大消费维权案例,通过典型案例指导消费者如何“避坑”,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该局将继续强化消费教育引导,提高消费者自身维权能力,并协同各方力量,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努力创建公平放心消费环境。

  1

  健身预付式消费 商家关门停业

  2021年9月,市民梁婷(化名)向阳东区某商家支付599元办理一张健身年卡。2个月后,商家以健身房所在楼房漏水和渗水为由暂停营业。随后,梁婷联系该健身房客服,协商退费事宜,而客服人员以健身房正常停业为由拒绝。对此,梁婷认为不合理,要求商家办理退卡并合理退费。接到市民投诉后,执法人员依法到该健身房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健身房已关门停业。

  消费提醒: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有实力的健身机构,且务必查看健身机构证照是否齐全有效,还要谨慎选择预付式消费方式,合理选择服务套餐,签订书面合同,明确预付式消费卡的适用范围、期限、功能、退卡条件,同时要妥善保存好各项消费凭证。市民办卡后要多留意商家行为,出现低价优惠打折扣、停业整顿等异常现象时,及时了解情况,防范商家突然跑路。

  2

  家具“货不对板” 消费者退换难

  市民刘伟(化名)共支付10000元定金在阳西县某商店订购一扇大门、一扇厨房门、两扇卫生间门和三扇房间门。订购时,该商家告知大门为304不锈钢材质,但是刘伟验货时发现该大门为201不锈钢材质。刘伟认为不合理,要求商家赔偿损失,遭拒。接诉后,阳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经调解,刘伟要求保留大门并退还5700元,同时要求更换门锁,商家表示同意。

  消费提醒:第一,消费者选购家具要尽量到正规商场,选择有经营资质、信誉良好的经营者,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没有任何保障的家具;第二,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要以签订补充合同的形式进行确认,对产品品牌、产品质量、环保要求、交货期限、违约责任、“三包”规定等重要条款要详细填写;第三,购买的家具到货后,消费者一定要当场验货,要认真核对是否与购买的家具一致,尺寸是否合适,是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第四,消费者付款时要及时索要带有经营者印章的收款凭据,并妥善保存购买家具的合同和票据。

  3

  购买到过期食品 顾客维权获赔

  市民黄叶广(化名)致电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称其在市区三环路某商场购买一瓶华碧牌老干妈番茄辣酱,回家使用后发现过期将近三个月。接到市民投诉后,市市场监管局江城分局城南所工作人员对该商场货架上两个批次的辣酱进行检查,但没有发现过期商品。经该所介入调解,商场愿意赔偿1000元给该消费者。

  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1000元的,为1000元。

  消费提醒:消费者要通过正规渠道选购,不购买“三无”食品。选购预包装食品时,要留意食品包装是否有破损,食品标签是否标明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净含量、配料表、制造者或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标准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号信息,食品是否过期变质。一旦发现商家销售过期商品,消费者应立即举报。

  4

  促销商品按原价计费 消费者获赔500元

  市民刘阳(化名)在阳东区某超市购买标示为打折的商品,但结账后发现商品并未打折,认为超市虚假宣传。经核实,该超市在2021年1月8日至1月24日进行该商品促销活动,2021年1月25日活动期满,该商品的标价和收银台系统恢复为原价,但货柜内的标价由于工作失误导致活动期满未及时更正。经调解,消费者同意跟超市协商处理,超市赔偿500元给消费者。

  消费提醒:在参与商家促销活动时,消费者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理性购买,要仔细阅读商场促销活动的具体规则、时限等内容,在购买商品时要留意售价是否与标示的优惠幅度相符,谨防降价、打折、赠送等促销活动中的价格欺诈行为,且要注意商品标价与实收价格是否一致,尤其注意一些打折商品在收银时是否真正打折,防止商家虚构原价进行欺诈消费者。

  5

  “充值送学习机”莫轻信 小心当“冤大头”

  市民张敏(化名)于2021年10月17日在阳东区某广场流动摊位免费获赠三台学习机,但需要每台支付2699元开通学习资料卡,最后一共支付8097元。商家当时宣传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在购买半小时后,张敏因个人原因退货,要求商家退还8097元。接到投诉后,执法人员对此进行核查并组织调解。经调解,该商家全额退款给消费者。

  消费提醒:商家打着“充值送学习机”的旗号,不过是一种噱头,消费者不要贪占便宜,要理性消费,在掏钱之前先冷静思考一下是否真正需要这个产品,孩子是否会真正利用这个产品进行学习。如确实需要购买,消费者应详细了解并对涉及服务范围及质量相关内容进行明确约定,以合同形式固定,若后期出现纠纷方便维权。

  6

  市民谭忱(化名)在江城区某商店购买一支乳液,使用时发现没有防伪标签,怀疑是假冒伪劣商品,要求商家退一赔十。接到投诉后,执法人员到该商店现场检查并组织调解。经调解,商家同意赔款给投诉人。同时,执法人员在调解中发现该商店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线索,并对其立案调查。

  消费提醒:消费者应选择信誉良好、经营规范的商店购买化妆品。购买化妆品时,消费者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和产品资质证明,不购买标签信息不完整的化妆品,同时要注意索要发票和保存购物凭证。

  7

  商家以养生为幌子 售卖高价保健品

  市民邓永强(化名)投诉举报,阳西县某商家通过举办养生健康讲座免费赠送鸡蛋的方式,夸大宣传保健品和按摩椅功效,从而诱惑老人购买高额保健品和按摩椅。接到投诉后,执法人员到现场检查,未能查证该商家涉嫌存在夸大、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经调解,市民与商家达成协议,商家同意在不影响产品二次销售的情况下,予以全额退货退款。

  消费提醒:一不要为了免费领取小礼品而参加不良商家举办的免费健康讲座、免费体检、免费茶话会等活动;二不要掉入销售人员“亲情”陷阱,一些不法经营者以关心老年人身体健康为由,获得老年消费者信任后,适时推销保健品;三不要相信所谓“专家”的忽悠或推销人员的甜言蜜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确实需要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与家人、子女沟通商量,并根据自身状况和条件购买;四不要将保健食品当药品使用,保健食品不能用来治病。遇到身体不适,市民要去正规医院接受诊疗;五在购买保健品时,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票据和有效凭证。

  8

  网购商品标识不全 消费者投诉获退款

  市民范文文(化名)投诉举报,他通过拼多多网购平台购买阳东区某公司的菜刀,收货后发现菜刀外包装没有厂址、执行标准,也没有标明食品接触用的宣传语,认为属于“三无”产品。经执法人员现场核查,被投诉方在拼多多网购平台上销售的被投诉菜刀外包装上有标签标明产品材质、产地、生产厂家名称、地址等信息,能提供合法来源,不属于“三无”产品。但该产品包装上未明确标明执行标准和食品接触用的宣传标语,工作人员已现场责令被投诉方马上进行整改。经调解,被投诉方同意退款。

  消费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在网购消费时,要选择经营规模较大的电商平台,挑选知名度高、信誉好的商家购买,切莫轻信广告宣传和商家的口头承诺,做到理性消费。在网购交易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关购物证据,如聊天记录、购物记录、商品页面截图、购物发票,快递单、发货单等。

  9

  就餐强制消费果盘 实属“霸王条款”

  市民郑娟(化名)投诉,她在江城区某餐厅就餐时,被商家强制要求购买一盘18元的“大吉大利”果盘,在没有提前告知且无明码标价的情况下,要求加收15%服务费。郑娟认为商家存在强制消费的行为,要求商家退款和免收服务费。经执法人员现场组织双方调解,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商家退款。

  消费提醒:消费者外出就餐时应选择证照齐全、口碑良好、卫生状况良好的餐饮场所就餐,警惕商家“霸王条款”。就餐前,消费者应当问清价格,弄清具体的收费项目,是否可以自带酒水、有无最低消费规定、有无加收服务费等。结账时,消费者也一定要认真核对消费清单,索要相关的票据,以便出现问题时依法维权。

  10

  加油期间遇推销 消费者提防“被忽悠”

  市民林清(化名)投诉反映,她到阳西县某加油站加油期间,工作人员强行向她推销50元/瓶的汽车燃油复合剂。当时,林清同意添加一瓶汽车燃油复合剂,但工作人员一次性添加了两瓶,并告知她已拆开一盒(12瓶/盒),要求她为此支付600元。

  林清认为不合理,表示该加油站人员强制她消费,并要求加油站人员退还剩余汽车燃油复合剂费用500元。接到市民投诉后,执法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调解。经查,被投诉人不存在强制消费,所售卖的昆仑之星汽油复合剂上面标注“15天无理由退款及经理服务、投诉电话”。经调解,被投诉加油站同意退款。

  消费提醒:消费者要科学认识汽车燃油复合剂,谨慎购买,不要盲目跟风,如确有需要使用汽车燃油复合剂时也应听取专业人士意见,酌情使用。如遇到“强制消费”,可拒绝付款,或者支付费用后索取发票等有效凭证并妥善保留,之后拨打12315热线电话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