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是打工一族找工作、提升学历的高峰期,一些不法分子借机打着“可培训、包就业”等幌子进行诈骗。近日,市反诈骗中心发布三种常见的“培训类”诈骗套路,提醒市民不可贪小便宜,保护好个人信息和钱财,谨防上当。
套路一
交钱即可轻松拿证
分析:骗子在网上发布各类证书培训包过、考过即可高薪挂靠公司等具有诱惑字眼的信息,引诱网友点击链接填报个人信息。骗子再谎称有资深老师教学,轻松拿证,如果错过本次的报名时间,下次考试将会提高难度。骗子还承诺高达80-90%的通过率,甚至称有“保过直通班”,诱惑网友报名,骗取钱财。
支招:各类证书的考试均由官方出题,不会有所谓“包过”甚至“透题”班,市民若想考取相应证书需踏实学习。建议市民通过官方网站报考,购买正规复习资料,一旦发现被骗及时报警。
套路二
参与课程可成“网红”
分析:当前,短视频制作、角色配音受到市民的青睐。骗子借机“蹭热点”在各类网络社交、视频平台发布虚假广告,称可以培训主播、配音员、视频剪辑师,通过付费课程打造“网红”,学成后可从事自媒体创作类高薪兼职。有意者添加其社交账号后,骗子以邮寄课程资料为由要求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并引导受害人缴纳费用。骗子得手后就将受害人拉黑,甚至还将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售卖给其他不法分子。
支招:专业的知识及技能需要学习与积累,网络上看似高薪的兼职,实则容易隐藏诈骗陷阱和付费套路,广大网友不要随意添加陌生社交账号,不要给陌生人转账,更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套路三
面试背后是贷款类诈骗
分析:骗子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高薪兼职广告,以无需高学历、工作强度低等为幌子,吸引求职者和毕业大学生面试,并约当事人到指定公司“面试”。当事人来到指定公司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洗脑,并告知求职者能力不足,如想领“高薪”需参加公司组织的技能培训,但需要缴纳“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费用。如当事人无力支付高额费用,培训机构则会诱骗受害人办理高利率的贷款。
支招:择业者保持正确的就业心态,求职时要选择知名度、美誉度高的企业,通过官方渠道查询企业情况。遭遇诈骗应第一时间报警求助。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