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22年1月13日在阳江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来源:阳江新闻网 时间:2022-01-25 09:29 【字体: 】 浏览量:-

  阳江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李日芳


各位代表:

  我受阳江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和冯玲主任的委托,向大会报告五年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任期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阔步前行的五年,也是我市民主法治建设高质量推进、人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过去五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圆满完成了市七届人大各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推动深化改革、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落细落实。

  筑牢人大工作的思想根基。在全省率先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名义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专题报告会,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以及人大制度理论列入全市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全市各级党校主体班培训课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的意识更加坚定。分层次、有步骤地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上下联动开展自查自纠。组织 6 个检查组全覆盖开展贯彻落实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检查。

  坚定人大工作的政治方向。制定实施《中共阳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阳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相结合原则,依法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75 人次,接受辞职 6 名。组织常委会任命的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 41 人次。坚决落实省委和市委工作要求,指导县镇两级人大做好换届选举工作。

  增强人大工作的制度自信。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与学习回顾党创建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相结合,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常委会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7 项。成立市人大制度研究会,编撰印发人大制度论文专刊,坚持理论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推进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在阳江大地充分展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五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立法引领作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深入推进

  认真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抓住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加强立法工作,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助推法治阳江建设开创新局面。

  重点领域立法不断强化。加强环保领域立法,把群众普遍关注的漠阳江水质保护作为首个立法项目,先后出台实施《阳江市漠阳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和《阳江市公园绿地管理条例》。加强“小切口”“小快灵”立法,把条件成熟、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阳江市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阳江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阳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阳江市石望铸钱遗址保护条例》作为重点立法项目,认真做好审议工作。将《阳江市水产养殖尾水污染防治规定》《阳江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作为 2022 年立法项目,将《阳江市海岸线保护条例》等3 个立法项目列入地方立法预备项目。筛选出《阳江市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等一批立法项目列入立法项目库,保证地方立法的延续性。

  立法工作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广泛开展立法调研,了解掌握立法需求,建立完善立法听证、评估、论证等工作制度,发挥立法引领保障作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科学编制年度立法计划,提前介入法规起草,深入开展调研论证工作。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合作打造立法咨询服务基地,选聘 20 名专家学者建立市立法咨询专家库,建立 4 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设立 7 个基层立法联络单位,拓宽社会各界有序参与地方立法的途径和方式,为地方立法提供智力支持。

  法治环境不断优化。落实市委民主与法治改革要求,完善备案审查工作制度建设,加强备案审查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实现市县(市、区)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听取和审议备案审查专项报告两个全覆盖,五年累计审查规范性文件 93 件;听取审议市政府国有资产以及地方债务管理情况报告,推进人大国有资产监督与政府债务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对我市法院和检察机关司法体制改革、法院执行工作、律师管理等开展专题调研,确保公平正义。聚焦法治阳江建设,督促“七五”普法决议有效实施,推动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五年来,我们紧贴市委中心工作履职尽责,监督工作精准有力

  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五年累计作出决议、决定 66 项,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69 项,开展执法检查 36 项、工作调研 102 项、专题询问 3 项,有效发挥人大监督的重要作用。

  助推经济稳健运行。推进全口径全过程预算监督,依法审查批准年度预决算,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情况、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监督,针对 2018 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完成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实现了市县两级人大与本地财政部门联网,增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监督,听取审议全市扶贫专项资金支出绩效情况报告,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绩效评价。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听取审议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视察高新区风电产业、合金材料产业建设情况,对沿海经济带(阳江)产业发展、旅游业发展、科技自主创新、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市辖区财政体制管理、办理经济犯罪、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依法监督计划规划执行,助力我市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

  助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2020 年在全省率先在市县镇三级同步实施政府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助推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动工建设或建成使用,得到群众广泛好评。聚焦群众关注热点难点,先后对国道 G325 线阳江市北惯至白沙段改线工程、大河水库引水工程建设情况开展调研和专题询问,加快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开展学前教育、初中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等专题调研,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注群众健康,专题调研疫情防控、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开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病残吸毒人员收治、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文物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等工作情况,开展《安全生产法》《食品安全法》《禁毒法》《养老服务条例》等执法检查,认真抓好信访事项转交转送工作,助力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

  助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围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加强生态环境系统建设,以水污染防治为监督重点,先后开展漠阳江和那龙河流域饮用水源保护、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等专题调研,连续 3 年组织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视察水污染治理情况,开展《水污染防治法》《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阳江市漠阳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等执法检查,有力促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落实。以城乡生活垃圾管理为监督焦点,专题调研创文巩卫工作、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村镇规划建设等情况,开展《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执法检查,同时在立法层面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有效促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以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为监督要点,开展防治大气污染、固体废物处理、医疗废物管理、湿地公园保护、城镇园林绿化专题调研。加大环境保护监督力度,专题审议市政府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代表作用充分发挥

  集中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紧扣“双联系”工作,积极搭建代表履职平台,深化和拓展代表工作,在阳江展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双联系”工作深入推进。印发实施《关于阳江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市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市人大代表工作的具体措施的通知》等文件,采取多种方式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狠抓代表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共邀请市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 87 人次。完善代表履职监督制度,组织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向选民作述职报告,以无记名形式对述职代表进行现场满意度测评。

  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成效明显。连续 4 年组织我市五级人大代表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推动解决群众关切的事项 2735 件。先后围绕重点建议项目推进情况、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健康阳江建设等主题,精心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选派代表到有关部门参与司法、信访工作,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每年组织代表对年度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推动项目建设落实落地。

  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不断提高。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共办理代表议案 1 件和建议 269 件,其中代表对建议的满意率为99.26%。实施常委会领导督办,专委、工委常态化跟踪督办工作机制,召开承办部门座谈会,对议案建议进行分类交办,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督促有关部门抓好建议答复后相关措施的跟踪落实,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成效,推动解决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五年来,我们注重夯实政权基础,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取得重大成效

  全力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我市县乡人大工作得到省人大充分肯定,多次以简报方式向全省推广阳江工作经验。

  “县乡人大工作十条”全面落实。开展“县乡人大工作年”活动和“巩固基础、强化履职”两年行动,落实常委会领导挂点联系镇(街道)人大工作制度,在全市全覆盖建设镇(街道)联系点。开展《广东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和《广东省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执法检查,全面落实省“县乡人大工作十条”,县乡人大组织建设基础不断夯实,人员力量进一步强化。

  履职阵地建设巩固提升。落实市财政街道人大工作经费,支持基层人大加强硬件设施和阵地建设,镇人大、人大街道工委办公场所设备齐全、功能完备,实现全市镇(街道)人大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全市共建立各级人大代表联络站 390 个。

  县乡人大工作水平明显提高。指导县乡人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切问题,开展履职探索,涌现了江城区人大“三全”机制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效、阳东区人大深入基层宣讲人大制度、阳春市人大完善代表向原选区选民述职机制、阳西县创新“五个机制”督办代表议案建议,沙扒镇人大创新社会治安监督等一大批工作创新案例。其中,阳春市人大完善代表向原选区选民述职机制和阳西县沙扒镇人大创新社会治安监督等 2 个创新案例获得省表彰。

  ——五年来,我们立足“两个机关”定位,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立足“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的定位,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每年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开展学习培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组织代表和机关干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落实精准脱贫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挂点联系帮扶村开展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举办两届全市人大系统运动会,加强机关工作制度建设,人大机关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提高。

  各位代表,市七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市委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体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开拓进取、担当作为的结果,是“一府一委两院”通力协作、积极配合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充分信任、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七届市人大常委会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做好地方人大工作,要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依法履职全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始终保持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找准依法履职的着力点,使人大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而行。三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民主法治建设,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四是必须重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大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人大工作权威性、实效性。五是必须坚持担当作为,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工作上努力提质增效,实践中始终奋发有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同新时代新任务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少差距: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监督实效有待进一步增强,行使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权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指导、推动基层人大更好发挥作用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将切实加以改进。

  2022 年的主要任务

  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市第八次党代会描绘了阳江今后五年乃至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提出了谱写阳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宏伟目标,为我们做好地方人大工作提供了路径指引。新一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省委“1+1+9”工作部署,聚焦省委赋予阳江的“两个定位”战略要求,聚焦市委“123+N”工作安排,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依法履职行权,全面提升我市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为实现阳江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阳江人大工作的生动实践和扎实成效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研讨,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工作 6 个方面重大部署与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按照中央、省委及市委人大工作要求,加强对人大工作的系统谋划,确保人大各项工作都毫不动摇体现党的领导、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

  二、坚持高质量立法,以更稳步伐促发展保善治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充分发挥人大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小切口”“小快灵”立法,提高立法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制定符合宪法法律精神、属于地方权限、体现阳江特色、便于操作执行的地方性法规。继续开展《阳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阳江市石望铸钱遗址保护条例》的审议工作。做好《阳江市城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阳江市水产养殖污染防治规定》的立法工作。

  三、坚持服务大局,以更大担当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加强对财政经济工作的监督,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调整方案,听取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全面落实政府向人大报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以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完善全市预算联网监督,继续实施对重点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开展第三方评价。坚持把开展执法检查作为法律监督的有效方式,推动法律法规在我市贯彻实施。

  四、坚持民主法治,以更高质量行使决定权和任免权

  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依法适时对条件成熟的有关事项依法作出决定决议。认真审议市政府提出的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的事项。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行使选举任免权的统一,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继续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坚持主体地位,以更优服务保障代表履职

  健全完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做好代表联系群众服务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组织辖区内的各级人大代表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汇聚民智,为推动阳江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合力。高标准全覆盖建好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常态化开展代表联系群众活动。进一步完善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机制,探索创新工作方式,规范工作程序,努力提高代表议案建议满意率和办成率。

  六、坚持上下联动,以更实举措推动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

  继续开展“巩固基础、强化履职”两年行动,推动县级人大健全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加强镇(街道)人大办公室建设,巩固提升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水平。贯彻《关于加强全省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阳江高新区、海陵试验区加强人大工作和建设。按照“五个规范”要求建好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常态化开展代表联系群众活动。

  七、坚持从严从实,以更高要求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

  落实“四个机关”要求,以更严举措全面加强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自身建设,切实把人大常委会机关建设成为让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治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强化政治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强化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宣传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作用和内涵优势。

  同志们,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情系人民守初心、围绕发展担使命,为我市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