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传统榨粉仔带动乡村游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林娜娇 时间:2022-01-17 09:06 【字体: 】 浏览量:-

  “不少游客来到吉灶下村,就是为了能够尝上一碗鲜美可口的榨粉仔,找回儿时的味道,让外出的游子勾起浓浓的乡情。”手工榨粉仔主要传承人陈植倍表示,吉灶下村以传统美食榨粉仔扬名,现场也备有传统的榨粉仔工具,有兴趣的宾客可以自己榨,自己蒸,自己吃,别有一番风味,吸引了许多城里人节假日过来游玩。

  手工压榨米粉,俗称榨粉仔,是阳东区大沟镇的传统美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的榨粉仔由吉灶下村辐射到大沟、东平、新洲等阳东区的11个乡镇及阳西县、阳春市、江城区的少数乡村,但最正宗的味道还是在吉灶下村。

  “手工榨粉仔是一项体力活,现在村中的青壮年外出居住,村里人口逐年减少,村中榨粉仔早已没有当年的热度,为了把榨粉仔这种传统美食更好地传承下去,我从东莞回乡,用心榨粉,希望让这种传统美食得到更好传承。”陈植倍告诉记者,榨粉仔是大沟镇的传统特色美食,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听老一辈人讲,在明末清初年间,我们的祖先陈子秀到吉灶开基创业时,七月十四榨粉仔、吃粉仔的习俗就已经流传下来了,榨粉仔的传统就在我们村一直延续至今。”陈植倍说。

  在吉灶下村,每到七月十四,村民就开始忙活起来,家家户户劏鸭、榨粉仔,整个村庄都飘着粉条香。陈植倍的母亲是手工榨粉仔的传承人之一,其从记事起就看母亲榨粉仔,耳濡目染下,慢慢就学会了这门技术。

  传统手工榨米粉的工具“粉仔榨”,主要由宽面板凳、模具、压榨活塞、压榨杠杆等四部分构成,结构很是简单。但制作榨粉仔的过程却并不简单,需要经验积累和多人密切合作。首先取适量本地优质米粉放在大盆里,加适量清水充分搅拌混和,用双手反复搓揉,做成圆柱体形状的粉团,然后装配好粉仔榨,把粉团装进模具,再塞进压榨活塞,操作人员分工合作,一人将活塞压紧扶正,其他操作人员用压榨杠杆压住压榨活塞的顶部并用力往下压,细长、雪白、柔韧的榨粉仔就源源不断地压榨了出来。烹制榨粉仔时,将粉仔放进高温蒸笼蒸10分钟,取出过冷河后,配上本地鸭子、猪肉、膏蟹、鲜虾、节瓜等优质食材烹制而成的上汤,一道香味扑鼻的手工榨粉仔就做好了,食时香口爽滑,味道鲜美,食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为了借力榨粉仔这道美食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吉灶下村着力推动地方特色美食产品的地标化和产业化,以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该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吉灶下村紧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机遇,投放大量资金建设美丽乡村,目前已建成的项目有村场旷地及巷道硬底化、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村巷口墙壁统一立面装饰、荷花塘及观光道铸铁护栏、进村道路拓宽美化、古井维修等,还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旅游公司等团体组织。这位负责人说:“村场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合村里传统的手工美食,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让游客体验悠然闲适的慢生活,感受不一样的传统乡土文化。”

  吉灶下村未来计划打造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旅游乡村,向“两道”“两园”“三场”“三室”“一所”为骨架的规划迈进,建好环村道、荷塘木栈道、活动公园、停车场、钓鱼场等设施,建设产、游、娱为一体的自然生态美丽乡村,构筑生态宜居美丽家园,以人居环境美带动社会文明美,为乡村振兴增色添彩,为广大游客提供全新游玩体验。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