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结构不断完善,质量持续提升,基本形成了以高职院校为龙头,中职学校为主体,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市每年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近万人,就业率均达98%以上……然而,每年中考后,普职分流问题依旧成为教育热点,“中考分流”“普职比例5:5”等一些言论在社会上发酵,引发了不少学生和家长群体的焦虑。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在很多人眼里,依旧是不甚了解的领域。近日,记者走访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阳江技师学院,邀请部分在读学生和毕业生分享自己的故事,让大家真实了解中职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校生
赵宁宁:学到了想学的专业知识
赵宁宁,一位来自安徽的18岁小姑娘,初中毕业后,跟着做生意的家人来到阳江,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她本来决定去打工,但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人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经历几次碰壁后,她便产生了继续读书、学知识的想法。
“在家人的建议下,我来到了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报读了非常感兴趣的平面设计专业。”赵宁宁告诉记者,她在学校里学到了平面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包括广告学、美术绘画、设计软件操作等。这些课程让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起来也特别认真。
今年九月升读高三的赵宁宁即将面临毕业工作或者参加职高类高考继续读书的选择。她说,因为户籍不在阳江,参加高考会比较麻烦,加上她本来也是计划着职高毕业后就直接工作,所以就不参加明年一月份的职高类高考了,但她表示,工作以后会找机会继续学习,提升学历。
赵宁宁说,目前还是有很多人对中职不是很了解,事实上,他们学习的是和普通高中不一样的知识,每天也都过得很充实。她所读的专业实用性强,未来的出路也广,可以到广告、装饰设计、传媒等类型公司做设计师,甚至还可以当插画师。“其实我很庆幸初中毕业后没有直接工作,而是来这里读书,通过学习,不仅丰富了知识,还提高了审美,对以后的工作方向也非常清晰明确。”赵宁宁说。
黄振锦、谢国栋:多读书才有更好的出路
黄振锦和谢国栋是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2019届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的学生,今年读高三的他们决定明年一起参加职高类高考,继续攻读大专甚至本科。
“我们是初中同学,职高读一样的专业,也在同一个寝室。”谢国栋告诉记者,他是班长,而黄振锦是纪律委员,他俩既是同学,又是拍档。回想起中考,谢国栋说,他和黄振锦一样,都是因中考成绩不理想,上不了心仪的普高,便下决心读职高,学些技术。
在黄振锦和谢国栋的观念里,有着一致而坚定的想法——多读书,才有更好的出路。俩人在学校里齐头并进,一起努力学习。谢国栋告诉记者,他认为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不错,而且从中职毕业后再攻读大专甚至本科,就业会更容易。黄振锦说,学校不仅教会了他知识,也教会了他做人、做事的道理。或许因为俩人来自同一个镇、都是家里的老大,而且都担任着班干部职务,谢国栋和黄振锦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很有默契。对于即将的职高类高考,他俩表示虽然不是百分百有信心,但会全力以赴。
“每个学校都有一些学习特别认真的和一些不是很认真的学生,不能因为一小部分不认真的人而否定全部。”谢国栋说,在班里,认真学习的同学并不少,他们都怀揣着梦想和希望,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更好的未来。
欧源植:迷途少年找到明确方向
在阳江技师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室里,一个瘦小的男生正在操作一台机械手臂进行精准的吸取、移动、下放……这位男生名叫欧源植,今年19岁,就读于阳江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
严格来说,欧源植并非“普职分流”其中之一,因为他在读初三那年辍学了,没有参加中考。2017年,刚上初三一个多月的欧源植无心向学,便跟家里人摊牌——要去打工。家人拗不过,只好同意他辍学。然而在外工作一年的欧源植并没有赚到钱,正当他苦于自己一无所获时,他的表伯把他“哄骗”回家。“我的表伯是一位大学教授,他跟我说,没有学历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还是要读书,学点技术,考个证,找工作更容易些。”欧源植觉得表伯说得有道理,于是便重返校园。
“我感觉自己是被骗回来的,所以刚来到学校,我就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想着考个证书、拿个毕业证就走。”坦率的欧源植说自己一开始就是别人口里“不思上进的差生”,不过很快,他就因为一个人而扭转了自己学习的态度。“我遇到了一个好的班主任,他对我除了信任就是鼓励。”欧源植说,中级班的班主任李孔达老师是他的良师益友,不仅让他担起班长的重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还对他给予充分的信任。正因为这份信任,欧源植从原来的“混日子”转变成了“潜心学技术”。
通过四年多的学习,欧源植熟练地掌握了CAD制图、机械手臂拆装、流水线自动化设计等专业知识,同时他考取了维修电工中级证书,除此之外,他还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实习。“我所读的专业会有很多实习的机会,而且不乏一些知名的企业。”欧源植介绍,去年在学校的引荐下,他们班有很多同学到顺德的美的实习。“明年一月份我就要实习了,对于工作,我不再迷茫,而是充满了信心。”欧源植说。
徐露华:只要努力就能提升自我
17岁的徐露华是阳江技师学院幼教专业的学生。当记者问到为什么选择读技工而不是读职高的时候,徐露华说,参加中考那年她才14岁,处于很懵懂的年纪,不知道怎么选择,是听从家人建议报读这里的。
进入校园,与心仪的幼教专业相遇,徐露华倍感珍惜,声乐、钢琴、舞蹈、保育、幼儿心理等专业课程,她学习得津津有味,读了两年中技班后,徐露华选择继续就读本校的高级幼师班。白天徐露华要上课、参加社团活动和完成各项学业任务,晚上她会到舞蹈室排练。除了日常的学习和团学活动之外,从这个学期开始还要准备参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自学考试。这几年来,她一边学习一边考证,尽最大的努力去提高自己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在阳江技师学院的两年多时间,学校丰富的团学活动,使她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人也变得自信起来,现在她不但是学校舞蹈队的队长,还是校园广播站的副站长。徐露华透露,自己最近忙于排练舞蹈,校舞蹈队正在参加一个省级舞蹈比赛,目前已经通过了初赛、复赛,正准备到广州参加决赛。“学校有很多资源,就看我们如何有效地去利用,使自己不断进步。”徐露华说,虽然自己没有像别人那样参加高考、读大学,但这几年的阅历丰富了她的人生,她并不认为自己比普通大学生逊色。
毕业生
阳江市溢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学深:职高是我的入行敲门砖
陈学深是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01届汽车维修与驾驶专业的学生,职高毕业后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下从事汽车销售服务行业。毕业的第二年,通过面试进入阳江市溢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从一名电工、小工做起,到班长、技术主管、前台主管、项目经理,再到公司的副总经理,他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踏实而有力。
“由于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读了一年普高后我就转到职高,想尽快毕业出来工作。出于对汽车行业的热爱以及对就业前景的考虑,我选择了汽车维修与驾驶专业。”陈学深说,读职高的三年时间里,他不仅掌握了基本技术,对汽修行业也有了深入了解,更是学会了“谦虚好学做人、勤恳踏实做事”的道理。陈学深认为,职高是学技术的地方,符合“读书能力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的成长需求,对进入行业工作有启蒙和引领的作用。“目前汽车销售服务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缺口比较大,例如机电工人缺口大概在15%左右,所以我认为读职高毕业出来后,只要技术过关,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机会还是挺大的。”陈学深说。
“进入汽修行业后,技术是核心竞争力,学历是晋升的硬要求。”陈学深表示,自己从底层做起,技术是稳扎稳打地拼出来的,但进入企业管理层后,也深知职高的学历还远远不够。所以他参加了成人高考,继续攻读大专、本科,这也是陈学深想传递给正在读职高的学生们的信息: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有条件的话,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也要不断提高学历水平。
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陈学深工作以后不忘回馈母校。作为汽修相关专业对口的企业负责人,他架起学校与企业在人才交流方面的桥梁,不仅在母校开展专业辅导教育课程,还不断为师弟师妹提供实习和工作岗位。“相比以前,现在的职高无论是读书环境、学习氛围还是硬件设施,都有了质的飞跃,所以在校生更应该珍惜机会,认真学习。”陈学深说。
江城区第一幼儿园附属金山园副园长冯家敏:良师为我人生指路引航
中考后,冯家敏也到一所普通高中就读了将近一年。“我越读越觉得普高跟我想象的不一样,一次偶然机会我从同学口里打听到读职高能够实现快速就业,而且学前教育有我所向往的钢琴、声乐和舞蹈课,于是我不顾全家族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地从普高转到了职高,并报读了学前教育专业,没想到,这一选择成了我人生的转折。”冯家敏说。
来到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冯家敏遇到了她人生的引领者和恩师陈春玲。竞选上班里的团支部副书记后,冯家敏与当时的指导老师陈春玲相遇,并在陈春玲的鼓励下开始逐渐大胆地展示自己。“读学前教育一个好处就是,跳舞、唱歌的机会比较多,要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表演、展示自己,所以会被逼着大胆和自信起来。”冯家敏说,原本自己成绩平平,但在陈春玲的鼓励下,成绩慢慢地就提上去了。
“非常记得第一次去幼儿园实习,当看到老师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的时候,激发了我内心的母爱,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从事幼教这个行业的决心。”职高毕业以后,冯家敏进入幼教行业,曾经也有过迷茫,但每次在她最困惑的时候,陈春玲老师总会适时地出现,并且给她提供指导、建议和鼓励。她说,陈春玲老师曾给她推荐过周弘所著的《赏识教育》,这本书至今还是她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导书籍之一。冯家敏说,行行出状元,只要有足够的上进心、行动力和意志力,无论在哪里读书、在哪个行业,都有光明的前途。
回忆起读职高的点滴,冯家敏无比感恩。“如果我没有读职高,我就不会遇到陈春玲老师,如果我没有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我也不会从事幼教这个行业,可以说,职高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冯家敏说。
记者手记:
只要不放弃 未来也可期
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的职责。中考后,部分学生走向普通高中,部分学生走向中等职业学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9865所,招生627.56万人,在校生1628.14万人。庞大的中职学生群体,他们的受教育和就业发展状况既是教育改革的要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社会上对“普职分流”充满焦虑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不知道何时开始,中职生被打上了“差等生”“没有前途和出路”的标签,致使部分家长抵触让自己的孩子读中职。这次采访的4位中职在校生和2位毕业生,他们的情况各有不同,有中考成绩不理想而“被迫”读中职的;有听从家人安排进中职的;有从普高主动转读中职的;也有半途辍学再回归校园的……他们的经历各有不同,然而却又有相似之处:他们和普通高中生一样,怀揣梦想,在中职的校园里学知识,体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参加各类活动与比赛,更早地掌握各类技术,更容易与就业岗位接轨……
这些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中职学生的升学途径日益多样:对口升学、高职单招、五年一贯制、“3+2”、出国留学等等,同时,中职学校也注重切合市场需求,深化校企合作,不断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型技能人才。在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我市职业教育也在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各中职学校精准对接阳江市产业园区,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合作,重点与阳江五金刀剪、核电风电、不锈钢及合金材料等行业领先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正如采访对象之一陈学深所说:“做人关键是要立志,只要不放弃自己,中职生,未来也可期!”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