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小孩喉咙长“泡泡”,咋回事?
医生提醒:开学季注意防范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谭兴孚 阮锦钰 时间:2021-09-15 09:47 【字体: 】 浏览量:-

  近日,市中医医院儿科接诊了多名喉咙长“泡泡”的患儿。医生表示,这是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医生提醒,开学季要注意防范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市中医医院儿科医师许英锦介绍,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该病发病率高,四季散发,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无明显地区性差异,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社区等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病例。本病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潜伏期一般3-5天。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黏膜的疱疹、溃疡,主要集中在咽峡部。通常出现发烧、吞咽食物疼痛等症状,如果太小不会表达的小孩,可能会出现流口水、不愿意喝奶、烦躁哭闹等情况。家长检查小孩喉咙后会发现,初起咽部充血,并有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直径2至4毫米,数目多少不等,1至2天后破溃形成小溃疡,多见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也可见于口腔的其他部位,这是疱疹性咽峡炎的典型表现。

  许英锦表示,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病原是有部分重叠的,这两种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手足臀有无皮疹。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咽峡部的红点、疱疹、溃疡;手足口病除了口腔外,手足、臀部等部位都可见皮疹。部分重症手足口病早期甚至全病程都可以没有皮疹,仅表现为口腔黏膜改变,因此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都应引起重视。

  疱疹性咽峡炎全身和咽部症状体征一般在1周左右自愈,预后良好,而个别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多为EV-A71感染引起)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如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频繁呕吐、吸吮无力、嗜睡、易惊、肢体抖动(肌肉抽搐)、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四肢发凉、皮肤花斑纹等情况,提示可能是重症病例,应从速就医。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