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乘风破浪又一年,热烈庆祝第37个教师节
盘点成绩话初心 砥砺奋进再出发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张影 时间:2021-09-10 08:58 【字体: 】 浏览量:-

  9月,是收获硕果、播种希望的美好季节,第37个教师节如期而至,我市教育工作也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现代化多媒体设备;从黑屋子、土操场到明亮教室、塑胶跑道;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迈向优质均衡发展;从无本科院校到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投入使用……每一项变化都让人深切感受到阳江教育发展的张力。

  一路走来,我市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加大投入,聚焦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均衡优化教育资源,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师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荣膺“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全市教育呈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要借鉴研究科学的办学方法,集中精力办好中学,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初中、小学协同发展;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整体质量。”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林道平为教育优质发展“话”重点。

  站在新起点,续写新篇章。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助力我市加快建立以优质教育、卫生和平安美丽家园为重点的宜居生活体系,为我市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智力支撑。

  

  狠抓设施建设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新学校离家近,环境优美,午托晚托服务好,孩子能在这里上学,作为家长我很满意,内心觉得很幸福。”2021年9月1日,阳江市绿地小学开学首日,学生家长阮女士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当天,包括绿地小学在内,我市共有7所新建成的中小学校投入使用,迎来了首批新生。这些新建成的学校环境整洁优美、操场平整宽阔、教室宽敞明亮、教学设备现代化,深受家长好评。

  7所新建中小学校,1.1万个新增学位,这是我市持续提升办学条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楼在漠阳大地拔地而起,一批老旧学校教学设施实现更新换代,一条条塑胶跑道伸向未来,夯实了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市投入11.88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2所,新开办幼儿园199所,增加中小学学位5.2万个,增加幼儿园学位4.5万个。全市在校(园)生数规模增加8.3万人,增幅17.46%。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共972所,在校生约55.7万人。

  此外,投入15.4亿元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创建,学校设备设施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民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86.49%。投入5亿元推进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涉及项目学校220所,城乡间、校际间、区域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全市学校建设项目克服新冠疫情的影响,复工复产后加快推进建设进度,在年底前完成市十件民生实事中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6所,超额完成民生实事中资助学生6万人次工作任务,建设和改造145所中小学厕所等任务。顺利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

  2020年,全市资助学生8万多人次,资助金额1.5亿元,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机会,学生资助工作在全省考评中连年排位前列,阳江市教育局获得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荣誉。

  

  注重均衡发展 各学段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生命线”。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市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抓管理,各类教育逐步迈向优质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以科学保教管理指导为抓手,持续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各类幼儿园科学保教,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结果为方向,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教研指导、教师调配等促进学科建设的补短提升,德育、语文、数学、科学、艺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的多项监测指标高于全国或省均值。

  ——以普通高中内涵发展为重点,培育了一批特色优质学校,阳江一中等5所高中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围绕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实施,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与五年前相比,普通高考总上线率提高25.22%,优先投档上线率和本科上线率接近翻了一番。

  ——以中职专业课程建设为根本,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共有6个专业为省示范专业,学生文化课、专业技能和体质达标率逐年提升。

  此外,我市不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阳江职院不断深化校企联合,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建设形成特色专业群。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建成招生,结束我市无本科院校的历史。特殊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特别是2020年以来,教育质量提升取得新突破。

  ——我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线上教育”,调用各方资源,保证线上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全市41.7万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

  ——推进德育课程和课程德育融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实践教育和劳动教育,2020年认定首批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7个,综合实践基地1个,新增3个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4所省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2021年7月认定第二批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个。

  ——大力发展艺术、体育教学,新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1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12所,校园足球普及率不断提升,14所学校被评为省级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广东两阳中学加挂阳江市关山月艺术学校。

  ——印发《阳江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围绕提高教育质量中心任务,深化评价机制改革。初、高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质量继续保持稳步向上的良好势头,高考成绩连续3年持续提升。

  

  加强队伍建设  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石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聚焦师资队伍“数量”与“质量”两大焦点,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为实现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去年7月7日,高考首日,一个“老师背你上考场”的身影全网刷屏,网友直呼“感动”“暖心”,故事的主人公正是阳江一中的语文老师蔡小敏。当天,一名考生因考前突然受伤欲弃考,蔡小敏得知后,为了让考生坚持考试,不仅言语鼓励,而且背起女孩,穿着高跟鞋一口气将考生背到了5楼考场。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该考生顺利考完了所有科目。蔡小敏的暖心之举接连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发布,网友纷纷转载,赢得了高度赞誉。

  蔡小敏老师的故事看似是一次偶然事件,却蕴含着必然因素。多年来,我市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每年组织师德师风培训,并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发展和管理全过程。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等,通过表彰先进、走访慰问、宣讲等多种形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引导全体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同时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

  2020年,出台《阳江市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校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坐标,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和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公办中小学教师竞聘上岗占教师总数比例达到97.23%,县域内均衡调配教师2200人,1227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有效促进城乡队伍配置的均衡,教师队伍焕发活力。

  同时,不断强化名师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引育并举的方式,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教师,高层次人才不断壮大,教师学历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基础教育系统获得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的教师达49人,获得南粤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教师达501人,在职省特级教师达41人,建成名师工作室39个。

  工资待遇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市严格执行公务员津贴补贴调整与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同步联动调整机制,依法保证县域内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两相当”。全面落实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8年起达到月人均不低于1000元。

  

  织密校园防护网  全力保障师生安全健康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维护校园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教育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市历来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通过建立校园安全长效机制、构建家校共育环境、开展学校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等有效措施,织密织牢呵护学生生命安全的校园防护网。

  2020年,极不平凡、极为特殊,新冠肺炎疫情让我市教育系统迎来了一场大考。这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的各项决策部署,建立医校联防联控协作机制,精准部署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在线上教学期间,多措并举解决了6517名贫困学生的终端、网络和流量问题,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各级各类学生分级分批错时复学,全市春、秋两季学生返校工作平稳、安全、有序。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全市教育系统坚持疫情防控责任不松、措施不减、力度不降,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墙,师生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得到切实保障。今年,我市全面启动12—17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截至9月6日,全市教职员工疫苗接种全覆盖;全市15—17岁无禁忌接种学生76397人,累计已接种第一剂76374人,接种率99.97%,累计已接种第二剂75745人,接种率99.18%;全市12—14岁无禁忌接种学生107401人,累计已接种第一剂107325人,接种率99.93%,累计已接种第二剂106336人,接种率99.08%。

  今年,市委市政府把整治校园安全隐患列为市委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市教育局提高政治站位,把该项目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排查和督导,全力以赴抓好落实。截至6月25日,全市已完成124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未安装“一键报警”装置的整治工作,已完成学校无证保安员229人、超年龄学校保安员90人的整治工作。既定的整治校园安全隐患工作任务已全部完成。

  坚持依法治校,育人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我市不断加强法治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全市所有学校100%聘任兼职法治副校长,为学生上法治教育课2000余场,近39万多名中小学生受到经常性的法治教育,144所学校获评阳江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8所学校获评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倡导学校加强特色办学和文化建设,2020年共评选10所学校为“十大文明示范校园”。实现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校园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多部门联合开展春秋季开学专项督查、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活动,营造了安全有序、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