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我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新引擎 培育新动能 激发新活力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费先霞 陈子玲 时间:2021-08-27 09:30 【字体: 】 浏览量:-

  离岸30公里的阳西沙扒海域,随着最后一根锚链成功固定,高107米、风轮扫风面积相当3个标准足球场,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三峡引领号”成功安装,阳江海上风电从浅海走向深远海。

  重达450多吨,耗时两个多月组装、焊接,10多万个铁芯片、264个绕组线棒和机架组成,阳江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定子的顺利吊装,标志着这一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又往前迈进一大步。

  总投资约1112亿元的6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竣工和签约,密集与中国铁建、中国能建等世界500强企业签约、洽谈,阳江央企“朋友圈”不断壮大升级……

  这个夏天,漠阳大地处处涌动着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一个个快速推进的重点项目,一幅幅激动人心的建设场景,奏响了产业发展的最强音。

  开局关系全局,起势决定胜势。在新征程上,阳江紧紧围绕省委赋予的“两个定位”战略要求,坚持“向海发展、工业立市”,集中精力加快建立以临港先进制造业和滨海旅游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产业支点,跨越赶超的步伐铿锵而坚定。

  

  补链强链

  全力推动产业

  集聚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是根本支撑。

  “集中精力加快建立以临港先进制造业和滨海旅游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林道平明确提出了全市产业发展方向。

  一时间,打造国际风电城、打造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能级、建设阳江科学城、强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热词。

  打造国际风电城,阳江有基础、有优势。

  我市聚力补链强链,推动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全链发展,海上风电投资建设全省领先,累计投资443亿元,占全省47%;已核准10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力争350万千瓦项目今年全部并网。随着全球首台抗17级台风的漂浮式风电机成功安装,东方电气电机等装备制造项目相继投产,“一港四中心”加快建设,风电产业实现从风力开发到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维管理、综合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

  运到码头的镍矿、铁矿,经过广青科技、羿川金属等公司冶炼后,再由宏旺精加工成钢卷运到强力、开宝等企业,就地取材、原地消化……阳江合金材料全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更高效、更稳定地满足了企业需求。

  去年,阳江合金材料产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已成为华南地区重要基础原材料生产基地之一。当前力促甬金冷轧二期投产、三期开工以及红荔枝新材料、短流程不锈钢扩建项目年内动工,实现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合金材料作为阳江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多优质企业落户,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阳江宏旺实业有限公司落户阳江3年多,对于阳江合金材料产业集群的加速壮大,该公司行政经理刘慧感受深刻。

  在中山火炬(阳西)产业园,一瓶瓶厨邦、美味鲜、味事达酱油及调味品从这里出发,送往全国人的餐桌。目前该园区在建和投产调味品年产能达227万吨,位居全国前列。

  而随着致美斋、宝能、金龙鱼等项目的进驻,带动效应将不可估量,这些项目品牌效应强、具备世界一流生产工艺,对推动食品产业提档升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预计到2025年,将形成年产能超400万吨调味品生产基地,形成年产值超500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成为世界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

  主导产业链不断延伸完善,促进集群效应显现,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领跑全省,2019年至2020年增速连续8个季度居全省第1位。今年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1。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阳江重点布局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4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4个新兴产业集群,并将阳江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新能源两大产业集群的核心城市。这为阳江推动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出台《阳江市加快建立以临港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阳江市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指引,统筹资源要素支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引领

  产业发展动能

  更加强劲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谋划引进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产城融合、产教融合的阳江科学城,为阳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林道平书记多次就科技创新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积极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对接,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

  走进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十八子科创基地,随着这里电渣重熔炉、LF电弧精炼炉、工频熔炼炉等设备调试基本完成并投入研发试验,原钢种的质量优化和新钢种的试验将全面展开,对阳江五金刀剪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这只是我市科技引领传统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广东金辉刀剪股份有限公司陆续实现了自动开料、自动焊接、自动打磨三大工序智能化;80毫米厚碳钢板“一刀”无痕切,阳江市高功率激光应用实验室为企业解决难题;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企业合作生产的激光熔覆刀深受消费者喜爱……

  与此同时,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两大省实验室的落户,为阳江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毛新平表示,广东省把一个核心实验室放在阳江,意义重大,不仅填补了阳江本地合金材料研究的空白,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核心材料生产应用技术的追赶。阳江的合金材料发展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会越来越小,甚至将引领行业发展。

  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的投用,也将为阳江乃至大湾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该校创新打造大学产业学院,共建白天鹅酒店管理学院、五金刀剪学院、海上风电学院等产业学院和数字旅游研究中心,协同华南理工大学阳江研究院,着力构建一流的教学科研与实践条件,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库资源。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我市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引导企业组建研发平台,目前全市共有38家省级、18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11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1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

  接下来,我市将加快推进阳江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快建设产教融合的科学城,重点打造“一岛两湖”3个片区,推动更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规划建设激光产业园,推动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铆定目标

  强化精准招商

  蓄力腾飞

  锁定世界500强、央企等龙头企业,坚持借势借力、开放合作,加强环境优化、制度保障……阳江打出招商引资“组合拳”,为高质量发展蓄力聚能。

  近两个月,市领导以上率下,高起点、高效率、高层次推动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拜访了广东建工、广州工控集团、广州国际医药港等18家著名企业,推动正和岛、岭南集团、广药集团等客商来阳江交流考察,市政府与中国铁建、中国能建、中交集团、中国电建等央企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连续举办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高新区现场会和阳西现场会,全市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的局面加速形成。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我市全力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推动实施“链长制”,定期在各县(市、区)召开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办公会、招商引资推介会,全力做好重点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落地的全流程服务,推动形成产业项目不断进驻、开工、投产的良性循环。

  在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高新区现场会和阳西县现场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为企业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营商环境。

  “阳江市领导深入企业现场倾听企业心声,各相关部门针对问题拿出时间表和任务书,‘为企业办实事’的举动和精神令我们十分感动,大大增强了我们加大投资、提高产出的信心。”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鄢志勇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该公司阳江项目克服疫情和极端天气影响,开工后短短240天实现投产;投产不到3个月,已产出国内最大的10MW海上风电直驱电机29台。

  记者从市商务部门了解到,围绕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部署要求,我市将强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聚焦“补链”“延链”“强链”“建链”精准招商,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主导产业全产业链条,招引智能家电、装备制造、日用化工、制药美妆、绿色建材等新兴产业项目,培育更多产业集群。

  同时,打造专业化招商引资队伍,建立完善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制定出台《阳江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创新“拎包入驻”办厂方式,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更大实效。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