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农历七月十四当天,记者走访市区街头——
市民烧纸钱“支幽”陋习逐年淡化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林可欣 时间:2021-08-23 09:49 【字体: 】 浏览量:-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在不少市民记忆中,这个民间节日晚上浓烟弥漫,总能在街头巷尾看到星星点点的火堆。近年来,随着有关部门多措并举从法律法规、日常宣传工作中对祭祀活动作出要求和引导,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消防安全意识逐步增强,烧纸钱陋习逐年淡化,偏向于用绿色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

  今年的农历七月十四,市民烧纸钱陋习是否淡化?个中原因为何?是否有更加文明的替代祭祀方式?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调查。

  走访

  过节仪式简化

  市民少烧或不烧纸钱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民间俗称“鬼节”或中元节。据记载,阳江人素来有在这天烧纸钱进行“支幽”的习俗,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此外,人们还在自家房子周边烧纸钱,以祈求生活顺遂。阳江有 “七月十四晏,八月十五晚”的说法,因此家家户户有在农历七月十四中午进行拜神、烧花纸等祭祀活动的习俗。

  8月21日,农历七月十四下午,记者走访市区马曹路天河湾小区一带,未发现有市民在商品房林立的道路边烧纸钱。天河湾小区物业人员告诉记者, 8月16日,小区物业已向广大业主发出提醒,禁止在小区楼层、公共区域等地烧纸钱。据这名物业人员观察,该小区商品房业主几乎没有烧纸钱的习惯,只有极少数别墅业主会在自家门前用铁桶烧纸钱。市民邓先生告诉记者,出于对消防安全的考虑,且物业禁止在小区公共区域烧纸钱,自2012年入住后,他家就自觉免去农历七月十四烧纸钱“支幽”的做法,但保留过节吃鸭子的习俗。

  随后,记者来到市区自建房林立的豪贤路看到,黄阿婆正在家门前摆好了几捆花纸和“金银元宝”。“以前我至少提前半个月准备好十几捆花纸和上百个亲手折的‘金银元宝’,在农历七月十四当晚点燃。当时邻居们几乎同时在自家门口烧纸钱,一个个火堆把巷子照得红彤彤。”黄阿婆告诉记者,近年来,她和邻居们烧纸钱的量均减少了,大部分人会使用铁桶或者瓷桶烧纸钱,时间也由晚上改为中午。祭祀仪式结束后,大家还会检查火苗是否已经全部熄灭了,并且会把灰烬扫干净。

  傍晚,记者驱车来到老城区的部分祭祀用品店了解到,由于节日习俗的变迁,祭祀习惯发生了变化,祭祀用品的销量不如以前,购买纸钱的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市民。“家中长辈要求烧纸钱,打算买少量纸钱,尽量简化过节的流程。”一名正在购买纸钱的市民说。记者还了解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市民不再追求繁缛祭祀仪式,形成了祭祀的新风尚,例如拜路口等行为几乎难以见到。

  分析

  部门多措并举

  引导市民接纳祭祀新风尚

  随着我市商品住宅的增多,不少市民入住商品房。出于对公共安全的考虑,且受到商品房空间和物业管理的限制,市民渐渐淡化农历七月十四烧纸钱的陋习。

  烧纸钱陋习的改变也得益于有关政策的引导。记者从民俗爱好者林先生处了解到,大约在2002年前后,有关部门曾发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城区道路、公共场所进行烧花纸和纸钱、燃香点烛等有碍市容和环境卫生活动的规定,违反者将按照《阳江市市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当时市民还是习惯在晚上烧纸,规定出台后,派出所民警、居委会工作人员上门宣传和劝导群众不要在路边烧纸钱。在那以后,农历七月十四烧纸钱的习俗逐年淡化。”林先生说。

  移风易俗、文明祭拜风气的形成离不开多年来我市各职能部门对文明祭扫风尚的引导。每年一到祭祀的节日,公安、消防、民政等部门均会提前发布防火提醒,提倡市民采用文明、绿色祭扫方式,以“无烟祭祀”“鲜花祭祀”等代替烧纸钱香烛,避免发生山火。而这种祭祀的新风尚逐步迁移到同样以缅怀、祭祀先人为目的的中元节,对市民淡化过节流程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近年来,我市警方积极落实“禁爆”规定,严厉打击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农历七月十四当天燃放爆竹的陋习几乎不复出现。

  建议

  改进管理方式

  提倡鲜花祭祀网上祭祀

  有市民担心,烧纸钱“支幽”原是市民过中元节的主要过节方式,而该习俗的逐年淡化可能导致中元节的意义及其文化难以传承。

  对此,我市民俗学者冯峥指出,在许多民间节日中,最应该移风易俗的应该是农历七月十四“鬼节”(中元节)。它带有浓重的迷信色彩,而且还带来污染。每到这天,城里大街小巷纸钱烧得浓烟滚滚,呛得人们咳嗽流泪,还容易引发火灾。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祭祀方法不断为市民所接纳,过中元节也许可以效仿清明祭祖,衍生出如网上祭祖等文明过节的习俗。

  市消防救援部门有关负责人也指出,近年来因祭祀活动遗留火种引发火灾的情况并不罕见。祭祀的目的是缅怀先人,抒发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之下,祭祀方式也可以实现与时俱进,如在网站上为去世的亲友建立一个网络墓园,每逢清明节、中元节,亲友在祭奠网页上点击鼠标为亲友献花、上香、点烛、献贡品,通过这种既不受时空限制也不污染环境的方法表达哀思和心意;此外,还可以使用鲜花、电子香烛等新型祭祀物品替换蜡烛、纸钱等,既遵循民俗,又低碳环保。

  采访中,还有市民指出,时代的发展与民间习俗不应该站在对立的位置,可以通过改进管理等方式,让传统民俗有一定的保留空间。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