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中考志愿填报全攻略
时间:7月11日上午9时至12日下午5时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张影 时间:2021-07-09 09:58 【字体: 】 浏览量:-

  7月9日下午,中考成绩即将公布。7月11日上午9时至12日下午5时,即将进入中考考生填报志愿阶段。志愿如何填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面对家长、学生对填报志愿的疑惑,有教育人士提醒,考生须注意合理定位,科学判断,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填报原则:慎重合理定位

  中考志愿填报是人生的重要选择,不能随心所欲。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应事先做好功课,充分了解招生政策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收费标准等,考生填报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时,要充分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进行填报。

  “以往填报志愿过程中,曾出现学生填报志愿时,未留意民办学校收费标准的情况,等被学校录取后再后悔也晚了。”该负责人提醒,各民办学校会提前向社会公布收费标准,学生和家长一定要提前了解。

  据悉,考生填报的普通高中志愿为平行志愿,按照“平行志愿,分数优先”的原则录取,优先检索高分考生的志愿(从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第四志愿、第五志愿依次进行检索),一旦达到志愿学校录取分数线将被录取,考生不再参与后续录取。第一批次录取完毕,其余考生进入第二批次招录。考生填报志愿前要认真分析全市中考各分数段分布人数,结合高中学校的招生计划,参照往年高中学校分数线从高到低依次填报志愿。切忌只填唯一志愿,造成录取不上理想学校而又无法被其他学校录取的严重后果。

  记者了解到,今年中考志愿填报依然分三个志愿批次,其中普通高中分两批次录取。阳江一中、广东两阳中学、阳东一中、阳春一中、阳西一中、阳春二中、阳东广雅学校(公费班96人)为第一批招生学校;阳江三中、阳东二中、阳春三中、阳春四中、阳春五中、阳西二中、阳江一问中学、阳东广雅学校为第二批招生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为第三批招生学校。

  第一批设5个志愿,第二批设5个志愿,第三批设3个志愿。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第一批次增加了阳东广雅学校,该校在第一批次共招生96人,这部分学生的收费按照公办学校收费标准收取。在第二批次,阳东广雅学校的其他招生名额收费依旧按照该校的收费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阳江一中、广东两阳中学和阳东广雅学校(公费班96人)面向全市招生,阳江三中面向江城区、海陵区、高新区招生,阳东区、阳春市、阳西县所属普通高中面向本地招生。报考普通高中的考生可以填报面向全市招生和本招生区域的学校志愿(本招生区域为考生户籍所在地或毕业学校所在地,二者只能选其一)。民办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中等职业学校由招生院校负责录取工作,不受招生区域限制。

  

  用好指标生志愿冲高保底

  指标生招生是我市普通高中录取的重要途径之一。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为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今年我市省一级以上普通高中(下称“优质普通高中”)安排总计划50%的招生指标(下称“指标”)直接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含公办和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学、完全中学)。

  据悉,市直属优质普通高中的分配范围为全市初中学校,县(市、区)属优质普通高中面向本辖区内的初中学校分配指标。鉴于江城区、海陵试验区、高新区三区没有普通高中,而阳东区、阳春市、阳西县都有优质普通高中,市直优质普通高中的指标分配原则上提高江城区、海陵试验区、高新区三区的分配比例,市直初中纳入江城区计算。

  市直公办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报考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必须是具有我市三年完整初中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三年完整初中学籍:即从初一年级第一学期起一直在报名所在初中学校就读,且取得该校三年学籍);必须参加今年我市统一组织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即中考),且中考成绩达到招生学校录取分数线的80%。凡符合指标生资格的考生,在填报市直优质普通高中志愿时,视同已填报该校指标生志愿。

  市直公办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录取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按招生计划50%录取市直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普通生并初定录取分数线,然后初定指标生录取分数资格线。第二步:预录指标生。根据考生志愿、中考成绩、指标生所在初中学校分配到的指标名额,在资格线上投档,从高分至低分进行录取,指标生名额录满为止,如果有初中学校没有完成指标则收回。第三步:将收回的指标转作普通类招生指标,再确定各校普通生的录取分数线,并最终确定指标生录取资格线。第四步:补录指标生。凡达到指标生录取资格线的考生,若考生所在初中学校还有指标未完成的,则可录取为指标生。

  

  读职业学校照样可上大学

  目前,职业教育仍然是不少家庭不甚了解的领域,甚至存在一些偏见,误以为“选择了职业教育就意味着无缘大学”,对前途忧心忡忡。事实上并非如此。随着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职业教育迎来大好时机,“三二分段”模式、“现代学徒制”等职业教育诸多利好政策稳步推进,中职生不仅可以掌握一技之长,同样可以圆大学梦。

  今年上半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指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我市职业教育结构不断完善,质量持续提升,基本形成了以高职院校为龙头,中职学校为主体,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全市每年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近万人,就业率均达98%以上,年培训转移就业8000多人,有效服务“双转移”战略。职业教育院校的发展重点已由规模扩张向深化内涵转变。

  据了解,目前全市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所,其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所,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4所,广东省“双精准”示范性专业建设学校2所,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2所。去年,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专业布点主要集中在医药卫生类、交通运输类、教育类、财经商贸类、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旅游服务类、农林牧渔类、文化艺术类9大类专业。

  我市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各中职学校精准对接阳江市产业园区,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合作,重点与在阳江区域优势的五金刀剪、核电风电、不锈钢及合金材料等行业领先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对规模以上需进一步拓展的企业,联合推出“车间岗位培养”计划,中职学校成为产业园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一直以来,不少家长都认为孩子只有考上普通高中,才有机会上大学,将普通高中看作是孩子通向大学校门的唯一通道。实际上,就业有门路、创业有基础、升学有通道……已成为职业教育的新标签。近年来,中职升学的路径进一步拓宽,中职学生可以通过报考本科院校,参加“3+证书”考试、自主招生、“三二分段”等多种途径实现升学,中职生的升学率不断取得新突破。

  此外,我市还对报读中职学校的学生提供了完善的奖学助学政策。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