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担当交通建设
100年来,我市交通运输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民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步行、牛车,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自行车、摩托车,再到21世纪的汽车、动车,交通工具的变化映射出阳江交通道路百年巨变:窄小泥泞的沙土路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宽阔平坦的混凝土路,高铁、高速公路、国省道和航运构筑起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当前,我市正加快建设以快速交通和其他市政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体系,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支点,全面对接融入“双区”建设。序幕已拉开,一切皆可期。
建国前至1978年
出行靠双腿 跋山涉水走田埂
从前,道路不畅、交通工具简陋,一度让老百姓“行路难”。
谈起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年代,1930年出生的黄伯感慨万千。“我在农村出生和长大,我小时候乃至我父辈那个年代,村里几乎没什么正式的‘路’可言,人们出门走的是田埂和山路。”黄伯说,他的家乡在平冈镇麻梨村,由于靠近海边,泥土特别粘稠,遇到下雨天尤其难走,踩上去深一脚浅一脚的,一不小心就滑倒摔跤。
“去赶集走上4公里算轻松的,走快一点一个钟左右就可以了。”黄伯说,但要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到阳江城,步行十六七公里就要四五个小时,而且不是空着手走,因为往往要携带东西,或挑着担,或提着货。市民玲姐告诉记者,1976年她大姐出嫁,妈妈带着她和不够10岁的小妹走路到姐夫家,走了差不多3个小时,其中还有一段崎岖难走的山路,现在,开汽车不用半个小时就到了。
那时,人们出行主要靠双腿,在个别地区也有借用畜力的,例如坐牛车。此外,唯有搭载渡船过河过江的时候不必劳累双腿,但需要给“渡费”,而这项花费是许多老百姓无力承担的。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建国初阳江只有江城和儒洞、织 、塘口、上洋、埠场、九羌、新洲等7个地方有公路相通,其他的地方只通牛车,边远的村落、山区靠人力肩挑运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当时农村道路的真实写照。后来,阳江各级党委和政府发动沿线乡镇群众献工献勤修路。至1978年,阳江辖区内建设县道17条共370.9公里,修建乡镇村简易公路140多条总长410多公里。
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
摩托车变“新宠” 道路仍坑洼不平
靠人力出行,这种情况在我市大部分地区差不多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前期,自行车出现和普及后才有所改变。“听别人说合水镇有飞机可以看,我和同村的几个玩伴骑着自行车就从马水镇出发了,单程两个多小时,路是破破烂烂的,很颠簸,一点都不好骑车,可当时竟也不觉得累,毕竟比走路好多了!”1967年出生的刘姨回忆,她13岁那年家里才有了第一辆自行车,是凤凰牌的,在当时骑着自行车出门是特别时髦的事情。
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我市交通事业也蓄势待发。1988年阳江撤县建市前,阳江、阳春两县的省道是7条,总长454.2公里,都是路面质量差、弯多、路窄、坡陡、雨季受淹的四级或等外级的简易路面公路,亟须改造。唯一一条与外市联系的国道325线还是三级公路,到处坑坑洼洼,从阳江到广州需6小时以上。交通不畅成为制约阳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1988年阳江建市后,各级党委政府矢志改变落后的交通面貌,积极筹资改造这7条省道。1991年,市政府作出规划,决定引进外资按一级公路标准尽快升级改造国道325线阳江段。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摩托车开始走进大众视野,逐渐代替自行车成为“新宠”,也让人们的出行方式实现了从人力到动力的转变。市民许姐清楚地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她结婚生子后,家里花费2.6万多元购买了一辆进口的摩托车,大大方便了日常出行。许姐说,没有摩托车之前,她老公骑自行车从市区回老家雅韶镇笏朝村要1个小时,骑摩托车能减少一半时间,往来更便捷了。
迈入新世纪以来
小车进万家 阳江跨入“高铁时代”
1952年,黄伯刚参加工作,到江门培训学习,早上6时开始搭乘客车,当天下午4时才到达,足足历经10个小时。沿途道路十分破烂,因汽车动力不足,遇到陡坡时还得全车人下车一起推车。1986年,高中毕业的许姐第一次出远门,与同学几乎坐了一整天的车才抵达深圳。1989年,当时22岁的刘姨从劳动局拿到外出打工的凭证,坐了近4小时的汽车才到达珠海。
车轮滚滚向前,时间跨入了21世纪。2000年,我市掀起新一轮乡镇村道的建设高潮,为未通机动车的行政村修建沙土公路,并于2010年完成硬底化改造。2002年4月28日,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阳江段建成通车,阳江从此结束了无高速公路的历史。该高速公路的开通,让阳江到珠海的车程骤然缩短至2个小时,为阳江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开启了第一扇门。此后,我市高速公路建设一路凯歌,如今一条条高速公路和铁路交织成网。与此同时,小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普通老百姓的代步工具。
2018年7月1日,江湛铁路正式开通运营,阳江快速铁路实现“零”的突破,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市民小李是一名在广州上学的大学生,他告诉记者,以往他一般是搭大巴车或小汽车往返广州和阳江,高铁开通后他就多了一个选择,路上的时间大幅度缩短。
“其实不管是坐汽车还是乘动车都挺方便的,坐汽车可以免去出发地、目的地与高铁站之间接驳的时间,但若遇上节假日高速公路上有塞车的可能,而乘动车就完全没有这个担忧。”小李表示,现在不仅到外地很方便,市内出行也有节能公交车、电动车、共享单车等便捷交通工具。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