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市公安局获悉,4月下旬以来,我市冒充“公检法”和通信管理局类型诈骗高发。4月24日至4月30日,我市共接到27条需要派出所民警上门劝阻的警情,除了3条警情的事主不在辖区内,其余24条警情的事主均与民警见面核实了情况,劝阻金额共6万元。
经过交流,民警发现,这24名事主接到的都是自称为某公安局或通信管理局的诈骗电话!诈骗的套路大同小异,均称事主名下注册的身份信息发布了违规的内容,要配合“公安局”调查,但是因为疫情期间不方便来当地,要求事主配合他们线上办案。他们指引事主下载APP,下载的这些APP中,有的会拦截所有来电和短信,有的会实现屏幕两端手机共享,即诈骗分子能看到事主在手机上的所有操作。不知不觉中,事主的钱就被转走了。
4月底,一事主接到33开头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通信管理局的电话,说事主被人冒名用身份证开的手机卡涉及发布违法违规的赌博信息,即将被封号,包括支付宝、微信及现用的手机号都会被停用,要事主在两个小时内处理。事主问如何处理,对方说帮他连线到当地办案的公安局,给他录口供。于是“公安局”叫他下载“腾讯会议”APP,线上给他“做笔录”,APP上双方能互相看到。好在事主醒悟没有提供银行卡,及时卸载了APP,没有被骗。
民警表示,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的诈骗分子,通常会用恐吓的语气,利用事主害怕的心理,要求事主按他们的指示行动,导致事主面对真正的民警劝阻时,不相信民警。民警提醒,陌生号码不要接,尤其是无规律的数字号码或境外号码。若要配合公安机关办案,一定会有本地公安机关民警联系,且不可能是线上处理的。面对诈骗分子的要求,不用惊慌,多次反问对方,打乱他们的话术和思路,避免上当受骗。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