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命运虐我千百遍 我待命运如初恋——残疾贫困户陈庞学“翻身”记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张文兵  李宗尧 时间:2020-12-17 09:29 【字体: 】 浏览量:-

  

  陈庞学新的一天,从清晨5点多开始。

  临近冬月,天没亮透,浓雾笼罩。他斜骑上一辆女式自行车,往屋后河边赶。高大壮实的儿子,提个塑料桶跟在后面。

  水浮莲像绿毛毯一样铺满河面。儿子下到河里,陈庞学在岸上,两人合力收网笼。两个网笼是头一天放的,收获一条一斤多重的罗非鱼,还有两条生鱼、一条章公、几只虾。

  “再下两次网,凑多几斤鱼,就可以拿到圩上,换回点钱。”回到家,陈庞学和70多岁的母亲商量。

  这里是江城区白沙街道岗新村水埠头自然村。48岁的陈庞学,失去右腿膝盖以下部位近30年了。

  陈庞学清楚记得,意外发生在1991年9月。他在惠州平潭一个建筑工地开卷扬机,钢丝索卷住裤腿,右腿被机器咬住……命保住了,右膝盖以下却得截肢。

  那年他才19岁。回到家乡,看到的天空都是灰的。此后10多年,把自己关在家里,几乎不出门。

  1999年,陈庞学结婚了,妻子精神残疾。第二年,儿子出生。小孩个子越来越高,却检查出智力二级残疾。全家人没有劳动能力,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一直以来,是陈庞学体弱的母亲,撑着这个家。

  不能总这样子下去,得做些什么!陈庞学看着腰杆越发弯曲的母亲,望着妻儿,暗下决心。他想了很多门路,但生活起色不大。

  2015年,精准扶贫在阳江全面铺开。陈庞学家庭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挂点单位和驻村工作组的干部进了村,到他家了解情况后,制定了扶贫方案,鼓励他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2017年10月,陈庞学一家向街道申请精准扶贫财政专项资金2.4万元,买了两头大黄牛进行繁殖。扶贫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跑街道农业部门,联系兽医,请他们义务给黄牛防疫、驱虫、打针。

  陈庞学一家靠养牛有了盼头。近些年来,肉牛价格上涨。他的积极性更高了,牛群交儿子看管。几年来,卖出成牛共5头。上个月,母牛产下了一只小牛犊,如今存栏4头黄牛。

  在扶贫工作组的指导下,2018年,陈庞学将扶贫款2万余元入股扶贫项目,每年仅这项的收入有1400多元。

  大家都在帮忙,陈庞学自己也没闲着。他拄着拐杖,在两亩多农耕田上种瓜种菜,早出晚归,白菜、芥菜、椰菜……蔬菜收获了就送圩市卖。端午前后的两三个月,他到阳江城里的金郊水果市场批发香蕉,运到白沙圩卖。平日里,带着儿子到屋前屋后的河里捕鱼抓虾。

  事一点一滴做,钱一角一分赚,勤奋肯干,积少成多,一年的收入有两三万元。今年5月,陈庞学花8000多元买了一辆三轮车,送菜方便多了。白沙圩日时,还可以帮人载货赚点零花钱。这就样,日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这一天,陈庞学收网笼、看菜地、喂黄牛、圩市帮人运货,忙个不停。 我们跟着他,一路听他讲人生经历和家庭。他甚至比我们沿途见到的许多人更阳光。笑容爽朗,手脚利索,如果不留意他空荡荡的右腿,几乎要忘记他其实是个残疾人。

  “命运虐我千百遍,我待命运如初恋。”和他挥手告别的一瞬间,记者想起这句流行语。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