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 English |

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郭根喜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阳江发展深海网箱产业大有可为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梁小可 林显军 王晓阳 时间:2020-04-07 10:00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人物名片

  郭根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海洋渔业装备与渔法技术研究与实践30余年,近20年来主要致力于设施养殖装备技术领域研究,特别是在外海深海养殖、海湾网箱养殖等方面的高效养殖、节能减排、防灾减灾装备技术研究具有建树。

  阳江是广东海洋大市。近年来,我市把“以海兴市”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抓手,以临港工业、海上风电、滨海旅游、海洋渔业为代表的海洋经济快速发展。阳江的“深蓝渔业”走在全省前列,现代海洋渔业不断迈向深远海,当前正着力打造百亿产值深海网箱产业。

  我市深海网箱产业从2011年起步,市政府在2012年出台了《阳江市深海网箱发展规划》。深蓝渔业也是科技渔业,阳江深海网箱产业快速发展,有赖省内外各方面海洋渔业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近日,记者就“深蓝渔业”产业现状,阳江深海网箱产业的发展路径和前景、“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建设等问题,专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郭根喜。

       

  1

  阳江海域可建亚洲规模最大深海网箱产业园区

  记者:作为《阳江市深海网箱发展规划》及《阳江市深海网箱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中心规划》牵头制定者,请解读一下规划背景,阳江发展“深蓝渔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何独特优势?

  郭根喜:过去20年来,深海网箱养殖成为新兴产业,也成为我国渔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国家实施海洋捕捞业“双控”政策,淡水养殖面积不能再扩大,以及沿海工业、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对沿海海域资源需求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向深海远海要养殖海域资源是大势所趋。

  广东作为我国的渔业大省,应该对我国海洋渔业经济活动有较大贡献。广东省委、省政府以及广东渔业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渔业转产转业和渔业产业结构性调整的实施,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省一级深海网箱养殖发展规划中,阳江的分量是很重的。规划也充分考虑了阳江的产业背景、养殖产业基础和海域环境。例如大镬岛周边海域,这里不仅海域环境优良,水质优良,而且受陆源污染干扰少,是广东省少数离岛类型完全符合深远海养殖定义的海域,南鹏列岛海域可分离岸(大镬岛、二镬岛)、深海(南鹏岛外)和远海(海上风电)等几个层次远近支撑搭配,更具有适合养殖产业区建设的优势。

  我认为,从大镬岛、二镬岛及周边自然海域条件还有附属支撑条件来看,非常适合建设深海养殖产业园区。首先,离大陆岸线16公里,陆源污染甚少;其次有丰富的海域资源成为支撑规模化产业化养殖的基础,海域资源远近布局十分理想。

  按照海洋生态文明的原则,该规划区可容纳超级智能养殖渔场8个,以智能养殖渔场为核心可协同400箱深海网箱,以及海上管理平台2座,年产鱼可达2万吨。如果与阳西、海南等周边养殖企业协作,采用末端养殖模式,产能还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岛上可配套建立优质鱼类种质培育基地,使养殖品种保持优良性状。在岛上建立移动信号基站,完全可以支撑未来以智能化和物联网为核心的养殖模式。

  阳江一带的水产养殖业的互补性很强,水产加工业也很发达,交通四通八达,这些区位优势在广东省境内甚至在全国沿海地区也是不可多得的。我相信,只要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企业间携手合作,这里可建成亚洲最现代、规模最大、产能效益最好的深海网箱产业园区。

  2

  发展深蓝产业不能单打独斗,要寻求多方合作

  记者:发展“深蓝产业”,政府、市场主体企业、科研院所等如何发挥合力作用?

  郭根喜:未来在海洋养殖经济活动中,必定以提升装备体系技术含量作为获取丰厚养殖利润的重要手段,以养殖模式创新作为扩大海产消费市场规模的重要途径,同时必定会以智能化、定制化、柔性化、个性化养殖系统装备技术作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深蓝产业既然是一项新兴产业,就意味着有一些全新的发展内容,也有着一些潜在风险。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因此,应该用好国家的相关政策。目前,国家对深远海养殖实施政策性补助,就是鼓励企业或实体到深远海发展。深远海养殖的产业链非常长,涉及的领域包括制造业、装备行业、种苗行业、加工行业、物流业等等,一个企业不可能把整个产业链做齐做全,所以必须寻求合作方能做得更好。

  如何开展合作,很多企业家有发言权。据我所知,阳江很多渔业企业都得益于与科研院所长期合作而快速发展。我相信在众多科研院所的支撑下,阳江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区建设一定有美好的前景。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下,国家十分重视粮食安全,水产品是重要的蛋白来源,深蓝渔业有何作为?

  郭根喜:“粮食安全”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供给安全,二是质量安全。发展海水养殖,就是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供给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发展深蓝渔业除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供给增加一个途径外,也许在深远海养殖的鱼也优质一点吧。

  我国深蓝渔业才起步,目前占海洋渔业的比重不大,但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对浅海滩涂及近岸港湾养殖产业的结构性调整,比重会逐渐增加。随着装备技术的进步,智能化养殖兴起,离大陆岸线30公里以外、水深30米以上的广阔海域,就成为“深蓝渔业”的天下,成为优质蛋白质的主要生产场所。因此,“深蓝渔业”规划是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毫无疑问一定大有作为。

  3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

  是一个好创意

  记者:阳江是广东省最大的海上风电基地,拥有100平方公里左右的“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融合海域,请您展望一下“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发展前景。

  郭根喜:发展海洋牧场的技术路线,最重要一条就是“牧”的对象是什么?是人工圈养还是自然吸纳?这两者在管理上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确定了“牧”的对象和“牧”的方式后,牧场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这样围绕海洋牧场的投入才有清晰的路线。

  利用海上风电融合海洋牧场建设,我认为是一个好的创意,值得大家探讨。

  这两年我接触了一些风电企业,对利用海上风电建设带动发展海水设施养殖,或者说建设海洋牧场也产生一些想法。如果我们利用海上风电作为平台,利用海上风电桩的设计配合悬挂大型网箱,那么,每一个风电海平面下就是一个“渔场”。试想一下,整个海上风电是不是就成为一个巨大的海洋牧场了?

  风电场的低频声是否对海洋中的生物产生干扰,这个干扰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的程度如何等等科学问题,也要认真开展科学研究,找出答案。

  记者:作为长期关注深海网箱技术发展的专家,您认为国际上的深海网箱产业和技术,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郭根喜:世界深海养殖的先进典范是挪威。目前,我们国内的网箱工程并不比挪威落后,甚至抵御台风的技术性能还比挪威好。但从整个产业来看,我国至少落后了二十年,产生这个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反映在“一条鱼工程”上面。

  挪威在深海网箱养殖应用成功后,就意识到“三文鱼”是除海洋石油外的重要资源,因此建立了多个技术体系支持深海养殖业的发展。一是装备工程技术体系。围绕三文鱼养殖,网箱的形式一直在演进,这种演进渗透到养殖各个环节,包括投饵机、洗网机、数字化管理、养殖工船等。因此,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二是养殖技术体系。这方面研究应用比较突出的成果是疫苗、饲料和品种改良等技术,覆盖了全挪威的养殖行业。三是庞大的产销体系。挪威三文鱼年产约130万吨,80%销往世界各地,他们遍布世界各地的经销商功不可没,幕后推手则是饮食文化。

  我国深海网箱养殖产业还比较年轻,目前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技术体系,装备制造、养殖渔需、加工物流等行业领域仍然处于松散状态。挪威这些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当然,我们后来居上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我们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如果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充分合作,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情况会如何呢?值得我们想像。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