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王斌伟表示,2020年广东省考试院将不再颁布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将以目前实施的课程标准(2011版)作为命题的依据。11月2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考试命题意见》),明确提出要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
中考即将告别考纲,这一新趋势是否会影响我市师生的教学和备考工作?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我市有关教育部门及市区公立、民办学校的多位初中老师,以期了解新政一旦正式实施将造成的影响和他们的应对措施。
中高考告别考纲已成趋势
今年9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通知,决定停止修订、下发和使用九年级下学期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各地编写的类似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自动废止。10月,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王斌伟表示,2020年广东省考试院将不再颁布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将以目前实施的课程标准(2011版)作为命题的依据。据了解,两省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调整,是基于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6月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第十七条提出:“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不断提高命题水平。”
实际上,不仅中考如此,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提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和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促进教考有效衔接。”由此可见,中高考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已成为趋势。
取消考纲对备考影响不大
关于中考考试大纲,阳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黄举泮介绍,每年省考试院的中考考试大纲一般在前一年的年底或当年年初公布,其性质相当于一个设定考试大致范围的“考试说明”,为考生设定了更加具体、更加详细、比课标考核范围更窄、包含具体考试题型题量的具体复习要求。“目前我们还没收到省不出中考考纲的具体文件。但如果真的不再出考纲,那么对于由省命题中考的地区老师和考生都会有影响,具体体现在复习时间、复习针对性等。”黄举泮分析,目前中考的教学备考模式基本是“考什么、学什么”,存在部分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的应试性教学现象。黄举泮指出,不出考纲对学生发展来说是件好事,教学备考不再是有所取舍或是挑出重点,而是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更全面,老师教学和复习内容也必须更加系统、全面。
市实验学校数学科组长赵良博说,单从数学科目来分析,近年省考试院颁布的中考考试大纲内容基本都没有大的变化,课本内容也没怎么改动,每年考试的题型和知识点也比较固定,而每年考纲因侧重点不同,一些细节方面可能会有微小变化。“取消考试大纲对初中阶段的老师和学生备考影响不大,课标才是每年中考命题的根本性依据。无论是否取消考纲,我们的备考策略依然是以不变应万变。”从教23年的阳江市实验学校道德与法治科组长老师张海英认为,每年出台的考纲实际上和课标差距不大,而现行课标是国家2011年颁布实施的,是制定考试大纲的依据,其内容比每年省考试院颁布的考试大纲文件要更为详尽。
我市多位初中老师也表示,一直以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影响着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大纲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依纲靠本”的教育其实是典型的应试教育。一旦取消考试大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就必须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来开展教学工作,要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放在整个教学的一个关键点,抛弃以往“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功利式教学。
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记者采访了解到,取消中考考纲对师生教学要求更高已成共识。多位初中老师纷纷表示,无论在教研教改还是备考方面,不出考纲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项挑战,要求教师更加深入地去研究课程标准,落实课标的要求,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考纲的束缚,教师教学的自由度更大了,教学方法将会更加灵活多变,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市城东学校教务处主任吴丽珍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强调,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学校教研教改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按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研讨课标的具体要求,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未来的备考中,教师指导学生不能只是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或者机械运用,而是更注重对各学科能力的培养,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没有考试大纲的前提下,师生仍然轻松应试。”吴丽珍如是说。
张海英补充说,取消考纲意味着老师要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国家课标规定该讲的都要讲,学生已掌握的不再重复讲,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求老师营造更加活跃、更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思维培养的课堂氛围。就道德与法治科目而言,任课老师要有更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在教学中贯穿不同科目之间紧密而有机的联系,包括语文、历史、信息技术等。
“今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家对思政课老师的要求变得更高,这一点从每年中考考点的变化也能看出,比如去年有个改革开放40周年热点,而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5G开始应用等等。”张海英举例说,每年她们学校备考道德与法治都是分三步走:全面复习课本知识点、专题复习(时政热点和题型相结合)、练习评讲(回顾课本知识点查漏补缺)。不同的时政热点要求思政课老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教材知识,而是要结合时事动态,基于教材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挖掘、延伸,比如注重学生体验、探究、讨论环节,将核心素养融入日常教学,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引导。
2020级新生将实行中考改革
关于中考,更值得家长和学生关注的还不止取消考试大纲。据市招生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阳江的中考考试模式基本没有变化。到2020年,我市秋季入学的初一级新生将按照省有关文件要求和我市出台的具体实施意见,推进中考改革,主要体现为引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增加音乐等考试科目。
根据2018年4月实施的《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我省将从2020年初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办法改革。我省各市要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将依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完善的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一级指标级14个二级指标。综合素质评价五方面重要观测点最高得分值均为20分,实行各自计分且各学期得分可以累加;五方面得分不作汇总。
2018年8月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办法》正式实施,明确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均列入初中学考范围。各科考试结合科目特点,以笔试为主,探索面试、口试、实践考察、实验操作和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应用计算机进行非笔试科目的考试。
黄举泮表示,国家近年来提倡的教育改革方向之一就是全面系统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相比小学、初中教育,目前高中阶段教育更加注重核心素养教育,“因为知识往往是相通的,中考考试科目增加音乐、美术等科目,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对艺术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也会帮助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