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一个人摘蚕茧要一整天时间,现在两个手指往格子一撮,蚕茧就下来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忙完了。结出的茧丝多,洁白,形状好看,能卖个好价钱。”6月21日,阳春市马水镇石头田村贫困户黄青海笑着说:“感谢党和政府,帮我们建好养蚕房,还教会我们养蚕技术。”
由于车祸头部受伤,黄青海干不了力气活,为了治病负债累累。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学习种桑养蚕,家里80平方米的蚕房也是工作队扶持建设的。现在黄青海仅种桑养蚕一项年收入就已经超过4万元。
“簇具就是蚕吐丝的地方,阳春传统养蚕用的是竹箔,现在改成了方格簇。”珠海市香洲区的驻村干部梁创业拿出一个木制工具,木板条两两纵横排列组成,按一定距离设置有嵌缝,形成了规格一致的长方形孔格。他形象地描述,竹箔相当“集体宿舍”,方格簇则是“单身公寓”。
村中的养蚕技术人员陈海莲介绍,方格簇让蚕单孔结茧,从而改善簇孔环境,所结蚕茧色泽洁白,茧形均整,蚕茧品质得到提升。“按照今年的行情,传统养殖方式结的蚕茧价格是25元/公斤,这种是35元。”
石田村养蚕历史悠久,有一定的经济效益。2016年5月,梁创业来到石田村,驻村不久,经过一番调研发现,这些传统的养蚕经验制约了石田村发展,养蚕户墨守传统养殖方法,导致蚕茧产量上不去,薄茧率高,成色差,卖不上好价钱。要想较明显地增产增收,还走老路子显然是不行的。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让老百姓看得见。”梁创业说干就干,为提高种养水平,他与村干部多次带领养蚕户去广西百色、河池等地参观学习,引进方格簇养蚕新技术和工具,还引进了桑树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产出快。
为了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在梁创业主导下,石田村两委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结合农户种桑养蚕的实际情况,以种桑养蚕作为主导产业。采取“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并借助珠海市扶贫办划拨的产业扶持奖励资金,投入120万元,以石田桑蚕种养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建立100亩桑蚕种养示范基地和1000多平方米的蚕房。
在桑树种植基地,记者看到,田间试种植了粤桑51号、抗青10号,并向全村引种推广强桑1号、农桑8号、油桑等优良品种。“新技术都会在基地试验,再向农户推广,最大程度降低了贫困户发展桑蚕产业的门槛。”梁创业介绍,示范基地聘请专门的技术管理员,负责日常生产管理,为村民提供免费的现场培训。
记者了解到,三年来,驻村工作队共投入扶贫资金702.4万元,全村蚕桑种植从原来的1000亩扩大到1800亩,养蚕年产值从原来的600万元提高到1500万元,实现了全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132.83元。
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只是第一步。在梁创业心中,他为石田村蚕桑业发展描绘了三个“五年计划”,而最终目标是桑蚕产品的全面开发,到那个时候桑叶不仅仅是用来喂蚕,桑叶还可以做菜,桑枝树头做中药材,桑椹可以当水果、做饮料。桑田蚕房不仅可以用来生产种养,还能成为周边市民日常休憩观赏的农家乐。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