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要闻动态 > 阳江要闻

“新阳江人” 亲历千亿合金产业群“诞生”

广青科技常务副总经理刘光勇扎根阳江
作者:许倩 来源:阳江新闻网
时间:2022-10-11

  2011年盛夏,在行业摸爬滚打16年的刘光勇,接受集团调派任命,来到阳江高新区。身为广青科技一员,他亲历开荒破土、兴建阳江首家合金企业之际,也标志着我市合金产业的第一次飞跃——“从无到有”。

  十年变迁,刘光勇身上的“标签”更多,从炼钢厂厂长到技术攻关带头人,市场化思维更新、创新使命感也更强。临近知天命,他更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为自己“新阳江人”的身份而幸福自豪。

  随着广青科技年产值突破200亿元,阳江合金材料产业也历经第二次飞跃——“从弱到强”,形成从冶炼到压延、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格局,成为华南地区重要基础原材料生产基地,行业年产值突破千亿大关。

  以最快速度建成投产

  生于四川大山,学在钢铁技校,长于勤学苦练,用以实践创新。来广青科技之前,刘光勇已经是个“工作狂”。任职清远青山不锈钢有限公司炼钢厂厂长期间,荣获青山钢铁董事局2010年度“终生管理者”称号。

  “2011年初,我先到福建鼎信学习了几个月的RKEF冶炼技术,然后到阳江参与基建工作,负责厂房钢结构,最怕的就是遇到刮台风。”刘光勇回忆,当时建厂房和安装设备同步进行,恰逢台风,虽然已提前加固,但风力太猛,硬是将车间未完工的几千平方米房顶连片掀起。  

  瓦片吹散一地、七零八落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无论遇到多大风雨,厂一定要建成!”抱着这样的信念,刘光勇穿着雨靴、奔忙于车间内外,假日无休,日夜兼程,和同事们克服一切困难,最终促成镍铁厂和炼钢厂于2012年顺利投产。

  全自动生产线从无到有,现代化大型厂房拔地而起、沿海而兴,五湖四海的2000多名员工正式扎根阳江。彼时,广青科技这一项目仅仅奋战了13个月,创造了同类项目建设工期最短的“广青速度”,实现当年投产、当年出效益。

  “广新之星”带头技术攻关

  深入生产一线,靠前指挥作战,早已成为常态。每逢技改关键时刻,“坐不住”的刘光勇还要带大家蹲守高温炉,个个等得“面红耳赤”,就为了看创新工艺后的第一炉试验钢。

  在其推动下,公司炼钢AOD炉单日产量创新高,自产板坯热装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镍平均回收率和干矿煤耗达到行业一流控制水平。2021年,刘光勇新添两项荣誉——广新集团“广新之星”、阳江市第七批市管拔尖人才。

  身处实体经济,刘光勇的思维却日益“互联网化”。“这两年市场变化很大,我们的发展思路也在转变。以前是客服销售模式,现在技术人员也要走到前端,充分了解用户需求,跟上老百姓的节奏,生产出更能满足终端消费者的好产品。”他着眼于将普通304不锈钢应用到更高端的领域。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光勇带领技术团队成功开发了304K、304PQ、304Cu等产品,分别应用于高端洗碗机、电子精密元器件、抗菌餐厨具等行业,在赢得市场好评的同时,也为公司产品转型升级及高附加值产品创收夯实了基础。

  经过十年发展,广青科技成为“全国首批绿色工厂”,员工增至4300多名,去年实现税收8.21亿元,为阳江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补链强链带动下游企业集聚

  从最初钢坯粗加工,到热轧、退洗生产线投产,再贯通下游冷轧深加工企业,广青科技日益成为阳江市打造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

  “多亏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广青科技作为行业龙头,其他配套企业对我们也有信心,项目建成投产后,吸引了甬金、宏旺、开宝等6家上下游企业来阳江发展。”刘光勇介绍,集聚发展带来的,是产业链条之间物流运输成本的大幅降低,更推动了阳江不锈钢产业的迅速壮大。

  镍铁、炼铁、炼钢、热轧、酸洗一体化的全流程产业链,让广青科技在产业集群建设中发挥出“领头羊”作用。十年,更是见证了阳江港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如今,广青科技成为了阳江港运输量最大的企业。

  移居11年爱上阳江这座城

  记者立足千亿产业集群,谈谈您对行业发展的看法。

  刘光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锈钢工业发生巨大变化,改写了大量依赖进口的历史。全国不锈钢年产量现约3000万吨,未来几年将增至5000万吨。小小合金,象征着“中国制造”实力的巨大飞跃。今后,广青科技也将继续深耕用户需求和科技创新,在高端不锈钢和新应用领域持续发力、做大做强。

  记者:见证阳江这十年的发展,您内心最深的感悟是什么?

  刘光勇:今年是我在阳江定居的第11个年头,现在每年只回两三趟老家,也算是个“新阳江人”了。本地人的休闲跟我们四川人很像,都喜欢享受生活,我很喜欢这个城市的氛围,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大家安居乐业,幸福感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