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东区:土地流转面积超过15万亩,157个行政村试点改革后集体年收入翻倍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许倩 时间:2025-05-22 11:22 【字体: 】 浏览量:-

  绿能产业崛起,园区持续“迎新”;土地高效利用,各村“钱包”见涨;乡野风貌蜕变,游客纷至沓来……“百千万工程”实施进入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攻坚期,阳东大地上,“你追我赶、争做典型”的奋进浪潮持续翻涌。

  在这场全员发力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的“PK赛”中,阳东区委、区政府坚持“产业化”发展思路,以优化服务体系“软”支撑,壮大县域经济“硬”实力,激励各镇各部门以创新为魂、改革为径、实干为先,比拼出一幅幅“头号工程”的亮点图。

  绿能示范产业园入驻率逾六成

  阳东是“家底”厚实的工业强区。作为产业主战场,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拥有近2700家登记在册的制造业企业,其中包括158家规上企业、45家存量高新技术企业和2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在成熟的金属制品产业链吸引下,全国刀剪企业30强中的18强落户阳东。

  为助力传统产业链锻造新质生产力,阳东锐意转轨、顺势布局,提出做强做优做大以清洁能源为牵引,五金刀剪、机械装备、电子电器、食品加工、高品质紧固件、木器制作等为主导的“1+3+3+X”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2月,广东阳东经开区内,珠海(阳江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厂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新建标准厂房,正式挂牌为广东阳江(阳东区)绿能示范产业园。产业园总投资达3.2亿元,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

  5月15日,记者走进园区,看到由珠海对口帮扶阳江产业转移而装修升级的展厅焕然一新,全市绿能规划、资源禀赋、优惠政策、入驻园区企业介绍、产品展示等内容一应俱全,二三楼的多功能会议室、休闲区、直播间、化妆间等设施可供企业“共享”。

  随着新投产企业增多,不少本地的90后技术型工人应聘上岗。“我们是做AI+3D视觉检测设备的,专为电子电器、汽车等行业企业提供自动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去年产值约3.5亿元,在国内市场份额位居前三。在阳东厂房预计招聘30人,争取让他们都月薪过万!”德中智能公司负责人蒲勇表示,相比在深圳总部的厂房,其落户阳东绿能示范产业园的用地成本可便宜六七倍,当地政府部门诚意十足、服务到位,加快了他们近月投产的步伐,预计今年在阳东的产值可达5000万元。

  夏单科技(珠海)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光学触控交互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租用阳东绿能示范产业园标准厂房,新建无尘车间,配备两条组装线,实现生产端由“外包”向自营的转变。3月起,该公司小批量试产后大获成功,目前正在测试一批准备出口美国的高清智能投影仪。公司负责人陈水成自信地说道:“两条生产线可实现日产3500台投影仪,我们争取今年产值做到2000万元。”

  “园区内7栋标准厂房都有企业进驻,截至目前,已引进了汇能、希倍优、德智、夏单、九天等13家新能源、风电装备、激光设备、氢能装备等产业链企业,出租面积约5.5万平方米,出租率达68.8%。”阳江市阳东万象置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连冠乔介绍,一期新建标准厂房朝着建设国家级工业园区目标,厂房容积率达到2.0,有效提高了园区土地利用率,增强了园区对绿色能源、紧固件等产业的综合承载能力。目前,主要招引以风电配套下游、储能电池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外贸出口龙头企业,助力阳东打造千亿级清洁能源产业装备制造基地。

  “土地信用中心”大托管惠及七成农户

  乡村产业要振兴,绕不开做好土地文章。自“百千万工程”号角吹响以来,阳东敢于先行先试,创新推广“土地信用中心”、集体资产股份化、农业生产大托管等模式,成功让村集体“钱袋子”一步步鼓起来。阳东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全区流转土地面积达15.24万亩,土地流转率达42.55%,157个行政村集体总收入达8265.67万元,相比2020年发展集体经济省级专项改革试点前,增长了113.61%。

  当前,位于那龙镇西部的亨垌村内绿意盎然,数百亩规模化种植的水稻、甘蔗、香蕉长势良好,专业化管护下,孕育着相比散户种植更有底气的丰收愿景。亨垌村下辖8个自然村,总人口521户2216人。2022年以来,该村以“土地信用中心”为抓手,探索“存贷耕地”新模式,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吸引了超过400户村民将土地存入“土地信用中心”,收储土地超过2200亩,统一打包流转给经营主体进行连片耕种。

  “受惠村民总数超过七成,切实解决了零散耕种效率低难题,有效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2022年村集体收入共59.6万元,2023年增至140万元,2024年村集体收入也超过百万元。”亨垌村党总支书记邓伯律告诉记者,“土地信用中心”将零散耕地、撂荒地集约化,村内引进广东景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蔬菜生产龙头企业,创造了1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农忙还需聘请临时工上千人次。该模式还获评省级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今年初,进阶版的“小田变大田”式改革在东平镇北环村上演。东平镇北环村党支部书记范志慧介绍,村里将原本分散的地块合并成大块耕地,单个地块面积由平均1.67亩扩大至20多亩,再统一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签订生产托管服务合同,实现复耕复种。通过“农户+村集体+生产托管”模式,每亩实际降本增收达400元。

  位于雅韶镇平岚村的阳江市润田农业专业合作社,正是为北环村提供机整地、育插秧、除草、统防统治、统配统施、机收等全程社会化服务的创新载体。截至去年底,阳东区拥有39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693家家庭农场,17家服务组织蓬勃发展,覆盖全区11个镇。

  “2024年,全区完成农业社会化面积29.33万亩,早造水稻托管面积达25.14万亩,服务农户数占总户数的七成,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阳东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阳东区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重点,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改革,破解“种不了地”“种不好地”以及农村土地细碎化、服务成本高等难题,不仅提高整体机械作业效率,降低生产种植成本,也建立起村集体增收长效化机制。到2026年,全区水稻生产托管服务面积目标将增至30万亩以上。

  接力推进“5+4”风貌带提升工程

  农房是村民生活的“里子”,亦是乡村振兴的“面子”。去年以来,阳东区强化农房规划建设管控,与中交一公局等央企达成合作意向,采取微利+公益帮扶形式,充分利用央企助力政策支持,基本完成7条风貌带改造建设,建设范围跨越10个乡镇,打造了雅韶镇笏朝村和东平镇北环村等2个精品片区。

  走进雅韶镇笏朝村,美食店内,庭院风光雅致、酹镬罉热气飘香;美食街上,暖黄色外立面的农房串联成景,与不时“唰唰”驶过的白色动车遥相辉映。去年,该村旅游消费人数超40万人次,拉动消费超千万元。近两周来,阳江博雅实验学校上千名中小学生到此研学,用脚步丈量B1线路风貌示范带的建设成果。

  笏朝村坐落在B1线路(深茂铁路阳东段)的关键节点。据悉,该村原计划融入当地美食产业元素,对470栋房屋的外墙、屋顶、门窗等外立面进行微改造。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笏朝村村民展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和支持度,不仅主动配合施工团队的工作,还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村庄的美丽蜕变贡献力量。最终,实际改造房屋数量约620栋,远超预期目标。

  在北环村,风貌示范带建设紧扣当地民宿产业,通过美化农房外观,与山海自然和谐共生,为游客带来更为舒适的住宿享受,实现一举多得。两大精品片区的改造与当地特色产业共生共融、互促互进,折射出阳东日益“协调、有序、特色、美观”的城乡整体风貌。阳东区“绿美阳江+宜居城乡”风貌带提升建设项目,入选省住建厅公布的2024年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项目范例。

  2025年,阳东区紧扣市“一区一带”建设规划,全力推进“5+4”风貌带提升工程。在已建成7条示范带基础上,精选5条资源优、潜力大的示范带接续提升,并新规划4条风貌带,计划微改造农房1720间,外立面改造面积23万平方米。目前,已由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9条风貌示范带设计方案,截至5月13日,9条线已全面开工,已开工153栋,已完工13栋。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