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春市:合水镇打好“非遗牌”激发桑蚕产业新活力
农文旅融合铺就致富“新丝路”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王静 时间:2025-04-15 10:20 【字体: 】 浏览量:-

  一莨一香云,一布一芳华。

  在阳春市合水镇,一个古老而璀璨的产业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合水镇的桑蚕产业文化园,在香云纱科普馆看到,墙面上14种工艺、36道工序的图文解说,为游客揭开了香云纱制作的神秘面纱。各个展厅内,桑蚕标本、图文大事记、桑蚕加工产品、蚕丝被制作流程等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香云纱染整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史料记载,自明代永乐年间,广东莨纱已经出口国外,历史上曾卖出过每匹莨纱12两白银的天价。2006年,香云纱曾经作为国礼,送给乘歌德堡号抵达广州的瑞典国王。

  今年2月份,蚕桑产业文化园项目正式揭牌启用。合水镇政府联合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着力构建集科普研学、生产加工、直播平台及成果展示于一体的特色田园综合体,以“非遗+产业+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我们与研学机构联系,推动劳动实践、传统手工体验、文创等项目与‘非遗’相融合,逐步完善各类研学产品。”广新集团驻合水镇工作队队员邓金朋表示,目前,已有一些学校、教育机构将文化园列为研学目的地,正在沟通研学时间,将有效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合水镇是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蚕桑专业镇。借助工作队的力量,合水镇积极引进香云纱产业,建设小蚕共育基地、蚕桑标准示范场、蚕桑产业文化园、桑蚕香云纱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帮扶村民发展优质桑苗、蚕种,香云纱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在合水镇桑蚕香云纱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到处是一派忙碌景象。工坊内,工人们将白坯布浸泡在“薯茛水”中,不停地翻动使其均匀着色,渐渐收获一批批红褐色的胚绸;晒场上,工人们将胚绸铺展在草地上,经过“三洗九蒸十八晒”,这些胚绸将逐渐蜕变成香云纱,被誉为丝绸界的“软黄金”。

  “晒莨需要足够的阳光,每年3月至11月,晒场的工人比较忙碌。5个工坊全开后,100多亩的晒场充分利用起来,场面会更加壮观。”邓金朋表示,广新集团以驻镇帮镇扶村的形式,推动企业与村合作共建,去年香云纱产量达到50多万米,带动周边村集体收入增加约50万元。

  “晒场工作按件计酬,夏天晴天时间长,收入相对高一些,其他季节少一些,我在这里一个月最多拿到7000多元。工作虽然辛苦,但是离家里近,还是挺方便的,附近很多村民在这里做工。”茶河村村民冼祖双表示。

  随着香云纱产业蓬勃发展、种桑养蚕技术持续提升,“桑—蚕—纱—文旅”产业链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2024年,合水镇种桑面积增至约10000亩,蚕茧收购价提升四分之一,当前市场价达到每公斤约50元,蚕桑产业链带动就业岗位超过500个。

  合水镇副镇长张成介绍,合水镇将做强做精蚕桑特色产业,扩大香云纱生产规模,激发蚕桑产业文化园研学和直播带动作用,推动蚕桑阳江市级产业园加快建成投产,延伸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发挥产业聚集效应,促进蚕桑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