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3月,有两件大事让卢海衬心潮澎湃。一件是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将老百姓的心声带到更高的平台;另一件是农产品深加工的机器即将运到家乡,距离食品加工厂投产更近了。
卢海衬,这个土生土长的阳西县程村镇新光村“85后”,2017年带着满腔热情承包村里撂荒地种红薯,与丈夫成立了阳西县丰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规模从最初的100多亩扩展至3000亩。这两年,她着手做红薯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回乡创业,卢海衬靠种番薯、花生、圣女果、百香果、水稻等作物有了不错的收入,但也深知农民的辛苦。“红薯最便宜的时候,每斤5毛钱都没人收;去年种辣椒,产量虽过万斤,结果因为市场变动,收购商又说不要了,连人工费都收不回来。”说起这些经历,卢海衬有些无奈,因此,她也特别坚定,要努力扭转农民在市场中的被动地位,做食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就是她努力的方向。
这两年,卢海衬开始筹划建设厂房,把事业做得更大。“我们请省农科院帮忙设计产品,厂房做好了可以做红薯粉条、红薯干、红米粉、黑米粉等产品,未来还会开发红薯双皮奶、红薯醋等。”卢海衬拿出样品向记者介绍。目前,她种植的红薯以大众化的品种“普薯32”为主,如果商品薯价格不理想或者品相不佳的时候,可以考虑加工成红薯粉、红薯干等产品。小小的红薯“进可攻退可守”。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卢海衬对这句话有切身体会:合作社引进省农科院培育的红薯品种“丝滑”,产出的红薯香、甜、粉、糯,收购价达到每公斤30元,零售价每公斤60元;一些好的红薯品种亩产量能达到3000公斤,普通的品种只有1000公斤,差了两倍。“我们后续还要组建实验室,培育脱毒红薯种苗,目前已经派人到省农科院学习,预计培育的种苗可满足1万亩种植需求,除自用外,还能供应给农户。”卢海衬告诉记者。
回乡创业这几年,卢海衬感觉到农村的面貌日新月异,干事创业的环境越来越好。去年,她看到村里一口水塘陈旧破败,且没有围栏,既不美观也不安全。她向阳西县人大反映后,相关的调研、改造工作陆续开展。今年春节前,水塘周边安装了护栏,周边道路也实现了硬底化,小水塘成了村里一景。
是人大代表也是普通农民,卢海衬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发展农业亟需人才,她建议,希望有更多的培训着眼基层、深入基层,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为农民带来细致、实用的指导。此外,卢海衬建议,进一步完善农用设施用地相关管理,对合作社和规模种植农户加强农机扶持,有序释放农村土地要素活力。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