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西县:新墟镇东水村7416亩地块被认定为天然富硒土地
土壤硒平均含量是认定标准的2.4倍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张嘉元 时间:2024-11-07 09:35 【字体: 】 浏览量:-

  在海拔600多米的大山上,漫山茶树沿着山坡呈阶梯式分布,在风中泛起绿色的涟漪,为秋日景色平添一抹盎然生机。秋风拂面,空气中弥漫的浓郁茶香,令人神清气爽。

  近日,记者在阳西县新墟镇东水山茶场看到,采茶工们正穿梭于纵横交错的茶垄间,仔细挑选采摘新叶。“东水山茶的独特风味,离不开理想的生长环境。”阳西县东水茶叶协会会长李孔强说,孕育东水山茶的秘诀,除了温和的气候、缭绕的云雾、充足的漫射光和适宜的湿度,还离不开肥沃的富硒土壤。

  10月18日,中国地质学会公布第四批天然富硒土地认定结果,新墟镇东水村7416亩地块被认定为天然富硒土地,成为我市及阳西县第二块经国家级认定的富硒土地。

  “在第四批天然富硒土地中,东水村地块的土壤硒平均含量最高,是认定标准的2.4倍。”省科协天然富硒联合体副秘书长张高强说,该地块属于无公害富硒土地,其中土壤硒含量最高达 1.61毫克/千克,平均含量达0.96毫克/千克。

  硒是人体必需的15种微量营养元素之一,被誉为“生命的火种”,也有着“长寿元素”的美称。经专业机构检测分析,在东水村的天然富硒土地中种出的茶叶、竹笋等农作物,硒含量普遍大于0.1毫克/千克,达到天然富硒农产品标准。

  地处南海之滨的阳西县,是广东天然富硒产业明珠。早在2021年8月16日,中国地质学会发布全国首批天然富硒土地名单,阳西县塘口镇的1530亩地块就已获评我省第一块“国字号”天然富硒地块。如今,塘口镇已建立全省第4个天然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阳西县应如何进一步用好富硒土地资源优势?张高强认为,阳西县需“借力”“借势”,紧扣“中国长寿之乡”招牌,发展三产融合的健康产业,将阳西打造成全省富硒产业的样板工程。

  近年来,阳西县持续推进“生态富硒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涵盖新墟镇、塘口镇等富硒资源集中地,还发布了富硒农产品公用品牌。经阳西县农业农村局统计,目前该县水稻、玉米、茶叶等富硒农产品种植面积达16.9万亩,年产量达11.6万吨,年产值达8亿元。

  “阳西县正持续推进富硒土壤调查,争取全面摸清富硒土地底数。”阳西县相关负责人说,该县在全县范围内谋划富硒农业发展,选取连片、权属明晰、符合富硒土地资格认证的土地作为示范点,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形式,打造规模化、品牌化的富硒农产品种植基地和深加工基地,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

  “这块天然富硒土地,是大自然对东水村的馈赠。”李孔强说,这次东水村地块被认定为天然富硒土地,让他们更有底气做好富硒农产品文章。同时,他们将利用好富硒土地资源,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依托东水山茶场打造多功能的康养基地。

  阳西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县正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加快推进长寿食品、富硒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引进富硒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上下游产业,延伸富硒产业链条,助推三产融合发展,为阳西做强“银发经济”,擦亮“中国长寿之乡”金字招牌注入新动能。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